APP下载

改进教学理念,达成学生快乐阅读

2022-06-30任广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阅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阅读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快乐阅读对学习语文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师对语文快乐阅读教学进行了更多的研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上不断创新教学,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但有些语文课堂上,还是有很多老师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学生缺乏对阅读的主体表达。另外,教师也忽视阅读教学的方法学习与创新,很多老师没有将好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的教学对象年龄小,在课堂中活泼好动,不能长久集中注意力。在年龄限制的实际情况下,他们对抽象的阅读理解起来也很吃力。基于教情与学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快乐,对阅读产生兴趣,我们还得从方向上、方法上做出积极的探索。

一、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放在首位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就不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不专心认真,阅读完文本后也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老师在进行快乐阅读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快乐阅读的习惯放在首位。要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对文本上的重点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进行精思熟读。有的文章比较经典,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经典作品,指导学生精读细读,让学生边读边想也可以批注。

在讲解《红楼梦》片段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指指着字,一字一句去阅读,遇到不会的词语就划下来。也可以把美丽的语句摘抄到本子上,鼓励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通过笔记的形式,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支持学生积极质疑,在阅读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激发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想法去感悟文章的内容。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拓展阅读,增加阅读的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仅仅靠课内这些阅读文本是不够的,要多强化课外阅读的数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在班里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带一本课外书,放到读书角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去读书角观看大家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书。在每周的班会上,组织一些美文诵读、故事大王、经典对读、小小诗人等精彩的阅读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也给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陶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也可以创设阅读角,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在竞争中增加阅读量。当孩子们看着琳琅满目的图书时,不由自主就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学生的选择更多了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也可以让孩子说出他喜欢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当他有机会向别人分享的时候,他就会有成就感,这就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了,为了更多人的赞许,引来别人的目光,他就会想方设法去更多的书本上寻找新颖的材料。要抓住学生对事物好奇心的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讲《林中鸟》这节课中,首先邀请学生和我走进鸟语林中,创设一个背景故事,然后播放了有关鸟叫的语音,伴随着音乐和图片,学生仿佛走进了鸟语林中。在音乐背景下,老师有感情地进行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此时,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看谁朗读的最好,并分析为什么朗读的这么好,學生明白了,只有对课文有透彻领悟,才能读的动情,让学生也不由自主去进行快乐阅读。

三、根据学生实情引领学生做好诵读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特点,同时根据老师的教学特点,适当数量的诵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诵读。当范读时就要声情并茂去读,当小组合作诵读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发挥,配合默契地去读。每一次的阅读都要和目标相匹配,让阅读理解达到分层且深入。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老师要耐心进行指导,让学生取长补短。要让学生欣赏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对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

阅读的广度也要丰厚,要不断延申语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化感悟,沉淀语文的素养。

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和阅读层面,让学生产生不同的理解感悟,达到不同的阅读情感。随着学生思想的发展和知识的吸收程度,让学生在朗读的技巧上和情感产生不同的发展变化。老师也要进行带读和范读、或者播放录音、或者让诵读好的学生进行带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美,享受阅读的过程。让他们爱上课文,针对小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可以让学生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男女分别对读、比赛诵读等方式,营造出爱阅读的氛围。

在讲《黄继光》一课时,文章描写了抗日战争的悲惨和伟大,歌颂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热血精神。当老师激昂的语调范读时,同学们早就被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染了,学生们仿佛就是一个个战场上的红军一般。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提问:

谁可以像黄继光一样不怕牺牲,与敌人奋战到底?谁可以争当做一个小红军,为了我们国家的胜利,发出你愤慨的口号?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像一个个小黄继光一样,眼中带着激动和无畏的感情,他们像喊出了中国胜利了一般。用那种激昂愤慨的语气,英勇无畏的情感朗诵了这篇课文,让老师都感动了。所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和学习现状,进行因势利导,高效驾驭课堂阅读教学。

四、重视阅读方法的多元化与有效化

快乐阅读的同时也应该讲究正确的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针对每一个文本都有相对应好的方法,要把阅读效果作为检验阅读的终极评价。

(一)导读法

导读法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点拨为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的教学,要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读书,在导读法中,老师首先要设置一个疑问,疑问要体现课文的重难点。在这个问题下,让学生通过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刨根问底的热情,但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老师随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互相畅所欲言,分享互动,不仅可以活跃阅读思维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种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有些同学还可以举一反三。

在讲《司马光砸缸》这节课中,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司马光是怎样砸缸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学生们都很好奇司马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为什么砸缸。然后通过阅读,最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议论评价,通过学生各自的想法,一起把老师的问题解决了,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一举三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講读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一些文章他们并不能一读就懂,就需要老师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讲解课文知识,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阅读文本学生也能大致看懂,但是要涉及到文章背后深奥的意义上,就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也只需要提醒指点一两句,学生就能茅塞顿开。老师经常边讲解边指导的话,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的很快,讲读法主要是去引导指点学生,通过简略的语句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意义。

当老师讲古诗词的时候,同学们对每句话的大致意思有所了解,但是每句话其实都有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就很难直接快速的理解出来,而是需要老师通过讲解作者当时写古诗时的时代背景,和这首古诗所蕴含的感情时,学生们就会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理解。

当然,为了运用好讲读法还需要注意一些地方,讲读的时候要确定好教学重难点,讲读要到位,根绝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领悟阅读中的精美之处,把老实讲读中的重点内容读懂读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讲技高超,也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授,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生动形象不沉闷;既要严谨准确,又不能杂乱无章;既要有感情,同时还需要应用对比、角度变化等手法进行讲解。让课堂上兴趣横生,生动活跃。

(三)练习法

练习法其实就是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创造力,在阅读课上,练习法分为很多种。

我在讲解文章《乌鸦喝水》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通过打擂台、开火车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就不会有溜号的学生了。当运用练习法的时候要注意方法目的要明确,有明确的指标,在每次练习的时候都要讲明意义,让学生保持着饱满的求知欲,布置完任务后要有检查的过程,形式要多样化,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来说,练习是要付出辛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保持练习时的精力旺盛,练习的方式要不同且新颖。

例如,可以布置一些既有综合又有单项的练习;既有书面又有实践的练习;既有课内又有课外拓展的练习。题型也可以出一些游戏类型的,活动形式可以是游戏、抢答、或者你比我猜之类的形式,让学生从身体到心里再到五官都运用到练习中,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练习法中。老师要注意示范,做到抛砖引玉,在检查时要进行鼓励,可以振奋人心,使学生更加有阅读的欲望,老师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让学生互相比较,自己定目标,练习才会有干劲。例如:在阅读后的批注或者小练习时老师可以选出一些写的好的小作文,然后在班级范读,讲授这篇小作文的好处和不足之处,让学生有参考的榜样,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用各种方法互补和并进。要根据语文阅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主次的合理科学地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要有准确精准的示范和范读,综合其它手段,让学生从课本过渡到其它语言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在阅读的熏陶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任广明,山东省枣庄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