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研究
2022-06-30郭志芳程新颖李美玲魏来
郭志芳,程新颖,李美玲,魏来
(1.上饶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2.上饶中学,江西 上饶334000)
一、引言
近年来,留守初中生问题日益成为教育实践等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留守初中生的研究结论大多是负面的。李宝峰认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与小学生、高中生相比较,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1]。有研究表明,父母出外打工影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有学者指出,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初中生很少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同时,由于难以找到父母的替代角色,他们内心感觉到孤独寂寞,逐渐滋生消极情绪[3]。有研究显示,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应付压力和抗挫能力较弱,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差[4]。宋欢等人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感知会有所提高,而且感知教师差别行为与学习倦怠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学习倦怠有随着年级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5]。另外,有研究表明,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程度趋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初三学生在学习倦怠程度上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6]。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留守初中生的社交活力更为缺乏,并存在更为明显的人际交往的退缩倾向[7]。留守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评价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8]。综上,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较而言,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学习、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有研究指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9]。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建立良好班集体、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0]。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还有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提高其沟通水平[11]。因此,提升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失为改善其存在问题的一项良策。
有关自我管理的内涵,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曼茨(Manz)等人认为,自我管理是指为帮助自身改变生活和工作等环境,个体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来推动个体不断发展的一套认知及行为策略[12]。孙晓敏等人则认为,自我管理是个体主动地使用认知、行为等策略对自己的思维、情绪、行为以及自身所在的环境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13]。王益明等人把自我管理定义为:个体在控制不当冲动的同时,主动地调整自己心理与行为来克服不利的情景,寻求积极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一种心理品质[14]。综上,研究者普遍认为,自我管理主要指个体不断调整自己状态以适应环境并达到个人目标的过程,并认为自我管理的状况对个体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是指学生本人对自身的言行、思想和心理表现等方面进行的管理[15]。章策文认为,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或者潜在的综合性素养,由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自我管理的实践能力、自我管理的思想意识和自我管理的创新精神等构成[16]。张维等指出,学生自我管理是在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实施、自我规划及自我调控等方面[17]。也有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由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监督、调节及约束,进而实现升华[18]。孟冉等认为自我管理的内涵应该包括社会技能、知识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三个方面,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展,并以初中生为主要样本,他们编制了《中学生自我管理量表》,分别考察中学生学习外的生活中自我管理情况(社会性管理分量表)、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技巧和能力(知识时间管理分量表)和中学生整体的身心状况(心理健康管理分量表)[19]。总体来说,孟冉等人对学生自我管理内涵的界定更为全面。因此,本研究采用此定义。然而,学者对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学生,以留守初中生为对象的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分析留守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状况,并运用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干预研究,试图进一步充实对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理论研究。本研究在探索改进初中生自我管理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1.被试
研究选取了S中学230名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留守儿童128人,非留守儿童102人;男生117人,女生113人。
2.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孟冉等人编制的《中学生自我管理量表》[19]。该量表由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三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以及三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22。
3.结果
(1)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三个维度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并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表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分析
如表2所示,男中学生与女中学生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这三个自我管理维度上得分无显著差异。
表2 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三、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
1.干预方案设计
为了帮助留守初中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设计了社会性、知识时间和心理健康管理三个模块的团体辅导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团体辅导方案
2.研究工具
同样采用孟冉等人编制的《中学生自我管理量表》。
3.干预设计
随机抽取102名留守初中学生,再将这102名学生混合均匀后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各组51人。此后,只对实验组开展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干预,每周开展1次干预,每次干预时间大约为1小时。与此同时,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组与控制组分别在干预开始之前(前测)、干预结束当天(后测)接受中学生自我管理问卷的测量。
4.干预结果
(1)干预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自我管理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干预前后对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51人)与控制组(51人)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管理三个自我管理维度上得分及总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同质。分别将控制组与实验组在干预前后的各分数进行对比,控制组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不显著,实验组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实验组在干预后的各项得分比干预前高。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2)访谈实验组本次干预的效果
本次干预结束后,研究人员对51名实验组成员进行了有关本次干预效果的访谈。94.41%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在团体中感到很自信,能自如地与团队中的同学进行交流;80.39%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很了解自己的个性及情绪特点,能做好自己的情绪主人;88.23%的实验组成员认为自己很了解学习上的不足,并认为找到了自我学习的最佳方法。
四、讨论
通过调查,本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三个自我管理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高中生的自我管理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留守与非留守高中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的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4.699,P<0.001)[20]。研究发现,留守中学生的亲子交往缺乏,父母情感缺失,导致安全感不强,不易信任他人,自我封闭较多,逃避人际交往,不愿与老师、同学、同伴等进行沟通、交流、合作,不愿意参加学校、班级等组织的集体活动[21,22],社会性管理能力较为低下。受生活地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中学生对学业成就的关注度更低,缺乏对学业的进取心,有的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心理[6],因此缺少自觉开展知识时间管理、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业水平的动力。李宝锋认为,与普通中学生相比,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表现出更明显的偏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自尊水平也偏低[1]。本研究也得到相近的结论,这可能是与留守初中生难以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缺失有着密切关系。总之,受个人经历、地域环境、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等多方因素影响,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得分会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初中生在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文婷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寄宿制公立中学初中生学习自我管理方面在性别上也不存在差异[23],也与梁彩柳的研究相一致,即城镇寄宿初中生的人际价值感、人际主动性等社会性管理以及自我激励等心理健康管理等方面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24],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管理方面的主动性不够。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依然有着与小学生相类似的依赖性[25],因此,初中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展开,男、女个体差异就不明显。
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社会性管理、知识时间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三个自我管理维度及总分分值都有明显提高,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干预后的访谈,发现实验组对本次心理辅导的评价是积极正向的,再次验证了本次心理辅导对提高留守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