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的楷模
——罗阳》
2022-06-30娄敏
□娄敏
2017 年10 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共展出全国美术名家创作的21幅油画和中国画作品,表现的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
张峻明油画作品《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就在其中,展览现场围绕在作品面前的观众再次引发对罗阳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的深深敬意。
宏篇巨制油画作品
画家张峻明绘制的巨幅油画《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长8 米,高3 米,画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写实油画的全景式构图的叙事方式,表现了罗阳和他的研发团队在辽宁舰上工作的场景。画面里从远处海上模糊可见的航空母舰和近处醒目的飞机跑道,以及天空中五彩霞光的气氛,烘托出了一幅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一群航空科研人员正在繁忙紧张工作的状态。这是罗阳30 年航空科研工作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画家张峻明把日常最为平凡的瞬间凝固在画面上,具有时代意义。在整个作品中那些被画家塑造的人物身后,三架歼—15 舰载机格外醒目,预示着中国的航空事业如朝阳般蒸蒸日上。舰载机在暖色调的烘托下,与空中飞翔的战机以及海上巡航的战舰形成动静关系,具有时间历史的划时代意义。画面左侧,一群人的中间是手拿图纸的罗阳,他举目远眺,注视着飞行甲板的船头,那里是舰载机腾空起飞的地方,也是罗阳践行自己航空梦想的地方,罗阳专注的表情在这种忙碌紧张环境的烘托下让人肃然起敬。群像以图纸为焦点,团队成员或正面、或斜侧聚拢在罗阳身边,形成了一个环绕式布局。最左面的一位团队成员手里拿着一架歼—15 的小飞机模型,隐喻他们正在讨论着航母舰载机的关键性问题。在这个团队中,年轻的航空科研人员,寓意中国的航空事业一代接一代传承不息。甲板上忙碌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正在指挥战机的调运人员,有正在搬运各种工具的机械师。人群上方是一架正在准备试飞的舰载机,给人一种压力感。这也意味着科研团队虽然肩负中国航空事业的重任,但依然会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作品围绕罗阳生前事迹展开,以一个舰载机的研发、实验过程来突出表现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时代特征。
罗阳将自己30 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用行动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理想,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油画作品将罗阳航空报国的一生,用生动的油画语言和逼真的形象塑造瞬间定格在一个普通的工作场景中,以视觉艺术直观地表现了罗阳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罗阳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航空报国、强国富民的真谛,为既往开来的航空人树立了永恒的丰碑,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012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一个重大损失,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罗阳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吸引了画家张峻明创作欲望,在艺术家心里,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抒发对英雄的敬意是无比骄傲的。
罗阳与歼—15 舰载战斗机
2012 年9 月25 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这是中国航母“零”的突破,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2012 年11 月23日,中国首架歼—15 舰载机原型机在辽宁舰上进行着舰、起飞测试,取得圆满成功。这份优异的答卷,离不开中国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这其中,有一个肩负重任的人:罗阳。
前20 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 年制造生产飞机,这是罗阳30 年航空报国的人生轨迹,为此,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罗阳与沈飞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一步步发展壮大。2007 年,罗阳已成长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领航者。当时,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已开始入役改装,却没有舰载机以供航空母舰使用。罗阳和团队领命歼—15 舰载机项目的研发,为共和国的蓝天长城铸造利剑!
2012 年11 月25 日上午,罗阳及团队和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一起回航,参与试飞任务的工作人员陆续离舰。而此时,已在舰上连续工作8 天的罗阳明显有些疲惫。就在大家准备一起庆祝的时候,同事们却再也没有等来罗阳。罗阳因突发疾病,在工作岗位上殉职,年仅51 岁。罗阳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30 年,直至把生命奉献给蓝天,谱写了一曲“鹰击长空”的壮丽之歌。
2017 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峻明接到中国美术协会创作油画作品《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的政治任务,此时距离罗阳去世已经过去了5 年。如何在这么大的尺幅里刻画出罗阳这一人物形象,成为画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峻明前后多次到沈飞调研采风,每次往返都是沉甸甸的收获。据了解,罗阳领导的沈飞集团从歼—15 舰载机的研制到成功测试,在这几十年里,他一直奋战在科研现场、试验的第一线。在飞机研制的攻坚阶段,罗阳和团队的工作时间甚至变成了“720”,每周工作7 天、每天20 个小时。夜以继日的工作也成为了罗阳家常便饭,在他牺牲前的一周时间里,他与同事们一直在辽宁舰上勤勤恳恳地反复测试舰载机,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张峻明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在无数张草图中,终于选择以罗阳日常生活中常态化的场景进行构图并展开描述,以工作中的罗阳作为主体刻画对象。在采风的过程中,张峻明了解到,罗阳生前的同事最熟悉工作场景的点点滴滴,便多次与同事们沟通商议,又结合大量的舰载机的历史资料,以及罗阳生前的图片信息,尽力还原罗阳带领大家奋战在辽宁舰上的工作情景。在画家张峻明看来:“越是司空见惯的,越能打动人,越平凡的越是伟大。”
罗阳生前的同事们作为模特,按照曾经工作场景还原多次,在每次演练中,大家都觉得罗总还在身边,还在舰上,每每回忆起罗阳同志,都是满眼泪花。张峻明对照人物的原型进行逐一刻画,经过6 个月的精心创作,最终完成了这幅油画《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让罗阳和他钟爱的碧海蓝天、长空利剑永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