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扶不停步群众更幸福
——我国脱贫人口最多地级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观察

2022-06-30

工会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靖安香葱昭通

2021 年11 月5 日,一名搬迁群众在卯家湾安置区的一个香葱基地干活

乌蒙大地,正开新局。

云南昭通,位于乌蒙山腹地,所辖11 个县(市、区)中曾有10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近36 万搬迁群众住进新居。

一年多来,昭通在稳住就业、壮大产业等方面聚力施策,后续帮扶不停步,拓宽乡村振兴路,让搬迁群众有活干、致富有盼头,稳步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稳住就业18 万群众有活干

跨县(区)安置是昭通的关键之举。其中,昭阳区靖安新区、鲁甸县卯家湾两个大型安置区分别安置4 万人和3.9 万余人,相当于新建两座中等规模县城。

曾有过在浙江一家服装厂工作的经历,32 岁的搬迁群众韩富潮如今在靖安新区办起了制衣厂。厂房里成排的缝纫机嗒嗒作响,墙上“勤劳才能安家”的标语格外醒目。

“我们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今年已生产十多万件,希望逐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就业。”韩富潮的初衷是想让搬迁群众有活干,目前制衣厂吸纳近40 人就业。他说:“免租金、推荐工人、扩宽销售渠道,政府提供了许多帮助。”

搬迁群众肖邦群以前在大关县老家带孩子,丈夫外出务工。去年一家人搬入靖安新区的新家,随后夫妻二人到一家电子设备扶贫车间工作。如今她成了生产线班长,丈夫则是仓库管理员。她说:“我们俩月收入共8000 元左右。”

在离卯家湾安置区不远的一个织袜厂,来自永善县的搬迁群众刘文林是一名技术工。她的丈夫通过安置区推荐,在附近一个工地务工。她说:“现在家门口上班,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和小孩。”

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说,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昭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带动4 万余人就近就业,并在安置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有序组织劳务输出。

目前,全市19.81 万名搬迁劳动力,已稳定就业18.38 万人,就业率92.78%。

壮大产业增收致富有盼头

在卯家湾安置区的一个香葱基地里,百余名群众忙着收葱。基地负责人徐春芳说,这片5000 亩的地每年可以种三季葱,每季需700 名至1000 名劳动力,每年可带动2000 多名搬迁群众就业。

徐春芳告诉记者,基地和卯家湾安置区合作,由社区工作人员提前摸底,征求搬迁群众就业意愿,组织群众到基地干活,“他们可以种葱、做管理和拔葱,月收入3000 元至5000 元不等。”

46 岁的卯兴兰来自巧家县,刚搬迁时担心没工作,在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下,和丈夫胡兴才一起到香葱基地干活。卯兴兰说:“我们只要有活都会来,忙的时候每个月可以做20 多天,收入有保障。”

记者走进靖安新区一家电子设备扶贫车间。27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200 多名工人在4 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车间负责人许双凤说,厂里的搬迁群众经过培训大多成了熟练工。

“现在工作稳定,增收致富有了盼头。”30 岁的搬迁群众刘超以往闲在家里,如今在卯家湾安置区配套产业区的一家核桃油企业上班,每天工作8 小时,月收入3000 多元。她感慨说:“搬出大山,我们过上了好的生活。”

通过努力,安置区配套产业稳步壮大。

2021 年11 月5 日拍摄的卯家湾安置区一景

2021 年11 月2 日,一名搬迁群众在靖安新区一个电子设备扶贫车间工作

2021 年11 月3 日,靖安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在药房里拿药

2021 年11 月5 日,一名搬迁群众(右)在卯家湾安置区向医生咨询相关情况

如今,靖安新区有了一批蔬菜和食用菌大棚、马铃薯和香葱基地,建成标准化厂房2.5 万平方米,引进6 家企业。

卯家湾安置区配套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现代物流园和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苹果基地,“两园两基地”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提档服务加速融入新生活

75 岁的搬迁群众杨方银颈椎不舒服,到靖安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说:“我住了4 次院,都是先看病后付费,医保报销90%,现在看病方便又安心。”

靖安新区第一小学校长黄先桃说,全校1800 多名学生有1400 多名来自安置区,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还有免费营养餐。靖安镇中学初二学生罗文飞扬上学只要走几分钟路,他说:“学校的软硬件都比以前好很多。”

如今,搬迁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安置区建成44 所学校、33 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4 个便民服务中心等,一批农贸市场、社区用房等配套设施已经投用。

社区管理服务也在提档升级。卯家湾安置区探索建立楼栋党建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每户群众档案进行分类分级分策管理,常态化开展“日随访”“周调度”“月更新”活动,因人因事施策,开展精准帮扶。

袁义燕是卯家湾安置区景新社区5 栋楼栋长,考虑到留守老人平时买米不方便,她特意从超市备了一些大米。袁义燕说:“老人需要时会给我打电话,我就把米送到他们家里。”

“大家有困难就会找我。”在社区超市上班的她,下了班就忙着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还要传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培训等活动。

“以前背竹篓,现在背包包,带上手机和零花钱。”66 岁的搬迁群众李倪棋秀把家里收拾得整洁敞亮。如今,她交了许多新朋友,还加入老年协会,时常和伙伴们唱歌、跳舞。

李倪棋秀笑容满面地说:“生活条件好了才能老有所乐。”

猜你喜欢

靖安香葱昭通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秀美靖安
香 葱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我与香葱宝宝共成长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考古拾遗 “一冢多棺”惊世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细香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