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强化农机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6-30王媛媛
王媛媛
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装备支撑,在节本增效、加快农业技术普及应用、推进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现代农业生产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广大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是主力军,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使之身怀一技之长,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必要性优显突出。
(一)国家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变化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农业机械保有量越来越大。章丘区自2004 年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8 亿元,累计拉动农民投资4.3 亿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3944 台套,受益农户7215户。二是农业机械的品种类型向高层次发展。200 马力以上拖拉机明显增多,2018 年章丘当年补贴54台。三是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章丘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731 台,联合收获机3886 台。农机化作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实现整体推进。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减少,少数农民通过农业机械承担着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作业,多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变化
随着农机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更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已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四)农业机械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2018 年章丘区对无人机、履带式小米收获机、农业用北斗终端、茶叶加工设备、大蒜收获机等先后进行了补贴,玉米籽粒收获机、青饲收获机的补贴金额也逐年增加。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的变化带来的农业机械数量、种类、社会化服务及科技创新都对农机技术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农机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方式方法较单一
现阶段,农机技术培训工作通常都是集中授课,培训手段简单,教学方式单一。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耕种农事繁忙,农闲时又多会外出打工,很难专门抽出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决定了农机培训方式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二)培训内容有待优化提升
以往过多的强调对工作原理、政策解读的培训,对实际操作、维修保养的培训相对较少,动手实践操作不充足、缺乏互动性;在教学质量方面,内容重复、刻板,过分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从实际工作来看,不少农机手缺乏安全意识,认为从事农田作业,作业环境简单,只要会操作就行,对技术培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些农机手只考虑眼前利益,认为参加培训耽误时间、影响收入。
三、创新农机培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一)拓展“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充分发挥“零距离服务百姓”的优势,使技术推广能够快速进村到田,达到高效、即时的学习效果;农机手可以利用网络直播课堂、微信直播群等平台,学习作业技术规范、农机推广新技术,随时了解农机维修技术信息,与农机专家开展在线视频互动答疑,及时解决农机使用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田间课堂”
“田间课堂”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方式,加快了农机化技术快速入户到田,实现了与农民的无缝对接,让农民在家门口即可掌握实际的农机操作知识;在田间地头,农民可以针对疑问,提出问题,农机专家可以立即给予解答,并亲自示范技术要领,让农民在田间边实践边学习,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契合了农民的需求。
(三)调动农机从业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农业机械化,而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是要有一批热爱农机、愿意学农机的农民。一是在创新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农机手参与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让其充分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鼓励和推进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机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水平,增加其轻松获取高收入的机会,促使农机从业人员主动学习、乐于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