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困境及对策

2022-06-30张磊高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消费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农村

张磊 高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养老问题在我国不单单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大众风气走向的关键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诸多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改变,养老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多方面条件处于相对劣势的农村地区正逐渐显现,对各地政府以及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机构提出了诸多新的任务与要求。面对这一客观局面,一部分有关责任人员没有正确剖析养老问题日益突显的原因,在解决思路和对策的选择上也缺乏足够的全面性和长久性,导致相关工作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由此可见,若要真正为农村老龄人口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并进一步实现社会发展的长期稳定,有关机构责任人员必须对下列几方面事实保持清醒的认知,并围绕后续策略性内容制定体系性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形成的原因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相对于城镇地区而言往往更加突出,这固然是由一系列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在笔者看来农村养老问题的突出化既是宏观层面上综合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受到了地区特色条件的多维催化,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整体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局部和整体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全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并同时对这种改变起到一定的反促作用,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问题闭环。

1.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凭借全国经济形势的不断走高以及“脱贫攻坚”战略的圆满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我国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农村老人都可以得到更为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其所能享受到的营养供给、身体锻炼和精神娱乐也实现了极大的丰富,这无疑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许多农村老人都得以在较高的年龄仍拥有不错的身体状况。

2.医疗服务制度的完善

作为经济发展的连带产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速度也十分迅猛,一方面医疗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针对多种病症的治疗手段迅速成熟、普及;另一方面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基本实现了医院覆盖到县、卫生站和诊所普及到村;同时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之前“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个人医疗成本大大下降。这些变化都使很多农村老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延长农村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3.婚育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青年、中年群体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结婚、生育方面的观念趋近于保守(表1),“单身贵族”和“丁克”族比重日益提高,即便选择生育也大多倾向于晚婚、晚育、少育。农村地区的人口虽然更多地保留着“传宗接代”的意识,但是也不免受到上述社会大思潮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将“生儿育女”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来看待。这样一来,农村地区人口结构自然会出现“老愈多而幼愈少”的变化趋势,人口年龄中位数上移,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

表1:我国农村地区适婚人口婚育观念所占比例

(二)农村地区特色性因素的存在

作为具有一定独立特色的区域,我国的农村地区有着一系列比较特殊的综合环境和人文风气,这对当地的各项社会元素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是复杂而深远的,而其中就有很多因素成为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突出的关键诱因。

预注浆法适用于裂隙发育的溶洞,当注浆时发现漏浆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快凝水泥浆液进行封堵,或采用间歇注浆方式,以减少浆液不必要流失。预注浆法适用于少量填充物或无填充物溶洞处理,对于全填充型溶洞,注浆浆液难以扩散,处理效果不佳。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有利于人口寿命提升

和城镇地区相比,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相对较少,农村老年人的环境性疾病发病率普遍较低;与此同时,传统形式的农业劳动在不少农村地区还被大量保留,很多老年人出于传统习惯的影响还经常从事这些劳动,这在客观上对老年人的体质强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农村地区的宗族和邻里情结非常浓厚,老年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比较频繁,使得农村老人相较于城镇老人而言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活动,有助于其身心健康。

2.中、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

随着区域之间人口流动限制的逐渐减少以及城镇地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人口选择在农闲时节“组团”前往外地打工,有些甚至在外地常年居住形成外来常住人口;另外出于对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的追求,大多数农村青年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前往大中型城市寻找工作并在那里组建自己的家庭(表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选择将自己的整个家族搬迁过来。这些现象都导致农村地区中、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被动式地增加。

表2:农村进城人员返乡意愿调查

(三)有关责任部门工作建设进度相对迟滞

尽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已经提出许久,并且也的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较大的,这就给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多项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城乡资源统筹安排、人员流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不清、管理不严、责任分配不够具体以及缺乏长远协调意识等问题,这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地区综合社会资源分布和利用效率方面的差距。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必然会显得更加严重。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客观影响

人口老龄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它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对社会诸多方面的元素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且这些影响所产生的后果会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本身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具体到农村地区社会而言,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会产生下列几方面后果:

(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看待一种问题之社会影响的关键方面。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也最为突出的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1.农村地区产业生产发展疲软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任何一种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投入。一如笔者前文所言,由于城乡之间各方面差距的客观存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地区,这在导致城镇地区就业问题出现的同时,还使农村地区的各项产业面临“用工荒”的不利局面。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许多农村地区企业单位开始上调招工年龄限制,聘用了一大批留守的老年人;然而由于精力和文化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年人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些工作。如此一来便导致农村地区产业生产发展的持续疲软。

2.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大量挤占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需要得到大量资源投入和流通才能有机实现的经济活动,只有各种资源的快速流通和频繁交换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效增长。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当地政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建立大量的养老保障机构并维持后者运转,这笔开支的绝对数额是非常可观的;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当地政府可以用来进行社会建设的总资金通常十分有限,在完成养老保障投入之后可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的资源便会大大缩水,这自然会进一步阻碍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社会发展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到诸多社会问题的多维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问题,其带给农村社会各方面建设的负面作用也具有较深的层级,具体可概括如下:

1.不利于社会风气的革新

时代是不断发展着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颖的社会文化和风气,后者所代表的不单单是全新的生活理念和认知态度,更是对社会最新发展方向的一种体现与迎合。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风气革新将变得十分困难,对“老传统”、“老说法”、“老规矩”的墨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虽然从某种意义上给地区传统文化的保留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却在更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综合理念的进步,不利于当地良好社会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2.不利于地区教育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无一例外地具有一个特征—青少年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当地很多中小学校经常面临“招生荒”的窘境,甚至导致一些教学点每年只能招收个位数的新生。除此之外,由于受到规模的限制,这些学生所能得到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能够提供给教师的工作待遇也比较低,因此很难吸引外地教师入职;而本地招聘工作的开展又会受到当地青年人口外流现象的影响,进而使学校的师资条件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改善。

(三)对农村地区稳定的影响

笔者在之前的内容中已然提到,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流,对当地的社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然而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之外,这种情况还会给农村地区的稳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地区缺少维护社会治安的青壮骨干人群,社会稳定的维护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其次,传统风俗中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成分被大量保留,容易成为滋生、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最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无法为留守人口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极易导致一系列案件的发生。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困扰当地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以农村养老工作的全面落实和优化为前提;然而仍需要看到的是,农村地区的养老事业建设也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有:

(一)缺乏老龄人口家庭助力

“养老”首先是每个家庭子女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子女一直都是养老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即便是现在社会公共养老机制不断健全的情况下,各方面环节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家中的子女。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个家庭中的青壮年常常在外务工、求学甚至安家落户,距离和工作作息的限制决定着他们在赡养双亲方面经常感到“有心无力”;而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膝下只有未成年的孙辈后代,而后者显然无法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因此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构非常缺乏可靠的老龄人口家庭主力,不得不担负起更多的工作。

(二)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孝道”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后已然具有了新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孝道”的理解也是大不相同的。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很多人对于“将父母送到养老院”的行为是持有反对意见的,甚至会将之视为一种“不孝顺父母”的表现,因此很多农村子女便不得不通过两地长途奔波的方式来照顾父母,对于社会公共养老机构有一种“欲得之而不敢近”的尴尬态度。

(三)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笔者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这一事实对于农村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建设同样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不少农村的养老院、卫生服务站在规模上和本地独居老龄人口的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内部的生活和医疗保障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情况也不甚乐观,这都给农村养老工作的完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具体策略

“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在充分了解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各方面细节以及当地养老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后,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保障机构便应以务实和多元的思维设计、实施针对性地解决策略来优化农村养老状况,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

(一)积极开展社会养老宣传

在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养老宣传,积极向老人和其他社会人群介绍国家关于社会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和地区扶持政策,普及社会养老对于社会、家庭、子女以及老人自身所能带来的好处,扭转人们对于社会养老所存在的种种偏见和误解,并针对老人所提出的、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予以认真答复和妥善解决。

(二)大力推广远程养老

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东风”,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家庭安装、更换必要的网络设施,派遣专人就网络设备的常规利用做普及教育,同时定期对相关设备做检查、维护。当老人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服务时,只需通过家中的“爱心按钮”便可一键通知服务人员上门,而平日里老人也可通过远程技术和服务人员、子女聊天谈心;此外,老人的各项生理和日常生活信息也可以通过专业设备被及时采集、上传至养老服务机构,这也为工作人员的个性化养老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三)集中养老与上门养老相结合

在养老形式的选择上尊重老人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大力扶持、发展集中养老产业,将孤寡、独居和留守老人统一集中到农村地区的养老院、福利院或保健医院,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全天候照顾,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最高;对于确实不愿参与集中养老的老人,则可采取“分片包干”的原则安排若干名护理工作人员做定期访问,并结合远程养老为老人提供同样有质量的养老服务。

结束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问题的正确看待和妥善解决是国计民生的必要保障,也是彰显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重要举措。广大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福利、医疗服务机构务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时时刻刻将农村养老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对待,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地区的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客观影响,并以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农村养老问题的困境和针对性解决措施,优化各方面资源分配结构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制度和组织保障,同时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因地制宜的精神加以具体落实,使农村老人得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强劲的助力。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养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