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

2022-06-30王金雪焦龙邓皖宁焦雨梅

消费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大学生

王金雪 焦龙 邓皖宁 焦雨梅

锦州医科大学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交流大多依靠的微信、QQ、微博、抖音等一系列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都是新媒体。新媒体能够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广泛传播出去,这也是现代大学生普遍采用的信息接收与传播手段,让信息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接收目标。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一)新媒体的大众化和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是传播者向信息接收者的单一传播。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了交互性的特点。在新媒体中,信息传播的主体以及传播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并可以在两个角色中不断转换身份[1]。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使得传播者能够及时得到接收者的反馈,形成良好的沟通,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保证了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因此,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所产生的弊端。

(二)新媒体具有即时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需要经过多个层面的严格审核和把关才能进行传播,导致了信息的滞后,也会出现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而新媒体可以借助多个平台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又能及时收到信息接收者的反馈,使信息传递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便捷,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三)新媒体具有地域开放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会受到一定的地域的限制,当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信息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传递的方式,即使是紧急情况,也无法立即联系到另一方。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地域局限的问题,使信息的传播更具有地域的开放性。人们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不再仅限于纸质媒体或面对面的沟通、联络,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地域范围,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收与交流的效率。

三、新媒体在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将新媒体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媒介,使学习形式由传统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主动性学习。新媒体的加入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给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深入了解互联网内在的弊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自身优势,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育人工作的过程中,为学校打造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高校提供方向。在互联网环境如此复杂的时代,牢固把握思想阵地,把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加强正确引导,把握高校教育的主旋律,将网络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获得最大的教育成效。

四、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教育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第一管理人,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权威,因此与大学生建立的关系也是多以辅导员为主,导致教育观念也是以辅导员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没有激发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学习兴趣。

由于较早时期,辅导员的育人理念都是通过专业书籍、个人工作经验和各类专业培训中积累的经验,因此,在内容的深、广度上与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兴趣所向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的受众较小、传播滞后、内容深度不够,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较低,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时代的不断变化,要求辅导员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紧贴学生需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给辅导员的职业身份与工作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辅导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转换职业身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学生情况。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的一员,也是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大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负责,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导者,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者,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带来的机遇

将网络育人与新媒体手段相融合,实现高校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了新的趋势。因此,也为高校辅导员全面、有效地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使命,勇于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一)新媒体改变了高校教育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出现的时代特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从以往的单向说教转变为双向乃至多向交流,拓宽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激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热情,提升了交流效果。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是一种机械的信息传递过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能够利用其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如利用微信、QQ、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在网络信息如此巨大的时代,主动筛选、甄别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一味被动地接受。

(二)新媒体提高了高校教育的时效性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新媒体有着传播速度快、反馈效率高的特点。新媒体的交互性也促使大学生提高了教育的参与度,从传统的机械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取。通过网络手段,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的校规校纪,正确的思想观念及当今的时政热点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大学生。新媒体的出现,使辅导员能够在实时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大学生的信息反馈,与大学生互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新媒体的时效性,使辅导员可以依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调整和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大学生们的实际问题。

(三)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教育的吸引力

将新媒体融入到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新媒体模式为辅导员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帮助,也为深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新媒体的融入为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提供了便利,使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方式由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传播者,应当利用起一切的教育手段,更加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要求,从需求出发,保证教育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新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呆板、枯燥的知识通过丰富生动、立体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提高思想教育的互动性和感染力,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的教学模式,通过及时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情。新媒体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使教育方式得以创新,使教育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从而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四)新媒体创新了高校教育的管理模式

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从大学生出发,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思维方式。现在社会中,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博、公众号等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创建官方账号,开设专题板块,定期发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加强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师生间相互信任的情谊,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

加强网络育人,也要定期组织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保证师生间的联系不断线。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辅导员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将立德树人价值理念根植于大学生心田,使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高校网络育人的全过程,认识到其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六、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为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同样伴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使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受到了一些新的挑战,需要在工作中勇敢迎接挑战,将新问题、新挑战转变为新机遇、新起点,主动转变角色,不断战胜新困难、积极解决新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引领的难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通常是辅导员处于主动地位,,大学生则被动接受。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具有思维活跃、包容性强、开放度高的特点,新媒体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望。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网络平台,获取新的信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网络中负面信息的辨别力和筛选力还不够,极容易被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影响,被一些居心不良、心怀叵测之人利用,煽动情绪,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导致出现错误的行为。新媒体使得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便利,也让辅导员作为主导者的地位被不断削弱。新媒体平台的很多信息都是未经过筛选和把关后就被传播出来的,也会出现错误信息和垃圾信息,大学生在成为了这些信息的接收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有的大学生良莠不分,将错误信息也全盘接受;更有甚者,以讹传讹,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极大增加了新媒体背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引领的难度。因此,辅导员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力也被大大削弱。

(二)提高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

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接收新信息,购物、外卖,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多方面的需求,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正常社交产生了恐惧,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认同感。但是大学生阅历不足,缺乏敏锐和准确的判断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错误信息所误导,导致认识的片面、偏颇等现象的发生。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急速提高。由于传播途径多、覆盖范围广,并且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网络平台上的大量信息会迅速被大学生所接收,即使是一条虚假的信息,也会被迅速发酵,煽动大学生的情绪。由于互联网存在隐秘性的特点,辅导员有时难以在舆情发展的萌芽期就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给辅导员有效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也打了折扣。

(三)降低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度的把控

新媒体的出现,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无法自控。新媒体平台为人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信息,由于有些大学生的自控力不强,经常把大把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中一些吸引他们的事物中,从而忽略了大学生以学为主的天职,更有甚者,完全沉迷于网络虚无世界。网络世界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现实生活,使他们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接触,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从而削弱了与他人建立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接触到更多新的娱乐方式,有的大学生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新媒体平台的图片、短视频及社交媒体上,甚至沉迷网络游戏,这些新的娱乐方式已经占据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习反而成了娱乐方式的顺位,是迫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增加了辅导员管控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度把控力大大降低,沉迷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势必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七、结语

新媒体相的融入,为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学校特色的网络育人平台,完善管理体系,真正实现高校教育在新媒体平台的普及,获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群体,应当勇于承担起重任,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搭建沟通平台,向大学生们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出正确的思维导向,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