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及其构建路径
——基于疾病防控的视域

2022-06-30陈海燕华南农业大学校医院

消费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文明消费

陈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校医院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要完善健康政策,构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蔓延,也警醒我们,推动整个社会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构建显得尤为迫切。

一、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涵与问题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生活起居等方面休戚相关。构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就是要打造健康环境,使人们的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公共卫生设施等切实得到改善,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文明生活新风尚。

(一)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涵与维度

对于生活方式的阐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陈志良将生活方式视为一种“总体方式”,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交往生活所构成的总体方式。”袁懋栓立足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视角理解生活方式,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活动的总体模式和基本特征。”李彦和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视角阐释生活方式,认为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事实上,生活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范畴,生活方式不仅仅指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它是一个系统,它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社会心理、自然环境等因素休戚相关。

我们认为,生活方式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使用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目的所决定的生活内容、生活结构和生活态度,包括人们的劳动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等行为结构;从狭义看,生活方式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和形式,如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日常消费模式,以及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

那么,何谓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方世南认为,“现代生活方式是以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价值尺度,与自然界充分和谐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方世南先生主要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视域理解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般而言,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是指建立在现有特定社会物质基础之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适度、理性、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指导下,人们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工作,还是在休闲娱乐方面,都能够用文明健康的方式来促进自身身体与心理发展。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包涵四个维度:一是倡导适度消费,量入而出,倡导适应自身经济实力与身份的消费习惯与方式,真正做到舒适而不奢侈,享受但不挥霍,避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二是要有勤俭节约意识和艰苦朴素精神,追崇“大道至简”的生活理念,崇尚节俭,拥抱简单生活,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用之有节,不铺张、不浪费;三是追求人生品味和精神境界,提升审美品位,摒弃迷信愚昧陋习和腐朽落后思想,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注重文明礼仪,追求新生活、新风尚。四是倡导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演进是有规律递进的,它与人类社会生产力、人类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状况大体一致。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崇尚文明生活新风尚,对于社会文明进步、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自由全面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二)当前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谈到现代文明方式,必然要论及不文明生活方式。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们现代文明方式的革新并不是亦步亦趋的线性关系。当前,社会生活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

1.物欲膨胀,消费无度。当代社会,消费者在市场运作和社会渲染下,有的人将占有尽可能多的消费品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由此而形成一种畸形消费,人们不再为生活而消费,而是为消费而消费。人们本来的物质性消费也日益转化成向社会展示自我价值的窗口,如通过消费展示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也通过特定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示自身特定的社会阶层、地位及生活风尚。在当代社会,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在生活中还有一定市场,人们的消费活动逐渐转化为展示身份、地位、阶层、实力的符号象征,部分人的衣食住行消费均无限膨胀,过度消费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时尚,穿名牌,吃海味,住豪宅。在这种生活方式误导下,有人为了展示自身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铺张浪费、奢靡无度。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成为盘中餐,奇珍怪兽、稀有动物、保护动物无所不吃。其后果不仅扰乱了社会价值观,更可怕的是导致新病毒衍生,危及人们生命健康。

2.盲目追崇,缺乏理性。当前社会,产商为了扩大影响,增加销售,往往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放大宣传,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批判,类似这种“非必要的致富方式”,必然使人产生这样的心理,“生活的欲望既无穷尽,他们就想象一切满足生活欲望的事物也无穷尽。”人们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并非纯粹是以最低价格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与服务,而是通过其外观、造型、色彩、销售规模等感官印象来判断,是否喜欢或者是否购买,呈现出典型的盲目跟风、感性消费与从众心理,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消费方面,人们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追赶时髦、盲目攀比,讲排场。勤俭节约精神被攀比炫耀的追崇心态取代。为了“面子”与自尊,各种豪华的娱乐消费场所时常爆满,各种名牌服装、饰品、珠宝等销售时常火爆。这种盲目炫耀攀比的生活方式,其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导致疾病滋生蔓延。

3.精神虚空,价值迷失。新时代,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当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统一。但由于人们对消费主义或享乐主义的追逐,现代人变得“务实”而“实际”,只强调物质的“实用”,忽视了人精神的“价值”与“意义”。部分人因此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有着诸多误解:在价值追寻上,认为金钱和物质占有越多,人生就越有意义和价值;在社会地位上,认为名牌商品和奢侈品拥有量越多,社会地位和声望便越高;在生活态度上,过分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追求,一度出现盲目消费甚至畸形消费心理和行为。由于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误导,部分人的行为背离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有的人将社会关系过度“物化”,忽视国家社会利益,过分看中个人得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有所抬头;有的人出现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倾向,精神生活贫乏,出现急躁、浮躁、烦躁、焦躁等“心躁”现象;有的人理想信念缺失,对社会无所适从,出现动力不足现象。这些不适合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也妨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

二、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构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社会新风尚,就需要充分认识到不文明生活方式的成因及其后果。不文明生活方式的产生具有诸多成因,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疾病,影响社会风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

(一)不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

不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人们的认知水平、观念文化和教育管理休戚相关。

1.观念上的偏差。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模式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人们认识不到位,加剧了不文明生活方式的产生。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不文明生活方式缺乏必要的认知,如有人认为,生活方式选择是个人“私事”,完全出于个人偏好,与他人无关,无需社会或他人干涉。二是受观念与文化习俗影响,部分恶习难以改变。特别是在个别边远山区,陈规陋习观念浓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固化,这些地方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婚丧嫁娶等离现代社会倡导的文明生活还有较大距离,家族观念,香火崇拜仍然严重,恶习难改,甚至吸毒现象时有发生。

2.“面子”上的追逐。由于社会的普遍物化,使得“面子”问题、攀比和盲从心理不断作祟。部分人为了“面子”、“虚荣心”,不考虑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盲目跟风,相互攀比,过度消费,如烟要抽好烟,酒要喝好酒,穿戴要讲品牌和时髦。在未富先豪的“斗富”氛围下,一些并不富裕的民众出于“面子”,也跟风攀比,未富先奢。这种现象特别在广大农村的亲朋聚会、婚丧嫁娶宴中尤为严重。过度消费、人情消费不断攀升,如份子钱、压岁钱等,相互攀比,节节攀高,使部分家庭不堪重负。据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揭示,我国每年餐饮企业餐桌浪费2000亿元,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3.社会管理上的不足。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人们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正在向现代文明迈进,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政府和社会对人们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偏远山区,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推动不力,具体方案执行不够。由于引导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在部分农村,吃“野味”现象、大操大办现象、相互斗富攀比现象等陈规陋习依然严重。

(二)不文明生活方式的危害

不文明生活方式的蔓延,弄乱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危害人们身心健康。

1.影响社会风尚。崇尚礼仪、注重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呈现。如在社会上滋生了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铺张浪费行为;城乡居民中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现象屡禁不止;社会上借升学、参军、生子、乔迁、祝寿等设宴请客收受礼金等不良之风依然存在。这些现象浪费了社会财富,损害了正常的人际伦理,影响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进程,已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反感。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2.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不文明生活方式极易诱发“生活病”,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如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尽管病因复杂,但与人们不文明生活方式是有关的。据报道,生活方式病已经成为人们的“头号杀手”。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有些不文明生活方式,如部分人对“野味”的依赖,甚至给整个人类健康带来灾难,如2003年的“非典”,大概率即源于人类吃果子狸的恶习;如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尽管暂未确定由哪种野生动物携带,但至少已经证明其与野生动物相关。

3.造成人们精神颓废,生活失常。依据麦克迈克尔的观点,健康不仅仅是指不生病,不虚弱,而且更大程度上是指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黑格尔也说过,“过多的物质追求会使人形成感性化、表面化、庸俗化的生活习惯,忽略或丧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造成很大的精神真空,使人感到精神失落和生活无聊。”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会使人忽视精神价值追寻,形成感性化、表面化、庸俗化的生活习性,让人感到精神失落与生活无聊。如果社会缺乏文明生活方式引导,陈旧腐朽的生活方式将大行其道,人的生活被物化,人际关系也蜕变成的物质利益关系。消费过度,物欲膨胀的后果,便是人思想空虚,人生乏味和迷茫。

三、基于疾病防控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构建路径

摈弃生活陋习,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疾病预防,也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这次新冠疫情,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反思,也暴露出了人们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了有效防控疾病传播扩散,我们应多谈公共卫生,推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构建。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助推人们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这次新冠疫情让人们明白了生命的珍贵与生活的不易,人们普遍意识到了生命健康与生活方式休戚相关。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儿童或是成年人,都知道了一些卫生常识,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这为推动疫后人们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奠定了基础。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构建,宣传教育非常重要。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宣传教育模式可以动用国家力量,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电视、宣传栏等介绍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容、意义;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如主题月活动,知识讲座等,但一定要以民众喜闻乐见的、经济简易的方式进行;要涵盖所有群体,首先要在学校加强宣传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从幼儿园到大学生全覆盖;特别要加强偏远山区的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宣传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改变陋习。

2.推动制度建设,确保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落地生根。由于有些不文明生活方式涉及面广,与人们的风俗习惯相关,有些礼仪习俗甚至已经固化,要改变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抓住疾病防控这一契机,尽快出台一批规章制度。如面对人们对“野味”的偏好,出台有关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规章制度;面对人们偏好于聚集、喜欢热闹的习性,及时出台有关公共场所卫生防护方面的规章制度;面对部分农村在婚丧嫁娶时的铺张浪费现象,及时出台有关移风易俗规章制度;面对人们处理垃圾的随意性,出台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等等。总之,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缺什么就补什么,并用制度进行约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不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播,对违反者予以相应惩处,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干净、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

3.积极引导,适当加大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力度。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显示其承载社会文明、展示社会文明,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价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涉及到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其重点要破除迷信愚昧陋习,追求新生活、新风尚,用新的风俗取代落后的风俗习惯。这一点在农村和偏远山区尤为重要,要充分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引导,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程,在婚嫁、殡葬、餐饮、建房、过节等各个方面推行现代文明方式。对移风易俗表现先进的社区和村落通过项目立项、评优评奖、资金补助等方式予以奖励,切实帮助民众逐渐改变生活中的陋习,营造人人都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4.积极弘扬卫生文明理念,推广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针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弘扬卫生文明理念,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就要大力教导国人牢记卫生文明新理念,要在整个社会推广并养成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养成使用公筷的好习惯;严禁食用野生动物,决不能像当初SARS一样,转头就忘。在生活方式上,要推广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少吸烟甚至不吸烟,不酗酒,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勤俭节约,真正做到舒适而不奢侈,享受但不挥霍。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还特别强调,“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在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们行为的累积效应非常强,假如每个人都放纵自己不讲卫生,那么,累积起来的效应就是一场灾难。但是,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讲究健康文明生活,积极推广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我们累积起来的效应就是巨大的社会进步,这也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共同发力,尤其要在抓实抓细抓落地上下功夫,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文明消费
请文明演绎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漫说文明
40年消费流变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