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伯特《小夜曲》的演唱技巧分析和运用特点
2022-06-30聂珊
聂珊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舒伯特《小夜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分别分析了《小夜曲》的曲式结构和情感色彩。在了解《小夜曲》的艺术形式之后,对演唱《小夜曲》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并分析了在演唱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
关键词:演唱 情感 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058-05
当今歌唱者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重视演唱技巧并提高对作品的了解分析能力,有助于今后熟练的演唱。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能从容的演唱作品,更应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技能,提高音乐方面的素质修养,对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音乐特色深入的学习,有助于以后的演唱以及艺术造诣不断提高,深入了解作品非常重要。
一、走进舒伯特的浪漫主义世界
《小夜曲》的作曲者舒伯特是当时法国大革命后期阶段的艺术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生长在音乐围绕的家庭氛围中,虽然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但精神上的、艺术上的一些给予,为之后舒伯特的艺术成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舒伯特是哀而不伤的典范,他的作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充满矛盾的缺憾世界:人可以既快乐也痛苦,既理性也盲目,既雄伟又哀婉。他曾经这样说:“我所创作的一切,都承载了自己对音乐和自身悲伤的理解,但仅因悲伤而作的乐曲,似乎最不能取悦这个世界。”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他优雅而情深的一面,在优雅而情深的同时又带有些许惆怅,尤其是在乐曲的慢板中很容易让人就陷入了沉思以及回忆。如果选择一个雨后的夜晚来聆听舒伯特的作品,那么自然就拥有了一种红酒喝到一半的微醺醉意。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家之一。浪漫主义时代的特征之一体现在对于文学,尤其是对诗歌的兴趣。舒伯特仿佛是一个与我们相隔一个世纪的诗人“在悠长的岁月里,可当我歌唱爱的时候,爱变成了悲。当我歌唱悲的时候,悲又变成了爱。我被爱与悲深深撕裂”“遥远的地平线上,是雾色迷濛的城市。灰暗的水面上,是我疲惫的小船,当阳光再次穿透天际,照亮了我痛失所爱之地。”舒伯特曾经说过:“当你拥有一首好诗,音乐便容易产生,旋律就在笔下奔涌,因此作曲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然而,伟大的人一生都是命运多舛的,舒伯特在离世时只有三十出头,他的英年早逝是令人惋惜的,但即便如此,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也为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的歌曲高达600多首,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摇篮曲》,以及声乐学习者们并不陌生的艺术歌曲《小夜曲》《致音乐》以及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曲等。今天就让笔者带大家进入舒伯特的唯美艺术歌曲《小夜曲》。
二、从曲式结构上看《小夜曲》
这是一首结构为单二段曲式的音乐作品,调性为d小调,其中大量运用了大小调交替发展,从d小调转入关系大调F调,再转到同主音D大调上。曲中大量使用三连音,是一首以三连音为主体的音乐作品。三连音具有稳定性,为该曲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这是一首开放性结构的作品。
(一)小夜曲的曲式分析
引子(1~4)小节,d小调,用和声低音做伴奏引出首段,用和弦分解柱状形式来描绘,结构为t—s—s—D,为全曲的幽静和深情奠定了基础。
首段(5~28)小节,也是整首曲子的A段部分,一共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个乐句(Aa)是(5~8)小节,是整曲的“起-承-转-合”中“起”的部分。d小调开始,通過下三度的和声进行,结束在d小调上,9、10两个小节的钢琴伴奏之后进入A乐段的a2部分。(11~14)小节是曲目起承转合中“承”的部分,对第一乐句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与(5~8)小节相呼应,暗示了一个青年正准备向他心爱的姑娘深情表白。15、16小节同样用钢琴伴奏引出A乐段的b部分。
A乐段的第三个乐句(17~22)小节b部分由d小调转至了F大调,运用了大小调交替的方式构写。小调具有暗淡的色彩,符合这首抒情歌曲主题。因为这是一首表白的爱情歌曲,所以开篇不宜太过张扬,而大调具有明亮的色彩,第三乐句情感逐渐升温,到了第四乐句(23~28)小节也是A乐段的b2部分,调性转成D大调,是前一乐句的材料发展,将整个A乐段推向了高潮。本乐段在恳求和盼望得到回应的情绪中结束。
(29~36)小节是曲子的连接部分,钢琴织体使用三度音程连续转位,推向重复乐段。
(37~60)小节是对A乐段进行重复,在和声织体上与A乐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体形象,强化了曲目的中心思想。
(61~72)小节是整曲的尾部,使用了D大调,是A乐段(b、b1)部分材料的变化发展,情绪上比较激动,(69~72)小节疑似再现A乐段部分的b1乐句,形成全曲的高潮。
(73~76)小节是补充部分,感情从高昂逐渐转向平静,随后(74~82)小节结束在D大调的完全终止上,与引子相互呼应,是一个开放型方整结构,仿佛这一段爱情故事没有终点,引人遐想。
舒伯特用优美的旋律,灵活的大小调运用以及统一的和声织体完美地诠释了歌词的情感,全曲充满了深情的倾诉、恳求和期待。歌曲中大小调互换的使用手法造成了色彩上明与暗的对比,表现了歌曲中委婉的柔情和创作者对爱情的乐观信心。
(二)《小夜曲》的艺术特点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成的,最早在19世纪出现。艺术歌曲有着抒情音乐的形式特点,伴奏上告别了单一,追求歌曲旋律适应诗歌的结构特点,在和声的织体上丰富了歌曲的内容。有不少的歌唱家表示,认真唱好一首艺术歌曲的难度远远大于唱歌剧中的咏叹调。因为,艺术歌曲主要依靠钢琴伴奏渲染歌曲气氛,重点突出诗的意境,以声表情,从而抒发情感,有一种借曲传意的效果。《小夜曲》的歌词则是出自法国诗人列鲁斯塔普之手,后交由舒伯特谱曲,在舒伯特晚年时期创作而出。
舒伯特一生磕磕绊绊,但他生性率直和阳光,没有放弃对生的希望。他最终死于疾病,在晚年的时候依旧苍凉,回首他的一生,即使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在同病痛挣扎的过程中,依然能从这首曲子里面感受到舒伯特对于美好生活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待生活的乐观精神和艺术上不懈的追求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三、《小夜曲》的演唱分析
由于这首歌曲与现代的创作歌曲不同,它距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而声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它基本上属于二度创作,演唱者必须严格对照谱例,再加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之后进行演唱。所以演唱之前我们务必抱着十分严谨的态度寻找到最正确且精准的正谱。根据谱子上提供的拍号、减弱渐强,速度力度等表情记号进行练习和揣摩,切勿篡改原作者的创作原意。
(一)掌握歌词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在演唱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并能适当地将自己代入到歌词的意境当中去,最好是能在唱之前先大声朗读歌词,想象着自己是歌曲中所描写的主人公,体会歌词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由于这首歌曲的语言是德语,对于咬字字正腔圆的中国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那就更需要我们熟悉歌词,牢牢的打好歌词基础,纠正自己的发音。我们应该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歌曲德语部分的学习,例如向学校里专门教授德意语音的老师讨教,又或者是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范读视频,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多次反复进行练习。
(二)歌词与旋律的结合
假如优美的歌词没有音乐相伴,那么它也许仅仅是一首富有韵味的诗歌,当诗歌配上了起伏跌宕的旋律,那么就成为了一首动人的音乐。
节奏和旋律是一首歌曲的“灵魂”,而歌词是歌曲的“肉身”。在我们学会了《小夜曲》的歌词部分之后,就可以为这首歌曲注入它的灵魂。有必要单独聆听《小夜曲》的旋律部分,音乐与诗歌是可以拆分作为独立的存在,尤其是艺术歌曲,诗歌与旋律相互依存又相互分离,它并不像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每个角色都有着讲述自己某个故事内容的任务。艺术歌曲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人可能设想的画面。
当我们聆听完旋律之后就可以尝试代入歌词,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学习歌曲而言,切忌“走捷径”,就是指在还没有学会歌曲之前去聆听一些别的演唱者乃至优秀的歌唱家演唱的作品。因为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观念不同,成长经历和感受事物的方式不同,所以理解的作品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每个人所诠释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看中了某一个演唱者的作品时,由于只关注到优秀的部分自然而然就会忽略了歌曲中的瑕疵部分,当我们不自觉的去模仿时,不仅“学”到了作品中好的处理,同时也把不好的地方模仿到了,还丢失了自己的音色,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踏踏实实的在钢琴上寻找对应歌词的每个音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持有的学习态度和严谨作风。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弹奏单音,并对应歌词进行练习,牢牢地把握住歌曲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找到精准的换气口以及做好换气的准备。这样不厌其烦的做下去,就为下一步歌曲的升华和艺术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演唱时的歌唱状态和细节处理
在正式演唱之前,演唱者需要提前进入意境,在引子部分就做好充足的准备,琴声一响就进入到状态。身体舒展且放松,双手自然的垂落在两腿旁侧,也可以双手交叉轻轻的搭在腹部,口鼻同时慢呼慢吸,让每一次的呼吸都尽可能填满肺部,每一次的呼吸都比上一次的呼吸更深,让自己的身体充分得到气息的扩张。用说话的位置去演唱第一句,因为开头的音高并不是很高。歌曲的开头十分关键,我们往往会因为过度紧张就“不敢唱”,试探性地发声将导致我们失去第一个音的控制,这就会影响到之后的歌唱状态,也就影响了整首歌曲的质量。所以在演唱第一个音之前大胆地开发我们的笑肌,以便于打开口腔,然后去想象我们在讲话时气息沉到底的感觉,开口演唱时先让气息落下去,演唱第一句时不需要我们使用很多的气息。
演唱到第二乐句时应与第一乐句的演唱形成对比,在高音部分即将来临时通常演唱者在演唱时会有“我能不能唱得上去”得顾虑,我们应当首先排除这种顾虑,只要对作品有着充分的把握,气息到位之后就能够顺利抵达高音。第二句的高音部分需要提前让气息进入到高音位置,以免造成音准不够或者破音的尴尬局面,这样就失去了美感,要富有深情但依然柔和,情绪不能太过激动失去控制,应该循序渐进。
保持气息的稳定演唱到第三乐句,情绪逐渐升华,情感要比前两个乐句更为饱满,在19小节处再渐渐柔下来,直到22小节结束。(23~28)小节是(17~22)小节的重复,理论上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随后有8个小节的钢琴伴奏让歌唱者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情绪,这个时候应该进行呼吸运动,把之前没有使用完的不需要的“废气”放掉,重新用口鼻同时呼吸的方式,让我们的肺部和身体再次充满气息,使我们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身体得到舒展。第二乐段虽说是第一乐段的重复,但在演唱过程中第二乐段应比第一乐段更加深情,带有明显恳求,歌唱者要设身处地站在求爱者的角度上演唱,迫切的希望自己心爱之人能听到,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第61小节部分迎来全曲高潮,即中文歌词“歌声也会使你感动,来吧亲爱的……”这一部分,这里的演唱要与前面的抒情部分形成完全鲜明的对比,情绪逐渐高亢直到(72)小节结束。要注意保持气息的支持和单音强弱的变化,高音的部分要谨防嗓音的颤抖,同时要保证演唱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带着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美好的憧憬演唱最后的(73~76)小节,要求演唱出一种广阔感,把听众带入一个未知的,充满爱情的世界当中,给予听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歌唱最重要的就是气息的支撑和稳定,首先在歌唱之前要确保喉头肌肉的放松以及舌头的展开,这样才能够确保气息的流畅,然后口鼻同时呼吸直到充满整个肺部。尽管这是一首抒情的艺术歌曲,但也同样要求歌唱者拥有稳定强大的气息支撐,如果气息不稳定,演唱出来的作品是拼拼凑凑的感觉,不但不能演唱出完整的作品,同时更不能向听众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营造出来的幽美意境。所以,在演唱时,演唱者的姿态和面部表情应是自然的,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作品中,用声传意。
四、《小夜曲》的艺术处理
(一)节拍与节奏的掌握
节拍与节奏是音乐开始的基础,节奏也是一首歌曲的骨架,要想演唱好一首曲目,首先要掌握好此曲的节奏。这是一首中板的节奏型曲子,只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律动,从而灵活的演唱,与作品达成完美的贴合。《小夜曲》中以三连音节奏型进行构写,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三连音的演唱和其他节奏型的区分,要能够清晰的唱出三连音,准确的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幽美意境演唱出来。在曲子的引子部分要求演唱者在四个小节的时间内进入到这种意境之中,从而达到张口演唱时不慌不忙、顺应自如。虽然说这是一首抒情歌曲,但在曲中情绪高昂的部分应与抒情柔和的部分产生对比,抒情的陈述和饱满的情绪表达相结合才能演唱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满怀殷切的希望,以及向心爱的姑娘传达爱意的激动之情。
(二)速度与力度的融合
速度与力度的掌握在演唱作品时也尤为重要,速度与力度掌握的程度决定着音乐情绪与音乐情感的表达完整度是否和谐。在第一乐段中,应该牢牢把握“深夜、轻轻、幽静、树林”等关键词,以弱的力度进行,怀揣着不忍打破当下宁静的心情,不愿吵醒沉睡中的人,悄悄诉说自己爱意的心情演唱。第二段时出现了小附点节奏型,要注意附点节奏与力度的掌握,渐渐的弱下来,达到pp的弱度,为接下来引出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做准备。整首歌曲以中板为主,在演唱时要注意拿捏好中板速度,从而正确演唱歌曲。
(三)音色与音量的控制
《小夜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歌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忘记作者原本营造的那种幽静氛围,同时也要把握好歌曲的高潮部分,高昂的情绪部分应该与其他的抒情部分形成对比。音量的大小与演唱的力度也有关系,在歌曲的抒情部分歌唱者可多注重情感的投入,从而削弱力度输出,力度由弱到中,逐渐推向高潮,在高音部分要注意力度的变化,越是到高音部分,气息就越要沉下来,在运用气息时要懂得利用情绪调动气息。曲中的“起—承—转—合”要能够通过歌声充分表现出来。
(四)情感与声音的结合
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顾名思义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使这门时间的艺术变得饱满有生命力。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歌曲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身处地投入到歌曲之中,从而理解歌曲的意境,清楚地知道作品中的每一个乐句所要表达的情绪,然后利用情感带动声音,将所理解的情绪和感受到的氛围完整呈现给观众。歌唱即说话,歌唱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夸张的说话艺术,在演唱的过程中要确保吐字清晰,音准正确,声音纯净。每个人演绎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加入了个人的理解,需要仔细深入的理解歌词,设身处地理解词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五、中国的绝美艺术歌曲之古诗词歌曲
古典时期的欧洲有着它们的艺术歌曲,而中国也有中国自己的艺术歌曲,那就是用古诗词作为歌词由现代人创编旋律而成的歌曲。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春晓》《念奴娇·赤壁怀古》,秦汉时期的《越人歌》《关雎》,还有出自曹雪芹之手的《红豆词》《枉凝眉》,时代稍近一点的就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作词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历史孕育了无数优秀的诗人以及无数的古诗词作品,古词今编,是中华儿女与古人隔空对话的经典,搭配传统的五声调式,别有一番古色古香韵味,丝毫不逊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
这样的艺术歌曲还有很多,笔者尤其想简述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于1076年中秋佳节,表达了对家人无比思念,营造了一种孤独,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落寞之情。诗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中国风和艺术感染力,于是被现代的作曲家们发现并进行编曲。现代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遵循了词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加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升华了词的内容,改变了诗歌表达的单一形式,使作品更加丰富、打动人心,成为如今几乎家喻户晓的歌曲。
这首歌曲与《小夜曲》有种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歌曲体裁同样取自诗歌,同属于艺术歌曲,而艺术歌曲的特点正是用音乐的形式突出诗词特点,借歌传情。以宋词为素材的歌曲也是我国艺术歌曲体系中的一部分,艺术歌曲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价值,还蕴涵着深刻的艺术审美。不同的是,《小夜曲》是一首抒情的爱情歌曲,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抒情的盼望与家人团聚的歌曲,但都取材于诗歌形式,也都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于艺术歌曲的热爱与学习。
六、结语
本文对舒伯特的背景作简要阐述,然后再对作品《小夜曲》从曲式到艺术特点再到演唱技巧进行逐一分析,着重细致分析了演唱技巧。作为一个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不仅要能熟练的演唱作品,还要深入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结构,从而达到“用声传情”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娟.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96.
[2]柯冬娜.浅析舒伯特《小夜曲》的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J].文教资料,2016(14).
[3]周成岭.舒伯特《小夜曲》的艺术歌曲特点[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04):72-76.
[4]李欣,張永芳.舒伯特《小夜曲》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8(29):42-43.
[5]常文杰.浅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J].北方音乐,2020(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