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激发中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2022-06-30廖钰黎珍

民族文汇 2022年3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美育

廖钰 黎珍

摘 要:文化自信就是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全面肯定。文化的传承、兴盛,关键在于实干。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将民歌融入中学课堂,激发他们对民歌的热爱,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本文综合分析民歌在中学生课堂现状,探讨如何将民歌融入课堂中,以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达到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关键字:文化自信;中学生;民歌;热爱

前 言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所在。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富有科学性的时代主题,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民歌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只要有人民的地方,就会有它。

以文化自信为背景,结合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学美育的意义,对中学课堂的现状与教育意义以及就如何把民族音乐融入中學音乐教学课堂进行论述以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学习,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继承和传唱民歌。

一、关于文化自信的概述

文化自信的实质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仰和信心。即现实中的个人、政党、民族、国家,都对民族自身的文化的生存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对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强烈的自信。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主义社会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文化自信不仅仅只是民族自信,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才能在东方立足。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2]。”民族文化是生活在艺术创作之中的,而开展文化自信的传承活动,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学美育的意义

美育,即审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美育的实施方式是课堂教学,把美育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确立美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激发美。

民歌作为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渗透美育工作,运用民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课堂生活、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民歌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一)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缺失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们失去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许多古代资料和创作的遗失,世界各地许多的传统音乐正在消失。民歌来之不易,主要依靠传唱流传,这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会因为方言、旋律和设备不足等方面造成没有办法规范性的传承。

(二)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大部分学生对民歌不感兴趣

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迅速,民族音乐发展和保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流行音乐不断地发展,而民族音乐传承性较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很好奇,对错的判断能力不够,没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

(三) 社会及学校不重视,有关部门投入不足

民歌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承,学校音乐课堂是民歌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途径。中学主科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学校缺乏教学设备,不重视音乐课的教研活动。教师培养有局限性,对国内的民族唱法了解甚少。教学过程中模式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学唱歌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歌的教学。

四.如何激发中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一)激发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歌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爱国情怀,不同的民歌表达了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文化渗透作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将 “文化自觉 ”的概念融入课堂,让学生体验美、吸收美,加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校对民歌音乐教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和意义。教师配合学校安排,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注重课堂的实践性和知识性和音乐文化知识的传扬。张黎红[3]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中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家长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对孩子是有一定影响的,父母是学生的首位教师,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不能忽视孩子兴趣的培养。

(三)让中学生了解民歌的社会功能

民歌具有传递知识功能和传承历史功能,当传统习俗被新的习俗所取代时,民歌作用就会凸显出来。柏伟[4]的“试论民歌的社会功能”中指出民歌的多种社会功能,可见民歌之重要性。民歌蕴含的文化知识是渊博的,学生们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时,体会被传承下来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大民歌在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比例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格。学校应加入当地特色课程,组织学生研学,去博物馆、纪念馆了解历史文化。教材的编写是实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在编写和修订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注重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材侧重点要不同,结合实际融入具有当地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能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五)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歌特色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优点为教学服务,广泛地搜集民歌教学资源,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充分融合,更直观地感受其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充分展示民族歌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

结束语

民歌作为传统音乐的基石,它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的使命,让学生们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认知民歌、体验民歌、热爱民歌和传承民歌。民歌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灵魂,将民歌融入中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它们的喜爱,是我们的使命。现如今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提出,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EB/OL].[2017-10-18]

[2]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9-25(002).

[3] 张黎红.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柏伟. 试论民歌的社会功能[J]. 剧作家,2004(3):118.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美育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美育教师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