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习经历 提升语言素养”的设计与实施

2022-06-30郑丽丽

民族文汇 2022年36期
关键词:通感预设音乐

郑丽丽

当前,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正受到空前关注。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了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自由表达和写作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本文以《明湖居听书》一课为例,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的设计与实施。

一、方案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圈画、品味关键词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揣摩“通感”的妙处,体会多角度描写音乐的好处。

2.以读带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感受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说唱艺术,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说明:

本单元是文言单元,连续学习四篇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而本文属于半文半白的篇目,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在教学时可选择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品读文章的精彩部分---白妞说书。由于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更妙的是用“通感”手法描摹声音来展现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而我们在之前的课文中就已多次学习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学生对此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却是首次接触,故将揣摩“通感”的妙处,体会多角度描写音乐的好处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因为我们是语文课,教学中必须立足文本,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圈画、品味关键词句来感悟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此。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圈画、品味关键词句,揣摩“通感”的妙处,体会多角度描写音乐的好处。

教学难点:运用“通感”的手法进行描写。

说明: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的难度,而这正是本文的精妙之处。因此,立足文本,通过圈画、品味关键词句来揣摩“通感”的妙处,学会运用“通感”的手法进行描写来感悟语言的魅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预设

1.导语:有人说,音乐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2.播放钢琴曲《Kiss the rain》片断,让学生听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但语言还不免有些干瘪。那么,究竟该如何用我们有限的语言来表达音乐无限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鄂的《明湖居听书》,去看看他是如何来描摹音乐带给他的独特感受的。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听音乐,听后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导入,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二、解读课题,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预设

1.由本文标题可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何为“说书”?

明确: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曲艺,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北方评书。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

3.作者听谁说书?文章写了几个人的表演?主要写谁?写其他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思考发言。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明湖居听说书的故事。总共写了三个人的表演:琴师演奏、黑妞和白妞的演唱,其中主要写白妞说书,写其他人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白妞说书段落的赏析。

三、品味关键词句,揣摩“通感”妙处

教师活动预设

任務一: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5段。

2.其他同学圈画关键词句,梳理出白妞说书过程中声音变化的几个阶段,并将其标注在“思路图”的相应位置。

任务二:

3.小组合作学习,品读描写白妞说书不同阶段的语句,分析其从哪些感官角度,体现了白妞说书的哪些特点?完成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并将写下的结果粘贴在“思路图”的相应位置。

4.小结:“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本文中,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或用感觉,或用视觉,将听觉与其他感觉打通,从多角度描摹白妞说书声音的特点,体现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

学生活动预设

任务一:

1.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5段。

2.其他同学圈画出白妞说书几个阶段的语句。

明确:

(1)演唱开始:初不甚大

(2)演唱发展:越唱越高

(3)旋律跌宕:陡然一落

(4)演唱高潮:忽又扬起

(5)演唱结束:人弦俱寂

任务二:

3.品读描写白妞说书不同阶段的语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

(1)“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句话调动了人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让人感到处处伏贴,处处畅快的特点。

(2)“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这句话调动了人的视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声音的尖细高亢、刚劲有力的特点。

(3)“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这句话调动了人的视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声音的婉转回旋的特点。

(4)“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这句话调动了人的视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声音的婉转悠扬、急促多变的特点。

(5)“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句话调动了人的视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声音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6)“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这句话调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地写出了白妞说书声音的婉转清脆、多姿多彩的特点。

设计意图

1.立足文本,通过圈画、品味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揣摩“通感”的妙处,体会多角度描写音乐的好处,以此完成教学目标1。

2.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词句,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通过“思路图”的呈现,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原本通过听觉来感知的音乐也可以通过视觉等其他角度来表达,将听觉与其他感觉打通,从而落实“通感”这一教学重点。

四、以读带写,课堂练笔

教师活动预设:再听课初所放钢琴曲《Kiss the rain》片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下听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听后写下自己的感受,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与课初表达自己听后感受的干瘪语言作对比,理解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描摹音乐的妙处,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落实教学难点。

五、总览全文,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预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你悟出了哪些描写音乐的方法?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来描摹音乐,可以讓我们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同时,写其他人的表演和观众的感受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出演唱者技艺的高超。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注重学以致用。

六、质疑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预设

学习了本文之后,回顾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

思考:高超技艺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化教学的角度考虑,注重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联系;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答案虽不要求统一,但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七、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预设

1.修改并完善课堂练笔部分未完成的写作,巩固“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声音的内容相比较, 赏析相关语句,思考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注:以上作业二选一完成)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进行选择并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这两项作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旨在落实教学目标,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实施反思

(一)“面面俱到”不如“术有专攻”

课堂教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事实上,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备受困扰的两个问题。在看到文本后,我一直在思索,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这篇课文在对人物的描写方面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但很明显,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仔细分析教材后,我发现,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和衬托方面,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讲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白妞演唱的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大量通感将声音美描摹得淋漓尽致。但同学们的理解和体会却未必能深入细致。于是,我决定将重点放在白妞演唱这一段的反复咀嚼上,在体会文字的同时感受白妞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绝妙笔法。这样一项简单而明确的任务,不仅益于学生接受,其学习效果也显而易见。

(二)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本学科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单纯强调语文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孤立起来。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因此,在教学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时,教师如果能够启发学生站在其他学科的角度理解本课的内容,常常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于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注重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课前,我利用一段音乐作为导入,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美的意境,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感悟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再如,课后,我要求学生呈现一份单元作业,为白妞演出设计一份海报,要求图文并茂。而此时就需要加强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去重新感受白妞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学习者本身的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成了我真正的难题。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将我的教学内容依托一棵“知识树”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这棵“树”非常清晰直观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继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赏析作者对白妞演唱不同阶段的描写,分析白妞演唱的特点和描写的角度,以此来共同让这棵树“开花结果”。当一棵完整的“知识树”呈现在学生眼前时,“通感”的修辞手法就已经不言而喻了。再通过“以读带写”的方式将这一知识点加以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即可顺利达成。

另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还体现在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归纳。在课后总结部分,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都学到了哪些描写音乐的方法。此时,由于有前面扎实学习的铺垫,这一总结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为目标的一次有效尝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定会潜心探究更多有效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真正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备课,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提升语言素养,享受审美乐趣。

猜你喜欢

通感预设音乐
基于像似性理论的俄汉语味觉通感形容词研究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音乐
浅析预设的应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