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师幼双向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6-30蔡淇云
蔡淇云
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互动中发生在双方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及影响,它是幼儿和教师人际关系互动系统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行为及过程。教师应以尊重的态度和幼儿进行友好交往,耐心倾听和努力观察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感受,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幼儿在和教师的互动中获得发展自我,建构自己的良好行为,发展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幼儿友善良好的师幼人际互动交往关系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借此笔者着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中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望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环境,提高教师和师幼互动的质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 教师与幼儿双向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交流地位失衡
据笔者观察,正常的教师与幼儿双向互动中,存在着各自互为行为、互动主体的关系,有时是教师发起互动以教师为主体,有时是幼儿发起互动以幼儿为主体,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双方都具有主动权才是正常的师幼双向互动关系,才能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互动氛围。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占有绝对的互动主导权,幼儿在师幼双向互动中主体地位常常没能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而处于服从或依赖的被动地位,导致师幼双向互动关系失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师幼互动的明确要求,随着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理念更新及调整改善,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逐步认识和落实,师幼双向互动的新型关系正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形成与发展,并不断影响及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形式单一
经常看到在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常以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身份控制着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师幼双向互动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上,幼儿则被要求安静倾听,举手才能发言,有事情要先报告等,有时甚至要求幼儿不经教师允许不要随意打断教师的教育进程。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方式单一,表现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照料者与受照料者的互动倾斜模式。长期受到师幼互动形式单一的影响,幼儿在发起互动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向教师请示或征询活动许可、展示画作结果、向教师告状等;缺少主动发表个人意见,提出材料需求,展示自己作品成果的机会。教师虽有时意识到要为幼儿创设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表达探究结果和过程,但当幼儿活跃其中或积极寻求帮助的时候,教师却又缺乏参与和指导,使互动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存在差异
中班幼儿爱说、好动、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有时候会以自己为中心,解决遇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还比较欠缺逻辑性和完整性,同伴间的交往互动中常会产生焦虑或退缩攻击性行为等。因为每个班级的幼儿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养方式不同,幼儿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造成了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交往和沟通存在着不稳定的个体差异,也导致师幼双向互动的差异性。
二、教师与幼儿双向互动的有效对策
教师和幼儿互动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让幼儿在与教师积极双向互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身心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点,实行弹性班级教学管理方法,营造积极有意义的双向师幼互动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创设自由轻松默契的班级环境是良好师幼互动的基础
教师应创设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感知和想象,感受并有个性地表现及创造。这充分说明了促进师幼互动的因素与心理环境的创设是分不开的。比如,当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更多的幼儿园重视墙面的装饰性和美化作用,却忽视了幼儿的参与。例如,笔者任教班级开展“舌尖上的涂岭”主题活动,在创设环境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导致在每个区域都要教师做,缺少了让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笔者认为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布置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打造自己的班级环境是幼儿自主活动的责任和权利。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协商讨论材料的使用、色彩的搭配、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共同收集材料、家园合作动手制作,家长的参与也能让幼儿产生积极的信赖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教师则可及时调整教育的需要和跟进幼儿的需求积极改变教育策略,真正实现师幼双向互动,共同创造班级自主探究环境。
(二)摆正角色定位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幼儿生性好奇、好动,对周围的事物,他们总是喜欢看摸试玩,只有在他们亲自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才能让幼儿逐步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师与幼儿双向互动中,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是教师,同时也兼任着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会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幼儿的活动需求与情感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察觉幼儿的敏感需求和反应,适时捕捉收集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发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变教育行为。把握时机选准角度延迟介入活动,鼓励幼儿针对问题积极参与,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师幼双向互动中教师深入有效地参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师幼双向共同努力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在幼儿相互滋养、共生共长的教室里,他们能身心放松,精神愉快、积极愉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倾耳静听幼儿细语轻声的交流;而师幼双向互动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用心倾听幼儿身体或表情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
(三)适时调整教育行为鼓励支持是良好师幼互动的保证
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实现良好的师幼双向互动,依赖于教师积极有效的鼓励支持等教育行为。教师作为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共同者和合作者,既要懂得蹲下来聆听童声,又要敏锐察觉透视童真。活动或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新需求,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多鼓励表扬,支持幼儿的发展,只有适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才是好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支持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实现良好的师幼双向互动。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熙熙和媛媛在美工区制作蝴蝶。正当两人做完蝴蝶时,熙熙就站着大叫:“老师,我们做好了。”教师没有马上与她互动。于是,两个幼儿站着分享自己的作品,有说有笑地等教师来。这时教师走过来对她们说:“蝴蝶做得真漂亮哦!”教师接着摸摸她们的头说:“蝴蝶还有别的颜色吗?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在教师的点拨下,随后两人一起合作做起了《三只蝴蝶》故事中的三只蝴蝶,还邀请教师扮演了其中一只蝴蝶的角色,一起表演起来。此互动活动中,教师既关注到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推进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幼儿与教师找到了共鸣点,从而能引发幼儿的自由地表现和表达,促使幼儿主动建構知识和人格。由此可见,只有适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才是好的活动,才能唤起兴趣激发热情并全身心投入活动,从而实现师幼良好的双向互动。
(四)灵活调整教育方式是有效保证良好师幼互动的手段
1.灵活调整教育目标,让师幼互动更精彩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比较6和7的两数关系的过程中,有的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目测数量并快速地分别说出两排苹果和梨的总数,而有的幼儿还处于手口不一致、点数不清中;如果问幼儿7比6多几?有些幼儿就会摇摇头说不知道,但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分别出现6个梨和6个苹果等实物,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进行点数,分别得出总数6,然后再增加1个苹果问幼儿,是苹果多还是梨子多,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幼儿就能直观地发现是苹果多了1个,梨比苹果少1。7比6多1,6比7少1,就能直观地解决6和7的两数关系多1和少1的问题。当让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生活中多和少的关系时,幼儿有了很多创造性而有趣的回答,有的说:“家里的大人比小孩多。”有的说:“自己的袜子比帽子多。”还有的说:“幼儿园的幼儿比教师多”等。当活动延伸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时,幼儿更是将家里的碗和筷、杯和勺、鞋和袜等物品进行充分的比较和描绘,可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能让幼儿的学习更精彩。
2.适时进行有效提问,让师幼互动更具有趣味
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总是好奇周围事物并爱提问题。本班幼儿由于年龄差异关系,部分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都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地处乡镇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笔者常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随机提问:“马路上的小狗没有吃的怎么办呢?”“下雨了,树上的小鸟去哪里了?”“大海离我们有多远?”等。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增加和教师互动的机会,并在幼儿的回答中给予及时表扬,遇到困难及时鼓励,活动中经常用“一定行!你很棒!”等语言,加上亲切的表情,使幼儿信心倍增地参与活动,让师幼互动更加有趣。
3.随时进行观察指导,让师幼互动更加有效
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班级社会性发展氛围的支持。 随着幼儿区域互动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也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农家乐区域,笔者提供了石磨和花生米供幼儿自由探索。游戏开始时,萱萱、芯芯、晗晗、博博这四位小朋友选择了这个区,他们看到新提供的材料,都跃跃欲试。一开始,萱萱先尝试磨花生,芯芯在一旁帮忙放花生米。对第一次使用磨具,他们是既新鲜又陌生,几个一起探讨着要往哪个方向磨比较好。后面经过教师及时观察引导,多次探索后他们达成共识:要往逆时针的方向磨才是对的,他们磨着磨着发现花生碎掉出来了。晗晗小朋友见状赶紧拿来一个绿色筐子放在下面接住磨好的花生碎。这时博博说了句:“哎呀,这个花生碎好粗啊!”“没事,我们倒进去再磨一下就细了”博博自信地说。他们觉得博博说得有道理,决定尝试一下,每个人互相帮忙,互相轮流磨花生碎。最后终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花生碎磨得很细了,大家都露出来了开心的笑容。在游戏中笔者发现:对新投放的这个磨具,幼儿刚开始是处于懵懵状态的,不知道如何研磨才是正确的,探索尝试后得出了正确的方法:逆时针研磨。游戏中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能同伴间协商,从粗花生碎到细花生碎的变化,让研磨花生的过程伴随着幼儿的探索慢慢掌握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引导但不替代,对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并利用游戏分享环节,邀请幼儿看看视频中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游戏中的幼儿是怎么解决的?将个别幼儿的游戏经验分享给所有幼儿。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后,要及时帮助幼儿保持良好兴趣,并且及时提供帮助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也是促进其创造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精神的动力所在,教师的及时观察和指导,关注和呵护幼儿的积极性,是师幼有效的互动润滑剂,能促进师幼互动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教师与幼儿的双向师幼互动中,如果能在新的教育观与儿童观的引领下,充分尊重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适时指导,用幼儿的眼光蹲下来观察幼儿的世界,体悟幼儿的心情和态度,优化师幼双向互动过程。那么,幼儿就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支持,从而产生满足感和信任感,进而能满足自由表現与表达,主动建构知识和人格的自主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