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2-06-30刘云丽武艳玲

天津教育·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庄子文言文文本

刘云丽 武艳玲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对学生充实文化修养、培养语文技能、提高学习成绩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言文本的文言字词、主体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要素展开多种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而文言文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记录着古人的生活方式,传承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研究文言文的文体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课前导入、课件制作、情景营造、资料收集、探究讨论、自由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动力,让学生掌握多样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全面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一、进行有趣导入,激发文本阅读兴趣

文言文有着语言典雅深奥、思想丰富深刻等特点。而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普遍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产生枯燥厌倦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前导入的运用,充分挖掘文本内容的趣味之处,让学生感受文言文阅读的乐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北冥有鱼》一文时,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有趣导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作者视角进行导入。本文的作者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庄子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进行如下导入:“庄子为什么被称为著名的思想家呢?他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呢?我们可以了解他的哪些思想呢?”学生以这些问题为导向,能产生具体了解庄子的兴趣,进而展开投入的阅读。其次,教师可以从文本视角进行导入。比如,教师可以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一句中抽取出“北冥”“鲲”“鹏”等自然事物,在多媒体上播放出“辽阔的大海中波涛翻滚,身形庞大的鱼自由游动,大鹏在辽阔的天空中展翅高飞”等图片与视频,以此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想象力,感受这些自然景象的神奇,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通过描写山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营造了虚幻迷离的景象。教師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这些自然情景,引导学生在观看中充分发挥想象,以此激发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兴趣。同样,本文中有着很多常用的成语,因此教师也可以从这一视角切入,让学生以提取“鲲鹏之志”“鹏程万里”等成语为任务展开文本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多种视角进行有趣的课前导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导学课件,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大,学生需要进行长期性的学习才能形成深刻的文言文素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导学课件,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对文本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课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从文言字词角度进行导学,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比如,可以抽取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等句子,让学生对其中的“谪”“曜”“樯倾楫摧”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理解。学生可以借助汉语词典和课文的注释了解到“谪”读音为zhé,是贬官的意思。“曜”读音为yào,是光辉,光芒的意思。从而准确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分别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其次,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角度进行导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由来是什么?”“岳阳楼周边有哪些风景?这些风景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学生通过阅读第一段首先能了解到本文是作者范仲淹在滕梓荆的邀请下创作的。通过阅读其他的段落,能抓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等文段,总结出岳阳楼的宏观景象以及在阴雨连绵和风和日丽的天气中所具有的不同景色,充分体会到岳阳楼风景的壮阔性与优美性。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自由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发挥辅助作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还存在着哪些疑难问题?对哪些知识有了解的兴趣?”学生可以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由教师作出进一步讲解,进一步深化自主阅读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利用导学课件为学生指引自主阅读的方向,不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营造丰富情景,解读经典文本段落

文言文具有语言典雅优美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构造丰富生动的情景,并以此表达相应的情感,让作品充分展现艺术魅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营造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对文本展开深入地鉴赏,获得丰富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营造丰富的情景,提高学生对文本经典段落的解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情景。比如,在阅读“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潺潺一词是什么意思?有怎样的作用呢?”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出“清澈的溪水在山石间缓缓流动,发出清澈的声响”等视频。学生能结合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具体感受“潺潺”一词的含义,并体会到醉翁亭环境的清雅与宁静以及作者内心的豁达与平和。又如,在阅读“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一句时,学生会对“峰回路转”“翼然”等景象产生理解的困难。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分别播放“山环水绕”“亭子的顶部像翅膀一样张开”等视频,让学生对醉翁亭的风景产生更为深入的体会,感受自然景象的奇特,增强对优美自然风景的热爱。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场景营造情景。比如,在阅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等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自然界,观看日出场景和日落场景,以此体会文本语言和意境的优美,感受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态。又如,在阅读“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等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风景区中游览的经历。学生能体会到作者与民同乐、关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并感受到作者与人民一同在山野中游玩的欢快心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利用丰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经典段落,增强对文言文艺术性的鉴赏能力和思想性的体会能力。

四、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文本理解深度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立足于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活动,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文本理解深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课外知识展开深入的探究活动,有效充实文化修养,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探究活动,提高文本理解深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内容展开探究活动。比如,在阅读第一段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将主人公的活动范围设定在桃花林而不是其他的林中呢?”对此,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以及《桃花源记研究》等资料,能了解到桃花在我国古代有着较强的神话色彩,并且代表着宁静优美的生活,本文用桃花渲染环境,能进一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并表达作者的思想追求。又如,在阅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中有哪些人群?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学生可以立足于“黄发垂髫”这一成语,借助信息技术了解我国古代的年龄称谓,从而认识到桃花源中有年龄很大的老人和年纪很小的孩子,体会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的宁静与快乐。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立足于课外知识展开探究。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作这篇文本?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呢?”学生可以阅读《晋书》《陶渊明研究》等书籍,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以及晋朝时期社会动荡,官场黑暗的状况,从而能理解陶渊明通过创作《桃花源记》一方面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又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以及陶渊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文化修养。对此,学生一方面可以阅读《陶渊明文集》等书籍,积累“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等陶渊明的经典诗句;另一方面可以观看《百家讲坛》等文化节目,借助专家学者的讲座进一步增强对陶渊明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展开广泛的探究活动,从多种角度解读文本,汲取与文言文有关的文化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进行交流讨论,获得个人独特理解

文言文的学习主要包括字词积累、艺术鉴赏、思想感悟、文化传承等方面。而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普遍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较为成熟的独立思维能力,能表达对文本的独特看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交换学习方法,汲取多种观点,提高学习深度。

例如,在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活动,提高文本理解深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下话题:“为什么人们认为在与惠子的辩论中庄子取得了胜利呢?庄子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学生可以共同针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等人物对话展开讨论。一些学生认为“安”在做地点代词以及表达反问时都有“哪里”的意思。而庄子从语言的角度将“安”的含义进行了置换,取得了辩论的胜利。而一些学生认为惠子辩论的是鱼本身,辩论的重点在于自然现象上。而庄子辩论的是人的心灵,表达的是人可以根据个人的意志改变对事物的态度,获得精神的自由。由此,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又能对庄子的思想做出深入地解读。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交流探讨惠子与庄子出现思想差异的原因。对此,一些学生能从文本本身出发,认为庄子的思维更加灵活,能从多方面思考。而惠子的思维较为固化,习惯于抓住一种事物进行思考。一些学生能结合课外知识,认为惠子是合纵抗秦的主张者,比较追求功名利禄。而庄子隐居于自然界中,利用更多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心灵,因而会与惠子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探讨本文的背诵方法,提高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巩固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从多种层面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不断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六、展开自由活动,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養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体会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文言文知识进行多方面的运用,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由活动,强化文本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在了解文本主体内容时,一些学生可以集体展开情景表演活动。对此,一名学生可以担任画外音播放者,运用“十年春,齐师伐我”等语句交代故事背景。一名学生可以扮演曹刿的乡人,说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等话语。另外两名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曹刿与鲁庄公,运用文本中的对话语句展开故事情节。在表演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以播放出具有紧张氛围的音乐,表现在齐国的征讨下鲁国的危急局势和鲁庄公内心的惶恐。教师还可以播放出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视频,表现出长勺之战的壮阔场景。由此,学生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演绎文本内容,充分提高阅读效果。又如,在课后作业时,一些学生可以发挥写作能力,运用现代汉语描写文本中的人物外貌与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战争场面,以此既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又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以个性化的方式解读文言文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多样的语文技能。

七、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文言字词、文本艺术、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等要素,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文言文素养获得全面提高。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庄子文言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