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6-30孙风清

天津教育·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知识点核心历史

孙风清

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文化、教训综合交融的发展过程,是以往经历的沉淀,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借鉴。同样,对一个人来说,历史是对过去自己的总结,是促进自身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指导方针。历史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时代的发展历程,还能让学生明白古为今用、融会贯通的道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历史知识充分转化,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学习生活提供有益帮助。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确立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性,联系教学现状,提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而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是在不断学习积累中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能力。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仅局限在历史学科学习上,还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内容上看,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指对历史事件的辩证看待与分析,以及历史价值导向等。从教学上看,主要强调教学过程不仅仅要立足于教材,还要注重学生精神、思想的塑造。同时,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质还在于学生对历史整体的把握,家国情感的认同理解以及让历史为发展服务的能力上。

二、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一)古今对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高中阶段学习强调能力的综合性,历史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历史长期发展中,积累下宝贵的历史经验,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提供方向指引。因此,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能让学生明确古今贯通、中外结合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减轻学生历史学习压力,最大程度清除历史学习障碍。同时,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其他学科学习以及人生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收获学习的成果,让学生牢固树立学习自信心,提升人生的品位。

(二)能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主要记载一个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站在第三视角,充分感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艰辛和不易,从而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自觉投身国家建设。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部分知识时,以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两个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追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足迹,感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的艰辛,从而在学习中形成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不断凝聚对国家的热爱。在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学习中,可以通过感受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当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居安思危的正确社会意识,让学生从历史中发现闪光点,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榜样,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对国家的尊重和崇敬,激起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历史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历史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社会形态的变迁等。以2021年全国卷为例,第33题考查巴黎公社与其他革命不同的认识,学生在进行分析判断时,首先要有历史唯物主义意识,明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阶级性分析巴黎公社的特点,从而化解难题。再如,20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中的第18题和2021年的第19题连续两年以材料题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要求学生从历史史料的类型和内容入手,判断分析史料的价值并对史料的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现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已经贯穿于历史高考题的方方面面。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应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历史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历史学习关注度较低,历史学习浮于表面

历史学科是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科,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科在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对历史的关注度不高,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历史的学习。但是历史的内容较为连贯,如果有一时的松懈,很可能造成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落后。例如,文化层面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在隋朝建立,后来经历完善鼎盛没落的发展阶段,最终清朝在1905年完全废除,发展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达一千二百多年。因此,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时,科举制往往在多个朝代和时间节点出现,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关注度不够,就很容易遗漏知识点,导致历史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这也是当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再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对中国近代历史学习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一知识点的连贯性极强,跨度大且内容较为死板,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使历史教师的教学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问题情境设置不清晰,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化

历史问题的研究对历史学习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但大部分教师仍认为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背诵知识点,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研究却往往一笔带过。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固化,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在进行历史问题解答过程中,只能根据一些较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表面解答,不能抛开现象,抓住历史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学生当前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模式,通過设置一些创新性、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你会向汉武帝献什么方面的计策?”“你对秦始皇颁布的政策有什么想法?”等问题,使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史实,明确历史学习不仅仅只停留在教材中,还要上升到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历史学习脱离教材束缚,使学生积极发言,建言献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使历史核心素养在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中逐渐形成。

五、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事件能充分展现社会发展实质,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和角度,因此,历史教师要牢牢把握历史教学育人功能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导。例如,在讲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十分重视五四运动中青年部分对该运动的影响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力量的强大。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等,引导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了解先辈的贡献以及在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不易,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的发展是全民努力的结果,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青年对国家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的熏陶下,科学合理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和质量,充分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创新历史教学模式,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案

受传统应试教学影响,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偏重于历史知识的大量传输,采用“题海战术”等方法,巩固学生新习得的知识,使学生的历史知识进一步在头脑中固化。但是,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历史教学的内容复杂繁多,其知识较为平淡,大多以文字记忆为主,因此历史学习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在历史学习中产生厌烦焦躁的心理,不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首先要从自身教学模式出发,转变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视频播放,音乐熏陶等方法,营造积极乐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历史学习,历史感悟,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科举制的知识时,教師可以利用网络资料呈现历代科举的模式、科举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异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系统地分析科举制各个年代的发展情况以及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阐释等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所学知识更科学、系统。

(三)开展历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历史研究热情

高中阶段为应对高考,学生大多长时间在教室中刻苦学习,因此,历史文化等活动的开展能活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见解,感受历史的鲜活,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知识有奖竞猜”“重现当年”等形式,让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寻找自我闪光点,使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中发掘新知识,达到“复学悟新知”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讲到“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部分知识时,由于此部分知识在历史学习中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知识点细化,方便学生识记。如果把这一部分内容设计成角色扮演,通过君臣辩论的形式展示不仅减轻了教师知识传授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感悟,科学高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秦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秦始皇的一生所为,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进而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历史研究,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是指透过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抓住事情发展的根源,总结历史发展经验以及意义所在。同时将历史带到现代,为现代发展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途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形成能间接减轻历史教学压力,学生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客观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树立,从历史唯物主义中逐渐上升,不断发展成为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历史学习中有很多事件,能映照且持续当前社会发展。在讲解“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知识时,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根源入手,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意义,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从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性质、表现、影响等方面入手,展示自己的发现,论证自己的观点,将经济全球化这一部分知识放大化、清晰化。同时,要让学生主动举出身边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事例,通过身边鲜活的事例锻炼学生感悟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使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有迹可循。

(五)提高学生历史资料及信息的储备量

历史学习的基础就是历史知识储备量,只有加强历史知识储备,才能为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知识点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强的特点,往往可以透过其中一个知识点看到另一个知识点的相应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方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游刃有余。例如,教师在整理“清朝的发展与衰落”这一知识点时,要搜集大量相关历史史实,让学生认识到清朝发展的背景,以及逐渐没落的原因,通过历史知识网络的联系性,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清朝的没落过程,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前后对应。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电影的壮烈场景中,感悟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使爱国热情自然而然的由心而发,迎合学生当前对社会认同的需要,进而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为学生在进行史料实证方面提供理论基础,让历史核心素养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为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提供保障。

六、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习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历史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历史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的完善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根据新高考改革要求,树立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落实好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深化核心素养的推进力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主动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其次,在历史教学及学习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借助自身掌握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对历史相关问题情境的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用正确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知识点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识点自测
新历史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