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之研究

2022-06-30华卉

乐器 2022年6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

华卉

摘要:半无品大阮是笔者于2014年至2021年进行的乐器改革,并获国家专利(编号ZL 2021 3 0386479.8)。相对于传统大阮,半无品大阮中、低音区音色苍雄独特,不仅丰富了大阮的音乐表现力,也为其独奏、重奏、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拓宽出创作空间。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半无品大阮乐器改革起因,深入分析半无品大阮的左手演奏技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阮乐器发展现状,希望从多角度使半无品大阮演奏的普及率得以提升。

关键词:半无品大阮  技法分析  改革研究

一、半无品大阮乐器改革的起因

阮乐器历史悠久,已在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且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在古代,阮起源于弦鼗,并在漫长的音乐发展交融中,受到不同时期音乐文化、社会审美等因素的影响,伴随着阮艺术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逐渐改革发展成为阮。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民族乐队交响化的需要,在阮的形制改革、研发过程中,伴随着补齐半音品柱、扩大音域、改革共鸣箱等改革措施,老一辈专家们参考西方交响乐团弦乐、拨奏乐声部编制,使阮乐器按形制和音域分为: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自成组合乐器。

当代大阮的音域范围通过改革已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中国器乐组合中低音声部的中流砥柱。但其强劲的琴弦张力,使演奏者难以挖掘每个音揉弦、滑音等左手演奏技法的音乐潜能,琴杆上二十四个品柱[1]使其对每个音的装饰性能力,以及滑音、揉弦的变化幅度效果也大打折扣。根据这一现象,笔者受阮改革历史过程启发并跟随前辈們的乐器改革进程,以提高大阮每个音的装饰性和对每个音的音域变化可塑造性为目的,又继续保持大阮高音区通透的弹拨乐特性为根本,将大阮前九品柱去掉,用黑檀指板替代,并命名为半无品大阮,从而使大阮更好地演奏出不同民族、地域、剧种、曲种、乐种的音乐风格,加快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并继续实现阮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二、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分析

表演实践是检验乐器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途径之一,并通过相关艺术实践的演奏来验证乐器改革在演奏方面的设计合理性。故笔者为了展现半无品大阮结合了有品柱与无品柱民族弹拨类乐器演奏优势集一身的成果,又为了弥补因古代阮谱佚失导致的阮无传统乐谱流传下来的遗憾,选择古曲《梅花三弄》《阳关三叠》进行移植及艺术实践。这两首乐曲已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演奏厅、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成功演绎。乐曲重现了吟、揉、滑、揉滑、回滑等左手装饰技巧,使每个音端庄、潇洒、沉静,其音乐的艺术效果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在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中各类浓郁浑厚的滑音类技法与揉弦类技法[2]结合演奏,是半无品大阮最强大的演奏优势。具体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如下:

(一)滑音类

1.滑音技法:左手按音、右手弹琴弦后从本音滑向指定音。

2.上滑音技法:从低于演奏音上滑至演奏音后,右手同步发音。

3.下滑音技法:从高于演奏音下滑至演奏音后,右手同步发音。

4.虚上滑音: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上滑,右手不演奏。

5.虚下滑音: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下滑,右手不演奏。

6.上滑音或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左手按音后手腕与小臂上下振动琴弦,同时上滑或下滑音至演奏音,右手同步发音。

7.虚上滑音与虚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上滑或下滑,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振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8.虚回滑音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上滑再下滑后回到本音,右手不演奏。

9.虚连滑音:弹完指定音后,同指连续滑音三个实音以上,右手不演奏。

10.虚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在上滑再下滑后回到本音的左手运动过程中,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振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11.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左手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在按音后急速回滑过程中,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振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二)揉音类

1.揉弦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振动琴弦。

2.吟弦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振动琴弦。

3.大揉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大幅度上下、左右振动琴弦。

(三)按音类

1.打音技法:左手快速并用力按压指定音,右手不演奏。

2.勾音技法;左手抬指并同步拨动指定音琴弦,右手不演奏。

3.止音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快速捂住琴弦,右手不演奏。

(四)泛音类

1.人工泛音:左手手指虚按在指定音品位的正上方,右手同步发音。

2.自然泛音:左手手指按压指定音,右手外侧手掌同步按压在指定音高八度位置处同步发音。

在演奏半无品大阮中的前九品无品柱音位的按音方法上,可借鉴三弦乐器左手的演奏持琴方法。第一,左手手肘、手腕自然平悬,食指第一关节托住琴杆,其它关节放松弯曲并呈半握球状。第二,大指与手掌自然伸直,大指内侧有力支撑并拖住琴杆,尽量减少大指内侧与琴杆的摩擦力,并随不同把位自由移位。第三,半无品大阮其第一、第二把位较大,食指与中指尽量使用指尖按音,即手指最前端指甲部分,无名指、小指可适当采用指尖稍后的指肚部位按音。第四,按音位置准确并保持音准。因半无品大阮中第十品至二十四品柱与传统大阮结构一致,因此十品柱后的左手按音与传统阮按音方法[3]保持一致。

三、半无品大阮左手滑音类、揉弦类演奏技法的训练方法

左手滑音类、揉弦类演奏技法的技巧是,左手通过不同的运动速度取得不同的音乐效果。在左手多变的旋律中不同的旋律音振动,既增加了音频振动的余音,又增加了前九品柱音的可塑造性,形成不同的音乐色彩。但是想要攻克左手滑音类、揉弦类技术难点,正确的练琴方法尤为重要。比如在演奏《梅花三弄》第12~16小节时,如谱例1所示。5C8C7694-51B2-48E7-8957-15E1C567EE6E

该片段中第12小节第二拍的“2”,是从“7”滑音滑到“2”后慢揉弦,第13、15小节重复出现的“7”是由上滑音上滑1毫米后回到本音,第14小节的“2”上方的“  ”虚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以及第16小节最后一拍上方的“   ”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等左手技法都是技术难点。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演奏技法时,建议按照以下四种方法进行训练,不要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过,要找出练习重点,攻克每一小节中的技术元素。

第一种,太极拳式。太极拳含蓄内敛,以柔克刚,急缓相间。一个太极拳的起式,可以说,以含尽太极之精髓,从起式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诀窍,再由此深入切入。练习技术难点也是一样的,对于含有技术难点的每个音,应按照相同速度打节拍器慢练,注意练习中,要使用中强以上的演奏力度,无限反复形成肌肉的动作记忆。如练习谱例1中第16小节第二拍,先以最慢速度中强力度练习,在无限反复形成动作记忆后,逐渐提速至原速。

第二种,循序渐进法。在练习谱例1中第16小节第二拍的动作记忆成型后,我们要把这一句的技术难点使用两慢四快的节奏型重复继续练习。那什么是“两慢四快”呢?也就是放慢一倍的速度演奏两遍,原速演奏四遍。

第三种,拆分法。它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把我们练不清楚的难点拆分为不可分割的技术元素,比如练习谱例1中第16小节第二拍“23”“27”拆分为两组分开练习,并与循序渐进法结合,用两慢四快节奏型持续练习。第二种是拆左右手演奏技法。还是以练习谱例1中第16小节第二拍为例。首先右手以左手按音对应的琴弦空弦练习,同时心里唱左手旋律练习,左手不演奏;然后左手完整演奏,同时心里跟着唱右手旋律练习,右手不演奏;最后再左右手整合在一起练习。

第四种,耐力训练法。技术难点乐句,多数出现在快板中。而乐曲从慢板演奏下来,直到技术难点,会有一定的耐力损耗,所以有时会出现技术难点单弹无障碍,很干净清晰。但是整首乐曲连在一起的时候,该技术难点还是弹不清楚。这时就需要我们在练习中解决。我们用可以弹清楚的速度,连续弹奏含有技术难点段落五遍以上,通常在第五遍演奏时,左右手的手感基本上就是我们从头演奏下来的耐力损耗后的手感。这里请大家注意,在使用耐力训练法练习时,一定要含有困难片段的前一句或前一小节,以及困难段落的后一句和后一小节,保证肌肉运动记忆的连贯性。如在练习谱例1中第16小节第二拍,我们先将第15、16小节连续练习五遍以上,在达到零失误演奏后,从乐曲开始至16小节完整演奏来检验练琴效果。

四、当代大阮左手演奏技法与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共存与发展

当代大阮与半无品大阮的左手演奏技法,均是以左、右手一系列组合动作共同完成的音响效果。两者左手演奏方法与音响效果各具特点并相互补充。当代大阮和半无品大阮将长期互补、相互依存。当代大阮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民族乐队交响化的需要,在众多专家前辈们为当代阮的乐器改革做出重要贡献的最终乐器改革成果。而半无品大阮是笔者受阮改革历史过程启发并跟随前辈们的乐器改革进程,以当代大阮为乐器改革原型,并以提高当代大阮每个音的装饰性和对每个音的音域变化可塑造性为改革目的,又以继续保持当代大阮高音区音色通透的弹拨乐特性为改革根本,进行的乐器改革。

当代大阮与半无品大阮两者在实际应用方面各具所长。当代大阮中品柱保证了每个演奏音的音准稳定、音色轻透明亮,善于演奏节奏活泼或威武庄严、矫健激情等各类乐曲,并更适合演奏含有中、低音区高技术强度及速度的乐曲。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比当代大阮左手演奏技法更为丰富,更擅长于演奏乐曲素材精炼、音乐形象丰富、思想深刻并含无限深意的琴曲[4],以及戏曲音乐或独特地域性音乐风格作品。故笔者认为:半无品大阮的左手演奏技法是对当代大阮音响效果的补充且本质演奏方法一致,两者左手演奏技法彼此共存并相互发展[5],为突破演奏乐曲风格界定,弥补当代阮无传统乐曲流传下来的遗憾,并为拓宽阮乐左手技法发展提供新动力。

五、半无品大阮左手演奏技法创新对阮器乐发展影响

大阮是我国弹拨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低音乐器。正是其左、右手技法的不断拓展与更新,才使得大阮成为中国管弦乐团和中国器乐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阮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尤其是阮的乐器改革以及演奏与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半无品大阮左手技法增加了上滑音或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虚上滑音与虚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虚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左手技法等,增强了大阮自身音乐表现力,满足了中、低声部每个音可塑造性上的声域需求。与此同时,又能扩展大阮艺术与中国器乐组合或与民族管弦乐队结合的新音色领域与新演奏形式。半无品大阮演奏出的古朴、深远的滑音类、揉弦类技法音响重现了中国古代乐器固有的文化底蕴及音乐风格,更是提升了大阮独奏、重奏、民族管弦乐等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及作品创作空间,从而提高阮音乐文化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结语

半无品大阮保留了大阮音色雄健、宽厚的特点,其前九品无品柱的设计使它更擅长模仿唱腔声调类地方风格音乐;左手演奏技法中各类浓郁浑厚的滑音类技法与揉弦类技法相结合,尽可展示出传统乐曲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及艺术风格;其后第十品与二十四品保留品柱类乐器音色清脆、透亮的特点,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涵盖并充分发挥有品柱民族弹拨乐器与无品柱弹拨乐器各类演奏优势的抱式弹拨乐器。

但是在推广半无品大阮演奏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与不足。如乐器改革经验匮乏,缺乏系统的无品柱左手按音训练方法,左手演奏技法系统的训练教材匮乏,缺少半无品大阮独奏、重奏作品等。笔者认为:随着演奏技艺的发展,当前阮专业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当前半无品大阮乐器改革中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一方面笔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无品柱的演奏能力以及揉弦类、滑音类左手演奏技法的演奏水平。另一方面半无品大阮演奏与阮演奏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在课程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半无品大阮改革后的实践与推广,离不开广大同仁、演奏家与作曲家及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支持与帮助。我辈将尽毕生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向世界传播阮乐文化付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天康.音樂知识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二版,第352页。

[2]王振先.三弦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3月1日,第55-56页。

[3]徐阳.根名师学阮[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3年6月(2014.11重印),第22-23页。

[4]田洁.中国传统弹拨乐的演奏与艺术风格探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第219页。

[5]廖予宁.论现代阮的指弹与拨弹之并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1):86-88。5C8C7694-51B2-48E7-8957-15E1C567EE6E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
浅谈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
行业协会工作创新思路浅探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MOOC化改革的思考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
浅议名师空间课堂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途径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