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常规班级 陶笛合奏教学实践探究
2022-06-30杨溪东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用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身为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将民族乐器陶笛引进课堂,深化音乐课堂改革,丰富原有的以歌唱和欣赏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到日常音乐教学中?通过十多年来的陶笛实验教学基地实践,笔者抓住陶笛音乐艺术特性与独具学科优势,开展常规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探究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实践,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体验陶笛多声部合奏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 常规班级 陶笛 多部合奏教学
陶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其鼻祖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古埙。陶笛、古埙、羌笛均为一脉相承的民族吹管乐器,同属于华夏古代八音之“土”音系列乐器。陶笛造型轻巧、外观精美,携带方便;指法简单,简便易学;音色优美,高音清脆透亮,中音温和婉转,低音浑沉悠远;其表现力丰富,不仅可以生动地模仿各种鸟鸣声和人声语调,还可以演奏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陶笛有单管和复管之分,因其音色优美,形制多样,音域宽广,其指孔音域从一个八度到三个八度,复管可以吹奏简单的和声音程。借助陶笛家族乐器和声配器性能特点,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可以将高、中、低音陶笛,组合成多声部的合奏,演绎不同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同时可与打击乐器,其他固定音高乐器合奏,获得良好的音乐艺术效果。
陶笛多声部合奏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器乐合奏教学工作。以常规班级为单位,开展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面对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各学段班级学生,仅靠每周1~2节音乐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陶笛多声部合奏的基本技能学习,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爱心。其次,针对中小学常规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的日常组织教学、音乐素养训练及陶笛多声部合奏知识技能培养,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必须着重抓好:建立班级陶笛合奏组织架构;培养日常合奏礼仪习惯;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巧用节奏声势律动;运用课堂乐器协奏;整合教材合奏资源等方面的系统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陶笛合奏小组,培植班级陶笛合奏意识
从新生入学开始,首先对各个班级新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全面摸排调查,作为建立班级陶笛合奏学习小组的训练依据,方便逐年进行评价考核,作为进阶学校陶笛合奏乐团的参考。按陶笛多声部合奏要求,每班以50人估算,分成7个小组,分别按基本音名“C D E F G A B”进行合奏学习组别命名。每个大组7~8人(为陶笛七重奏建制,多出的人員分配在中低声部),以2名男女生同学搭配为单位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A、B、C组进行命名(为陶笛二、三重奏建制);以两个大组为单位,作为合奏声部建制,以4个大组为单位,全班可以划分为4个声部,7个大组可以组成7个声部的大合奏建制。通过班级分小组、大组、声部的“网格”布局,为后续的班级陶笛合奏多元教学,提供多声部协作组织框架,培植常规班级合奏协作意识。
二、培养日常合奏礼仪,树立多维联觉合作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课前5分钟师生合唱、合奏音乐问候仪式习惯。每堂音乐课,学生听着教师弹奏优美的圆舞曲或是坚定有力的进行曲,分队逐次踏着音乐节拍走进音乐教室后,按照既定合奏小组的声部划分的座位坐好后,听着教师弹奏音乐,向学生亲切问候,并要求学生合着音乐伴奏,用微笑、柔和的音调分声部轮唱或轮奏、合唱或合奏,回应老师的问候。乐曲的声部难易,可以根据学段递增,先由一年级的单声部齐唱或齐奏,逐步拓展为中高年级的轮唱或陶笛轮奏至三、四声部简易合唱或陶笛合奏。通过日常课堂合唱、陶笛合奏音乐问候仪式,不仅养成了学生从小听伴奏、看指挥的习惯,逐步养成聆听小组合唱、合奏声部进入声部合作的“听唱”“听奏”习惯,长此以往,树立了班级学生“听、踏、看、唱、奏”的多维联觉的立体合作意识。
三、发展学生听觉能力,提升常态多维辨听素养
1.运用陶笛特性,辅助听力训练
小学低学段学生从听辨音区开始进行听力训练。运用高、中、低音陶笛,感受陶笛的音色,同时提醒学生在高、中、低音区演奏旋律时,分别用点头、轻拍双腰、膝盖进行反应示意。对比不同音区交互听辨,反复巩固练习,可以提高听辨难度。中高学段从训练听辨自然音程、音阶过渡到音程构唱或演奏和声音程,逐步养成用和声音程寻找音阶或声部的音高标准开展合奏练习。
2.结合柯尔文手势,辅助标准音高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柯尔文手势,辅助音高训练,通过陶笛演奏进行音乐旋律辨听和简单乐谱识记;从大小三、六度音程听辨、构唱、陶笛演奏;逐步过渡到分组,进行三四个声部的和声音程模唱、陶笛演奏。通过听、唱、奏,结合柯尔文手势辅助,以巩固学生对调式音阶、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记忆,逐步建立多声部合奏音响和谐意识。
3.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多声部听觉
根据低、中、高学段学生音乐认知水平,开展多声部音乐作品欣赏教学。在课内充分运用多声部音乐聆听素材,课外利用网络资源,选取合唱、器乐合奏影音范本,储备课堂合唱、陶笛合奏谱例影像同步资料,如:全国省市各级中小学生文艺调研的优秀合唱、陶笛合奏作品精选,都是不错的多声部合唱、陶笛等器乐合奏的资料选择。选听的作品可以根据学段班级的接受程度,从轮唱、轮奏、二部、三部、四部等陶笛多声部合奏作品逐步推进,逐步培养陶笛合奏团队协作素养,提高学生唱奏鉴赏水平。
四、巧用节奏声势律动,体验多元声部合奏协作
1.卡农节奏训练,提升独立协作能力
卡农是陶笛多声部节奏训练的基础,有助于个人在合奏中的独立协作能力提升。在编配低年级的节奏卡农练习时,首先关注单声部节奏的疏密结合排列次序;其次关注练习中的恒拍把握,稳定速度节拍练习,由慢到快,培养多声部的速度、节奏均衡感,为后续的陶笛卡农演绎,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铺垫。DA61D9DF-659A-4AB1-8297-32BE256A1F28
2.情境扮演角色,开展节奏趣味训练
少儿天性好奇,喜欢模仿、扮演角色游戏活动,因此在音乐情境中,适度地融入节奏趣味训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参与度。例如在《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让学生分组选择扮演不同的节奏角色:春风吹拂:X -;春雨滴答:X X;春雷隆隆XX XX;采用先分后合轮训,先通过单声部徒手节奏练习;再有序递增多声部的复合训练,达到准确节奏拍击,开展节奏声部合奏;最后将节奏伴奏融入歌唱或陶笛演奏中,进行歌唱、节奏、演奏、律动等多元联觉协作,提高节奏在歌唱演奏中的学习趣味。
3.聲势律动,体验全身音乐协作活动
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建,其教学旨意是通过唱奏或读歌谣,就是简单的唱、读、走、拍击结合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歌唱中的节拍与节奏等多声部配合效果。例如:在陶笛音阶训练过程中,结合左右正摆、前倾动作演奏长音;结合晃头、点头演奏单吐、双吐;用左右跺脚点拍,练习三吐,由此创编的陶笛音阶操,通过身体来体验音乐节奏韵律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陶笛兴趣,激活演奏陶笛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专注力。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耳聪目明,快速反应,身体敏捷,并能用全身肢体去感受陶笛多声部合奏的音乐节奏韵律活动。
五、运用课堂乐器协奏,提升常规班级合奏素养
1.结合打击乐器,体验多声部合奏层次感
首先让低学段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材质打击乐,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特性;然后结合基本常用音符时值,认识拍击基本节奏型,再用打击乐器演奏;最后通过熟悉常用课堂打击乐,为歌曲演唱、演奏,选配多声部的打击乐伴奏。在中、高学段,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节拍等音乐特点,为歌曲创编不同地域民族风格的节奏型,通过打击乐器,体验陶笛合奏声部融入的层次感。
2.陶笛演奏,辅助合奏声部音准
具有相对固定音高的陶笛,在不同学段学习中,能起到辅助音准训练作用。在低年级课堂器乐教学中,将陶笛引进课堂,可以在单旋律歌曲唱、奏中,通过陶笛直接在歌曲乐句首音或小节下方,陶笛吹奏和声音程骨干音,形成二声部唱奏效果。在中年级,还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编配固定伴奏音型,使歌曲的演唱、演奏融入多声部“恒拍”伴奏后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高年级,根据歌曲的和声配器需求,通过陶笛编创乐曲的多声部合奏来辅助合唱、合奏音准训练声部,从而提升学生把握演绎多声部音准的能力。
六、整合教材合奏资源,开发陶笛合奏校本课程
1.多声部递进训练,增进学生演奏契合度
在中小学班级开展陶笛多声部合奏训练,遴选音乐教材中的二部轮唱曲,如:《美丽的黄昏》《鹰》《嘹亮的歌声》等短小精悍的轮唱作品。先熟唱单声部旋律,再切入小组进行二、三声部的唱、奏卡农练习,或递增歌唱与陶笛等乐器的二至四声部卡农练习。可以根据学段班级的陶笛演奏实际水平,逐步拓展为四至六声部轮奏,以此训练学生的读谱和多声部合奏协调能力,增进学生陶笛多声部合奏契合度。
2.叠加陶笛和声伴奏,丰富唱奏音响层次和谐
现有音乐教材中的二、三部合唱曲,对于中、高学段班级陶笛合奏学生来说,演唱难度较大,经常出现相互干扰问题,但是切入陶笛合奏辅助,歌曲演绎就显得丰富多彩。
(1)在歌曲乐句的尾音加入陶笛和声音程伴奏。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奥地利童谣《顽皮的杜鹃》中,将每个乐句最后的杜鹃啼鸣声“SOL MI”(咕咕)下方加入三度音程“MI DO”,五度音程“DO DO”构成二至三声部,用中音陶笛演奏和声音程伴奏。
(2)创编叠加长时值和声的陶笛演奏声部,来丰富歌曲的声部和声。例如,在人音版第12册《DO RE MI》中,将每个乐句的每个小节或每个乐句的第一拍的下方,分别加入对应时值的乐句主干音:DO RE MI FA SOI LA TI DO,作为歌曲的第二声部,用低音陶笛进行辅助声部伴奏,丰富歌曲和声,增强声部层次谐合感。
3.和声色彩听辨,强化陶笛合奏能力提升
在中、高学段,可以根据歌曲乐句旋律的和声走向,运用I级、IV级、V级和声转换,为歌曲编配简易的二、三、四声部陶笛伴奏,培养学生对陶笛多声部合奏和声色彩转换的敏锐听辨力;还可以根据陶笛高中低音声部的划分,结合乐曲和声编配,创编陶笛多声部合奏乐曲,提升学生多声部合奏混声编创能力,由此促进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水平的发展。
结语
厦门市莲花小学,从2008年起携手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同建立了陶笛实验教学基地以来,依托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民乐教研室的陶笛专业技术支持,结合区、市、省级陶笛多声部合奏课题的持续研发,在陶笛教学普及推广、陶笛校本课程研发、陶笛多声部合奏课堂融合教学实践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成果。如何破解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中小学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的难题,值得音乐同仁的共同探讨。笔者认为:开展常态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首先必须从小抓起,重在强调陶笛多声部合奏及其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团队协作意识的树立;其次要将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相关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适时渗透到日常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最后,对于中小学常态班级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必须具备一颗常抓不懈的“沉潜”之心,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陶笛多声部合奏的和声之美,提升音乐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使陶笛雅韵催发出校园五育融合特色音乐文化的绚丽奇葩。
参考文献:
[1]赖达富.十二孔陶笛基础教程,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1.06。
[2]杨溪东.陶笛-校园特色文化艺术的奇葩[J],中国音乐教育, 2014.05。
[3]周颖.通过节奏训练对小学常态合唱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4]杨溪东.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校本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9.08。
[5]张琳.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渗透节奏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 2020.06。DA61D9DF-659A-4AB1-8297-32BE256A1F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