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2-06-30殳德明
殳德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服务共同享有,2020年2月,教育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支持各地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帮助学生居家学习。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该平台已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3月28日正式上线。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服务能力开发建设,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省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这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整体架构,赋能国家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升级。这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同步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主动性作为,是对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面向教育改革新局面的一次重构,具有“筑根基、再进发”之深层意义,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设指向“全景教育”的精品化教育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面向教育系统全业务场景,资源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研修、家庭教育等提供信息化服务,以建立“易用、可用、好用”的数字教学平台为目标。
(一)资源扩容,注重全面育人
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拥有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以及教改实践经验六大板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现有平台资源总量已经达到28 052条,新增资源17 300条,增加了1.6倍。其中,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了19个版本、452册教材的19 508节课时资源。除此之外,平台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公共文化云、人民日报少年网、数字敦煌、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
平台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资源功能注重全面育人,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栏目。为支撑“双减”等重大任务,专门开设了作业命题、课后服务、学科研修、“双减”经验和防疫知识、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等板块栏目,还专门提供心理援助热线。为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过程育人,平台既有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全部课程学习资源,又有丰富的课后活动、研学实践、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
(二)需求牵引,创新优质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围绕教师、学生和家长各类群体需求,秉承“国家工程、质量至上”的宗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设计、严格标准、强化审核,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所有教学资源都是广泛遴选、好中选优、应连尽链,确保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
尤其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平台依托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制作水平高的团队開发建设,每节课都经过了教学设计、备课研究、课件创作、反复打磨等环节。课程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单位、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的大力支持,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教育部门提供了多个教材版本的优质教学资源,67家出版单位提供了2 004册电子版教材。
坚持指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教育功能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强调,要建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平台,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教书育人的平台,学校办学治校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教育提质增效和改革发展的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的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公共服务属性,有效促进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推进“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改革。
(一)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公平配置
教育数字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大幅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和覆盖面,有效缩小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支撑共享优质资源,也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模式,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平台试运行期间,广西的浏览量超过5 000万,陕西、甘肃浏览量超过2 100万,内蒙古、云南的浏览量超过1 000万,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平台升级前的3倍。
(二)优先服务师生,支撑线上学习
2020年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保障延期开学期间“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到位。2022年3月以来,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借助改版后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线上教学。3月1日至25日,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2亿,日均浏览量达到2 888万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 433万。3月14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地多点发生,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平台应对疫情及时有效,仅3月份前两周的平台日均浏览量由1 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 619万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5倍,平台资源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课不停学”。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在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的同时,不断加强抗疫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专门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为“停学不停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6846ACBD-E8A4-4DB5-BD6A-6BE1C4B9734B
(三)完善“服务链”,助推“双减”落地见效
2021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访问人次均呈现高位激增态势,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到2 104万,比“双减”文件发布前的日均浏览量增加17倍。由此可见,“双减”后有更多的师生在使用平台资源,有效助力了“双减”政策的平稳落地。
为进一步解决学生课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升级后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丰富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栏目资源外,专门增设了课后服务板块,为学生课后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课后服务板块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6个栏目,在改版后的试运行期间,平台日均浏览量比“双减”前增加了24倍。
推進指向“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进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有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建构,必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变革。面对信息化教育变革,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工具层面掌握信息技术,更需要用数字化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传统经验性教学向数字化教育转变。
(一)助力课堂教学方式的结构化变革
数字化教育资源助力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课题,但在将来较长时间内,在线教育依然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为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虚拟资源与现实教学有机融合为出发点,以资源包形式提供课程教学资源,有效促进常态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化变革。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资源形态上做出的调整,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采用以“微课视频+在线学习任务单+优质课后作业”形式的资源包设计,有利于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的课堂教学情境。比如,“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线下课堂教育和线上数字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拓宽教师研修的多元化选择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海量汇聚打破了时空、区域教育资源的边界限制,平台以名优教师为主体打造的系统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更可以为全国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强化教师研修提供资源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平台资源降低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的“门槛”,让每一位渴望成长的教师“站”上平台,找到自己所期望的“团队”,得到教学名家的“指导”。通过观看教学课程视频,可以直观、亲身体验平台资源,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除了课程教学资源外,平台专门新增了“教师研修”“教改实践经验”等板块,为教师职业素养赋能、专业成长筑基。其中,“教师研修”包括了思政师德、通识研修、学科研修等6类资源;“教改实践经验”包括各地中小学党建德育、落实“双减”等9类典型经验。比如,在教改实践经验学习栏目中,可以看到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小学的“双减”经验等。
(三)加强对个性化学习观念的理解
教育数字化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课程学习,学生可在平台上随时查阅所有学科教学资源,还可以对某个知识点反复观看,并可以结合学习进度,提前学习新知识。对于课外学习,学生更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资源。
教育数字化发展将推动学生知识观、学习观的转变,重新诠释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内涵与发展,同时对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科学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落实个性化课业指导,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等。正如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我国教育事业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教育变得更智慧。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发展,学校、教师、课堂等教育、教学要素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以数字化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必将加速构建更加健康、更加多样、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6846ACBD-E8A4-4DB5-BD6A-6BE1C4B97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