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远流长伯渎河

2022-06-30史支焱

华人时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春草古镇

史支焱

在杜荀鹤的眼里,吴山越水孕育的一川烟雨,造就了“水港小桥多”的婉约迷离。位于鹅湖岸边的千年荡口,就有着“人家尽枕河”的工笔诗画。桥下是流水,岸边有人家。渔歌唱晚时,青烟袅袅起。这,就是荡口古镇与生俱来的印痕,又是不可磨灭的记忆。

到了荡口,从伯渎河的“一衣带水”里,我读出了她的源远流长,还有波光粼粼之下的不同凡响。

伯渎河,相传为泰伯奔吴后“穿浍渎以备旱涝”而与当地人一起开凿的,当是盘古开天以来的第一条人工运河。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鹅湖(濠湖),全长43公里。阖闾西进攻楚,夫差北上伐齐,伯渎河都是重要的水上通道。泰伯(太伯)为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为将王位让与三弟季历,遂携二弟仲雍南下荆蛮,并在离荡口不远的梅里建立了“句吴”,开创了新的基业。泰伯开吴后,不仅开凿了伯渎河,促进了“荆夷”之地的渐趋开化,更以“三让天下”之超凡脱俗,开创了“句吴”基业,为后世所尊崇。作为古镇水网密织的一部分,伯渎河静静地流淌着,超过3200个春夏秋冬。

泰伯的礼让之贤,随着伯渎河的绵延不绝,以及与北仓河的交织,滋润着千千万万的吴越生民,也为荡口铸就了立德树人的初心。到了汉代,就有了丁兰“刻木事亲”的孝道,被传为一时美谈。《二十四孝》载曰:“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因为有丁兰的孝亲之举,荡口时称丁舍,饮誉四方。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著《灵芝篇》,颂扬了丁兰的事迹:“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而宋末诗人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丁兰》一诗更是直抒胸臆,感人至深:“一灵长皎皎,如月不离天。要以纯诚感,非因刻像然。”丁兰的孝道在荡口有着良好的传承,华氏定居荡口第一人的华幼武感念父亲的早逝以及母亲的不易,取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设春草轩,是一个带有家庭养老性质的机构,受到了时人的广泛关注。与华幼武多有唱和的元代诗人杨维祯作《春草轩》同名诗,以示褒奖:“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礼让之德,事亲之诚,演绎出襄助之义。当我们在荡口的青石板路上驻足而望,华氏义庄的横空出世,看似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以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遵循,清朝乾隆年间,华进思、华公弼父子捐置田亩,创办了华氏义庄这一慈善机构,尚德亦乐善,既惠及族人,更接济乡邻,领一时风气之先。华贞固曾著《虑得集》,可以看成是荡口华氏的祖训。《虑得集》有云:“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华氏义庄在鼎盛时期捐置所得的田亩超过7000亩,这是华氏家族“以义为利,积德为重”的真实写照,也是符合华氏家族的道德规范的。

至让,至孝,至义,编织着古镇由来已久的人文图谱,成为南国水乡脱胎换骨亦挥之不去的灵魂,让荡口在时光的淬炼中愈加容光焕发。“荡润延祥,德水泱泱连伯渎;口衔丁舍,仁心晔晔照濠湖。”跨过“千虑桥”,在“一得榭”中,终于明白了进得古镇大门时的这副对联之于荡口的意义。

(责编  许  娟)

猜你喜欢

春草古镇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草无处不延绵
春 草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春光水暖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锦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