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2022-06-29许良洪谢志强余建通洪肇卡吴正炀吴婉梅

运动精品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院体育专业

许良洪 谢志强 余建通 洪肇卡 吴正炀 吴婉梅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许良洪 谢志强 余建通 洪肇卡 吴正炀 吴婉梅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实践课程类型、学分设置、组织形式、成绩评价方式和学生对集中实践课程满意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实践课程类型相似性较大,学分设置符合国家最低标准,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和(或)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成绩评价方式是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对集中实践课程满意度比较差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校内外互补型实践基地,探索实践课程保障条件新渠道等建议。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加,尤其是健身休闲活动,势必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出台,都将发展目标指向开展全民健身,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近十年,福建省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继在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院、普通学院、理工类和职业大学等本科院校,还有纺织类、海洋类、安防类专科学院也开设该专业。近年来,培养出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与群众健身无人指导的尴尬处境,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居民锻炼难的结构性矛盾。究其溯源有多方面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环节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轻实践等。因此有必要对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究,主要对其实践课程设置情况及学生实践课程现状调查研究,旨在对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提供参考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7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闽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民办)、诚毅学院体育与艺术系(独立学院),进行调查分析。

1.2 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集中实践课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版本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8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20版)、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21版)、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2015版)、闽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民办)(2021版)、诚毅学院体育与艺术系(独立学院)(2018版)。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实践课程设置情况,设计了实践课程设置方面问题,通过在校学生联系其他高校学生,采用问卷星形式向每个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发放30份,共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5.24%,收回问卷采用Excel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2.1.1 实践环节课程

表1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1]。因此,通过福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课程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福建大部分高校实践课程设置有入学教育、实训(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部分高校实践环节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通过与部分高校教师的交流可知,从实训课程来看,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实训课程有健身指导与俱乐部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和马术训练与指导等实践;闽南理工学院有认知实训、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体育康复计划与实施、社会体育活动策划等实训具体课程;三明学院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课程。社会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从创新实践课程设置来看,闽南理工学院创新与创业教育包括各类培训、参加创新创业各类大赛或创业训练等。三明学院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包括体育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创业训练等,这些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2.1.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分设置

社会实践以学分的形式加入到必修学分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由表可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实践课程学分设置上不得少于14学分[3]。表2可知,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集中实践课程都高于14分,都符合规定。大部分都在20分以上,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集中在12%-20%之间。在实践课程学分设置上,诚毅学院学分最高是29分,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最低只有17学分;从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最高,占19.65%;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最低,占11.68%。由此可见,福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分设置之间的差距不大。

表2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课程学分设置情况

2.1.3 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福建省高校密切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全面型、实践性、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特点,积极开展实验实践教学[4]。访谈相关学校的老师了解到,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课程安排采用集中和(或)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存在实践方式先后的差异。根据实践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比如三明学院体育与康养学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实习,安排是第7学期的8月、9月、10月共8周,由学院统一安排,统一组织,把实习学生按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选派一定的指导教师带队,集中到社会体育系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地点有社区、体育局、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器材厂及体育企业等,实习内容是社会体育管理、体育咨询与服务、社区和俱乐部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社会体育活动调查。第二阶段(第8学期)分散实习:实习方式为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选择与未来人生发展方向一致的实习方式,体育学院派教师负责指导和咨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主要采用集中方式,安排在第7学期为期16周毕业实习,实习先集中在校内两周的毕业实习准备,主要是学习教学方法、技能复习和队形队列等练习,然后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到各学校、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闽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在四个学期中,每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程学习,大一到大三学期都是采用集中实践方式,大一是认知实训、大二是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和体育康复计划与实施、大三是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和社会体育活动策划,这些实践活动都以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组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大四采用分散实践方式,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到企业、中小学校和健身俱乐部等实习。

2.1.4 实践课程成绩评价方式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成绩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成绩组成类型比较多元,参与学生实践成绩人群比较多样。比如三明学院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成绩的组成:实习表现占50%、实习日记占10%、实习总结报告占20%、社会体育活动调查报告占20%。其中社会体育活动调查的具体内容,撰写1500字以上的社会体育活动调查报告。评价方式由实习成绩占85%,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基础上,由学院带队指导教师评定。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也是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成绩组成:实习成绩考核评分表、实习班主任评议表以及自我鉴定表,实习最后综合成绩评定: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占70%,见习、试讲成绩占30%。综合成绩为优的人数原则上应控制在20%以内(其中10%为院级优秀,10%为系级优秀)。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个人实习总结报告、实习单位初评成绩、实习综合考核,对学生实习进行终评,给出终评成绩,终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评定。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实习成绩组成主要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按照学院评定的标准评选。闽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实践成绩的组成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的构成及比例为:考勤占70%,实习表现占30%。实习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70%。

2.1.5 学生对集中实践环节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由表3可知,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学生满意的有35人,占被调查的29.2%,有37.5%的学生不满意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评价方式满意的人数是51人,占被调查的42.5%,不满意的占比34.2%;指导老师能力和实践保障方面,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主要体现在实践基地和实习环境上比较满意;实践课程设置与实际就业能否有效的衔接,通过调查了解,50%的学生认为实际课程设置还不够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来,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重视实践课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的地位,重视学生实践课程设计,优化课程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5]。落实实践课程相关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表3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对集中实践环节满意度分析(N=120)

2.2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2.2.1 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通过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实践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课程设置数量偏少,四学年中安排的次数大部分集中在2-3次之间;二是实践课程安排时间不均,部分实践课程学时过长,部分实践课程学时偏短;三是实践课程设置比较集中,集中在大一和大四两个阶段,其他阶段安排实践课程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四是实践课程内容陈旧,面向就业方向的实践课程缺乏,大部分高校长时间没有改变实践课程内容,按照原先安排的方式、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没有考虑到市场岗位需求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学生实践效果比较差。

2.2.2 实践课程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方式,但在评价学生成绩过程中,过多偏向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评价学生都是由指导老师直接评价,评价不够客观;成绩组成来看,大部分都采用平时表现加实习报告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简单、评价标准不够清楚等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践学习情况。

2.2.3 实践课程保障条件比较差

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一般采用集中和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主要的问题有:一是由于是集中实践学习,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之间差距比较大,一般一个指导老师带一个班级,很难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由于场地器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较多人同时使用;二是学生外出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本身承载力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三是校内实践基地设置的数量偏少,条件比较简陋和设备更新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实训环节有效的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福建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有入学教育、实训(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部分高校实践环节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初步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和解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分设置高于国家标准,高校之间的差距不大。

3.1.2 组织形式采用集中和(或)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集中实践环节满意度课程设置、评价方式和保障条件等方面的不满意比例比较高。

3.1.3 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课程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实践课程保障条件比较差等。

3.2 建议

3.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内容要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应用型本科的要求,难度递进、科学合理地设置每个学期的实践课程方案。每个实践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进行构建,主要的流程是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包含具体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计相应的情景,融合实践课程中。这样的构建使得实践课程与具体工作岗位相对应,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

3.2.2 建立多元的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要建立切合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确定实践课程各部分考核内容评价指标和权重,加大过程性环节的考核评价的设计,并进行量化处理,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考核,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到培养目标所设定的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

3.2.3 建立校内外互补型实践基地,探索实践课程保障条件新渠道

福建省7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保障条件根据自己基本条件,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等活动的新渠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第一校内实践基地条件比较好的高校,以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方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第二是校内实践基地条件比较差的高校,以校内为辅,校外为主方式,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第三是校内外共建实践基地,需要双方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1]蔡文倩.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王建华.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9.

[3]吴荣.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4]吴启明.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刘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5):15-20.

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etup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XU Lianghong, etal.

(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nzhou 362700, Fujian, China)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FJJKCG20-317。

许良洪(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学院体育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