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女子手球崛起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

2022-06-29刘书勇

运动精品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手球韩国运动员

田 瑜 刘书勇

韩国女子手球崛起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

田 瑜 刘书勇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对中韩两国女子手球发展轨迹进行追溯研究,以期为我国女子手球运动提供镜鉴与启示。研究结果发现:韩国女子手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强队,得益于通过政府、社会及学校三大部分合力深化了韩国女子手球运动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给予的政策支持、健全的手球人才培养体系、手球运动的人口挖掘与社会资本的运用得当。对我国的女子手球运动发展启示:(1)构建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路径,主要通过充分释放现有政策红利、推进校园手球运动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注入手球运动当中;(2)保障女子手球运动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完善手球人才培养体系;(3)建立高水平的训练团队和科技服务支援系统,提高我国女子手球运动中的竞技水平。

女子手球;中韩;发展历程;启示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学者吴征留学欧洲时认识并接触到了现代手球运动后,将了解到在欧洲普遍流行的手球运动带回国内进行推广传播,其经历了“高校—专业队—社会”的传播过程。当前,手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发展缓慢,竞技成绩也有待突破,但同身为亚洲手球圈的韩国女子手球队是世界公认的强队之一。中国女子手球较韩国女子手球而言,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2019年东京奥运会亚洲预选赛中,中国队大比分负于韩国队,失去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中国女子手球想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战胜韩国是必须跨过的一道关卡。基于现实情况,通过对同属亚洲手球运动文化圈的韩国女子手球发展进行历史追溯,借鉴与吸收其适合我国女子手球发展的要素,不仅能推动我国女子手球发展、提高其竞技能力与水平,还能健全完善我国在手球运动上的政策制定,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女子手球发展道路。

1 中韩女子手球运动发展历程比较

1.1 中国女子手球发展历程

1933年留学德国的吴征将现代手球运动首次引入国内,以讲课的形式在高校中进行推广介绍。手球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虽然略早于韩国几年,但中国在正式推广开展手球运动上是较晚国家之一。回顾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5年—1976年前的起始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76年—198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81年至今的曲折发展阶段。

1955年,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率先开展手球教学和训练,并将手球列入教学计划,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手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随后,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了手球教学,这一阶段为我国手球运动的启蒙阶段。1979年9月,我国成立中国手球协会,由中国国家手曲棒垒运动中心进行管理。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业余体校、省级训练基地、国家队等训练系统,此阶段的我国手球运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81年中国女子手球队参加第3届世界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这也是中国女子手球队第一次参加国际级比赛,获得第6名的成绩,1984年是中国女子手球队首次参加奥运会并获得铜牌,至此,中国女子手球队进入世界手球运动的竞技场。在亚运会的赛场上,中国女子手球斩获2铜、2银,并获得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金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结束后,国家女子手球队进行新老交替,我国女子手球的发展陷入停滞阶段,且连续3届无缘进入奥运会决赛,由此,我国的女子手球队也进入了曲折的发展阶段。

1.2 韩国女子手球发展历程

早期韩国将手球称为“送球”,1936年韩国学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将手球运动带到了韩国,并在学校任教期间,将室外11人制手球作为比赛项目列入学校运动会中。1939年,室内7人制手球传入韩国,手球运动在韩国开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1945年7月成立朝鲜送球协会,1957年正式将朝鲜送球协会更名为韩国手球联合会(KHF)。1963年,韩国根据世界手球发展趋势,取消了11人制手球运动,保留7人制作为参与手球运动的主要形式。自1980年代以来,韩国队先后参加奥运会和各种国际比赛并多次夺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世界手球强国的广泛认可。

韩国女子手球队一直以来在亚洲被赋予“最高水平”的代名词,共获得两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以及两次第四名的奥运会成绩。1995年世界女子锦标赛中,韩国女子手球队摘下了首块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金牌,是历史上第一次非欧洲球队冠军获得者。在亚洲女子手球运动的锦标赛上,韩国女子手球队也是霸主级别的存在,共获得过15个冠军奖牌以及7次亚运会金牌。在这些耀眼成绩表征下,韩国女子手球队给身体条件处于劣势的亚洲队开辟一条“快速”道路,对处于同赛区的中国女子手球队而言,韩国女子手球的训练及竞赛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解析并借鉴。

2 韩国女子手球崛起的成因

2.1 政策的引导与扶植

韩国女子手球之所以能够在亚洲乃至世界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韩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的支持与帮助。1973年,韩国政府进行了第三次初中体育课程改革,对各种运动项目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并在球类课程内容中新增了手球运动,到1997年,韩国政府对初中体育课程共实施了7次改革[1],与此同时,手球也成为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这促使韩国手球体育人口在手球素质及人数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体育振兴长期规划》,同时,提出了竞技体育商业化的战略变革,将部分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的运动开始向私人企业赞助过渡,这为韩国手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极大地推动了手球运动的发展[2]。1990年3月,韩国的振兴群众体育三年综合计划《小虎计划》(1990-1992年)和1993年《全民群众体育振兴5年计划》相继颁布[3],这为韩国手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04年,韩国体育协会制定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战略”的布局,为女子手球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延长训练时间,增加教练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服务人员数量,按照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标准的4-5倍选拔人才进行集训培养,增加更多国内外训练场地,并安排国外长期训练,加强竞技体育战略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同时,韩国政府积极倡导科学训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手球训练提供专业战术的训练系统,对周期性竞技水平进行评价,以及积极参加国际大赛,积累比赛经验。韩国政府从政策、学校、社会及赛事等方面构建起了极具本国特色的女子手球运动发展路径,这为韩国女子手球运动长期处于较高的竞技状态与水平起到了健康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

2.2 韩国女子手球运动员选材与储备

表1 韩国女子手球队员身体形态指标

奥运会身高(cm)体重(kg)年龄(岁) 2008年172(162~180)64.7(50~72)28(20~36) 2021年175(165~186)70(58~105)26.9(24~31)

备注:(选取奥运会参赛运动员)

运动人才储备是一个国家在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保持优异比赛成绩基础。为使大众能够体验手球运动的乐趣,掌握手球技能,韩国手球联合协会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从幼儿园、小学到青少年部分的手球教育计划。韩国政府将学校手球课程与社会手球活动相连接,形成二元一体的良性循环,培养大众对手球运动的兴趣,扩大了手球运动人口。在专项人才培养方面,韩国手球有多种不同性质的运动队,包含中小学手球队、大学手球队、城市俱乐部、业余手球俱乐部等。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2021年东京奥运会,韩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呈现出明显的严格化趋势,身高数据逐渐趋同于国际女子手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增强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使得体重数据增加5.3kg。而运动员年龄指标的降低,体现出韩国女子手球人才储备充足,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现状(见表1)。

韩国具备了健全的手球运动员的保障机制,其手球运动员的职业规划面丰富、球队选择范围多、运动员跨队伍流通较为灵活,多种性质的运动队可容纳更多运动员,这也是韩国手球运动员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在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手球运动的同时,韩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运动员训练、学业、工作、奖金等特优政策,如为运动员制定科学训练规划与检测,提供全方位的技战术指导;为进入大学阶段的运动员提出奖学金、学费、保障补贴和其他政策;对于退役后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国家荣誉的运动员,政府为其提供优先考虑职业选择的权利,并给予运动员丰厚的奖金。

2.3 高水平训练团队的构建与高水平科技服务系统的支援

1988年,根据韩国政府提出竞技体育商业化的策略后,韩国商业手球联合会在1988年成立。商业手球联合会是由大型企业与财团组成,负责为运动员与运动队提供资金及装备等保障,通过比赛与运动队增强企业知名度、推广产品达到宣传与广告的作用。韩国手球联合会主要负责管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选拔与委派工作,以及手球运动技战术的研究与改进,开展社会性的手球活动。

2009年韩国成立手球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手球公益事业,资助社会体育手球活动运营,为需要的运动员提供生活保障。2011年,韩国第三大跨国集团SK集团作为韩国手球协会的正式赞助商,迄今为止共提供6亿韩元赞助。为了手球运动能够更好地运营,2016年,韩国手球联合会与商业手球联合会合并,成立综合手球联合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韩国手球联合会加大对竞技手球运动的投入,学习欧洲手球学院的模式,建立韩国手球学院(HAK),与国际手联、亚手联达成合作,同挪威手球协会签署合作意向,成为亚洲唯一的官方手球学院。由指导科、优秀球员科、数据分析部、裁判员科组成,并邀请国际专家开展手球训练、技战术、裁判员培训、专项体能、比赛数据分析、运动康复等相关课程。以此提高韩国女子手球国际竞争实力,培养优秀手球运动员,扩大国内手球基础。

2.4 韩国女子手球技术风格

韩国女子手球能够从一众欧洲强队中脱颖而出,取得冠军奖牌并创造属于韩国队自己的比赛风格,主要归功于三大法宝:“快速、体能、民族精神”。1980年代,国际手联对手球规则作出大范围修改,使得在身高方面一直处于劣势的韩国找到以“快速”为主的技术风格,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攻防转化的整体节奏,防守端利用自身快速移动的优势,采用扩大阵型限制对手的整体传球与移动,加之韩国运动员的“小、快、灵”突破技术,成功打破以欧洲主导的“高、大、壮”特点。除“快速”之外,体能是韩国队能够在国际比赛中战胜欧洲强大对手的关键,依靠优异的体能储备基础,在下半场的比赛中,韩国手球队依然能够保持高强度、高命中的持续冲击,直至比赛结束及获得胜利。民族精神是韩国队将对手球运动的热爱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为取得比赛胜利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同时向对手与观众展示她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3 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

3.1 构建女子手球运动发展路径

3.1.1释放政策扶持红利

表2 我国出台推动手球发展的相关政策

序号文件颁发单位颁发日期 1《中国手球协会市场推广活动管理办法》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2018.11.07 2《中国手球协会商务开发管理办法》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2018.11.07 3《中国手球学校共建方案》中国手球协会2019.01.20 4《中国手球协会运动员管理办法》中国手球协会2020.01.13 5《“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国家体育总局2021.10.25 6《中国手球协会与俄罗斯手球协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2021.11.12 7《幼儿手球活动规则(试行版)》中国手球协会2022.01.14 8《“奔跑吧·少年”手球项目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中国手球协会2022.04.08 9《中国手球协会与白俄罗斯手球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2022.07.07 10《全国手球特色幼儿园》中国手球协会2022.09.23

备注:(截取部分重要政策)

2021年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统筹谋划,以实现2035年的体育强国远景目标。中国手球协会根据《规划》制定具体政策,以指导手球运动朝着更好方向发展。根据加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制定《中国手球学校共建方案》等相关政策(见表2),以及坚持合作共赢开放战略,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中国手球协会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同俄罗斯、白俄罗斯达成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家女子手球队前往俄罗斯进行训练,初步实现了走出去的计划,同时,我们期望同俄罗斯、白俄罗斯达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为国内手球拓宽国际手球运动视野,加快我国手球与国际手球接轨。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宏观政策指引下,为推动我国手球运动的发展,具体细节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手球场地、教练员的合理配比、对外开放等问题。手球场地的缺乏是影响大众参与手球运动的关键因素,而绝大多数的手球场馆设立在学校或赛事场馆中,并不对外开放。根据《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全国球类运动场地248.10万个,“三大球”场地127.69万个,占51.47%;其他球类运动场地9.34万个,占3.76%。重新投资建立手球场馆并不符合经济效益,但手球场馆所需设备与“三大球”场地存在重叠,只需要场地画线与添加球门就足够实现场地改造,由此增加场地数量,促进大众参与手球运动。

3.1.2推进校园手球运动发展

根据中国手球协会统计,当前我国拥有大约400多名注册在案的专业手球运动员[4],与韩国手球联合会在2000年统计的2160名运动员相比相差5倍,我国现有注册手球教练员211名,注册手球会员学校216个单位,师资匮乏成为阻碍了校园手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专业性的“人才匮乏”是阻碍我国手球运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中小学乃至高校中添加手球运动课程,增加手球运动人口,提高手球人口专业技能素养。根据《规划》提出“拓展体教融合空间,学校、体校和社会力量协力培养体育优秀人才”指导意见,中国手球协会颁布具体实施策略,如《中国手球学校共建方案》与手球运动进校园等相关文件。将手球运动融入学校体育课,培养青少年手球运动兴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程加入手球运动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指导教练员与手球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人才,促使青少年在训练中更好地体会手球运动的乐趣,并快速习得手球运动技能。在手球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程的推广普及化过程中,建立市级、省级、全国的各级手球联赛,给予学生更多展现手球技能的机会,更好培养职业手球运动人才。

3.1.3鼓励社会资本注入

目前,手球在我国仍然是一项“冷门”运动项目,大众对于手球了解甚少,如何使手球走向大众视野,促使人们更好地参与手球运动,是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手球运动发展道路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根据《规划》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要鼓励个人企业积极进入到以手球运动为主的相关产业,挖掘手球运动的市场及潜力,扩大手球普及度与影响力。

当前,我国手球运动的推广形式主要以赛事举办为主,而承办比赛与相关活动的经费,大多数来源于中国手球协会拨款,其他较少部分由少数企业赞助以及运动队报名费组成。参考韩国政府对手球运动进行的社会化改革发展路径,结合我国手球运动的具体现状分析,仅依靠政府拨款只能维持竞技比赛的进行,无法开展其他手球相关活动。基于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寻求企业资金注入,探索手球运动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手球运动推广、普及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社会资本的助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我国手球相关体育社会组织,推动手球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建立衔接有序的手球运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联结教育部门整合校园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的社会与学校体育赛事活动,以及通过申办、举办、参加国际大型手球赛事活动等路径推动手球运动在我国的推广、普及与发展。

3.2 保障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

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常规选材的三种途径,第一种,基层体校教练员前往中小学选拔合适人才;第二种,原有项目出现瓶颈,但运动天赋好的转向运动员;第三种,在中小学进行手球训练有天赋学生,选择职业手球运动员发展道路。我国在女子手球运动员选材方面存在:选材渠道狭窄,运动基础薄弱,训练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是通过基层体校、市级体校、省级青年队、省级专业队、国家队层层递进地为不同阶段水平的运动队输送人才。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存在的弊端包括以下几点:运动员存在跨省市输送限制,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手球运动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在运动员青少年时期,部分教练员存在“拔苗助长”的心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不好,沿用老旧的训练方式,导致运动员出现伤病,严重缩短运动寿命。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科学的训练规划,减少运动伤病。要实现中国女子手球的高速发展,教练员必须从思想层面发生转变,打破一味的只需打出好成绩的功利思想壁垒,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根本任务,进行科学化的选材训练与竞赛;各省市应根据本地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培养体系,并制定合理的运动员交流政策加强人才流通。

3.3 建立高水平的训练团队和科技服务支援系统

现阶段,由于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致使手球项目迫切需要完善团体机制,构建更高水平的训练团队。更高水平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教练员自身,还需着眼于未来,将目光集中在各大手球俱乐部及其青训团队、各市体校等基层手球训练团队上[5]。首先,对运动员的青少年时期灌输正确的手球认知,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在运动员学习技战术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基层手球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教练员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充分激发运动员潜力,提高竞技水平。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手球训练不断数据化、精确化。这就使得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体技能恢复已经不是主教练员能够全部进行的。故应在教练员的基础上,构建包括体能、技战术分析、医疗等辅助功能,以使其成为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 夺取优异竞赛成绩的关键。最后,运动队应加强与高校、体育科研机构的联结,将高校总结出的全新技战术风格及体育科研机构研究的先进运动理论与不同阶段运动队的训练实践相结合,帮助运动队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训练,减少因过度训练与无效训练而造成的运动员伤病等问题。

[1]孙有平,周永青,张磊.韩国初中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0(7):150-154.

[2]朴哲松.韩国竞技体育政策的现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56-57.

[3]孙征,王玉红,田雨普.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透视[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39-42.

[4]谷瑶.“体育强国”背景下群众手球运动发展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DOI:10.27245/d.cnki.gnjsu.2021.001192.

[5]刘睿.日本女子手球崛起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发展的启示[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97-105.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Rise of Korean Women's Handbal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omen Handball

TIAN Yu, et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DP of P.E., Haerbin 150025, Helongjiang, China)

田瑜(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刘书勇(1972—),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手球韩国运动员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在韩国走马观花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手球进攻技术的探讨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