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康复的可行性研究

2022-06-29张丹崔苗李雷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胃癌家属康复

张丹 崔苗 李雷

胃癌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针对此类疾病患者,手术是其主要的医疗手段之一,而相关的术后康复措施也为重中之重[1]。结合以往的临床手术资料,通过观察发现,在术后康复阶段,由于胃癌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以至于忽视了术后康复内容的重要程度,且随时间发展,其手术效果逐渐降低,促使其出现众多负面情绪,进而使其出现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情况,这会大幅度推迟其康复进程[2-3]。在诸多条件影响下,胃癌患者会逐渐丧失自我管理能力,仅仅通过医生辅助等方式来稳定病情,使其维持在自然发展的状态,这完全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难度[4]。由此可见,相应的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众多护理干预模式被相继提出,基于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逐渐形成,与传统护理干预方式相比,该模式能够将护理过程程序化、细节化,同时主张家庭与医疗单位共同合作的护理工作形式,为患者提供持久性、高效性的护理服务,充分弥补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在护理内容、护理细节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加快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理想目标[5-6]。而为了进一步了解在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对其实行的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86例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进行胃癌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通过胃镜检测,所有患者的患病部位存在不同大小息肉样隆起或凹陷,肿块表面出现凹凸不平,部分患者伴有糜烂、深大溃疡等情况,另经胃组织活检检验可确诊为胃癌,与文献[7]《胃癌诊治难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描述相符,并符合手术标准;(2)患者年龄≥50岁。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疾病;(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4)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5)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进行分组,即观察组(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3~76岁,平均(64.49±3.08)岁;手术类型:根治性切除术11例,姑息性切除术20例,短路手术1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0~79岁,平均(64.73±3.99)岁;手术类型:根治性切除术13例,姑息性切除术17例,短路手术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术后阶段,每天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营养维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取适合自身的营养液,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为其制定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手臂伸展、腿部拉伸、局部按摩等,同时告知其相关生活质注意事项,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直至患者康复出院,并叮嘱复查时间。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而在实施前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准备,将患者家属存在的部分问题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第二阶段:问题探究;第三阶段:问题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护理准备 (1)在患者手术结束前,留置鼻空肠管,在患者术后,成立专业家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责任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组成;(2)患者出院前定期举行相关营养支持培训课程,由责任医师负责讲解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的操作流程、营养液搭配、鼻空肠管使用方法等知识内容,增设情景模拟和情景演练,强化患者家属的细节操作能力,并进行随堂考核,从中指出当前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改建议,直至患者家属能够自行完成肠内营养支持;(3)将此阶段内患者家属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

1.2.2.2 健康教育内容 (1)第一阶段:课程结束前,由责任医师主动提问,明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存在相应问题,并结合部分问题的独特性,从多方面以通俗话术详细解答,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基础认知,另编制专享的教学文案,文案内容包括护理流程、预防方法等,并设置问题征集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2)第二阶段:派遣专业医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详细分析出现此类现象的具体原因,挑选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二次讲解,针对特殊个体患者,密切关注,与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3)第三阶段: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微信交流平台,设定健康知识公众号,定期发布有关疾病预防、日常护理及营养支持流程的文章或视频,利用互利网技术开展直播教学,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按照相关医疗制度标准,完成预后护理干预,同时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使患者及其家属遇到特殊问题时,可通过电话联系,实时解决问题,同时可成立课后交流群,定期发布成功案例,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疾病基础信息、健康预防方法、胃癌手术的实际性作用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2)采用本院自制记录表,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阶段其护理前后的体内相关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3)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心理状态、症状控制、社会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各项条目分数范围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对比[分,(±s)]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内营养指标含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等体内相关营养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内营养指标含量对比[g/L,(±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内营养指标含量对比[g/L,(±s)]

组别 护理前护理后血红蛋白 白蛋白 血红蛋白 白蛋白观察组(n=43) 102.48±11.36 34.36±5.03 130.75±8.84 45.90±3.63对照组(n=43) 102.74±11.52 34.47±5.09 102.47±10.15 37.51±3.04 t值 0.105 0.101 13.778 11.620 P值 0.916 0.92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护理前护理后心理状态 症状控制 社会行为 心理状态 症状控制 社会行为观察组(n=43) 1.36±0.16 1.15±1.06 1.04±0.97 4.33±0.11 4.20±0.31 4.31±0.13对照组(n=43) 1.34±0.21 1.09±1.21 1.03±0.82 2.13±0.76 1.97±1.00 2.14±0.74 t值 0.497 0.245 0.052 18.786 13.967 18.939 P值 0.621 0.807 0.959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目前的医疗手段还无法确定其确切病因,但多数患者普遍受个体条件(年龄增长、精神应激、胃部疾病史)、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遗传等因素影响,进而引起该疾病,除此之外,不同的职业环境(如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及金属行业工人,或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也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9-10]。不同时期的胃癌患者会产生对应的临床表象,早期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而随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类似胃炎、溃疡性疾病的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恶心等,如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使患者体重减轻、腹泻、出血、胃部疼痛,直至发展至胃癌晚期,在此阶段,该疾病患者将会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恶性病理变化,部分患者会伴有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严重并发症,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1]。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老龄化趋势也开始日益加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胃癌患者的人数比例,在近年来开始逐年攀升,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调查数据显示[12-13],自2019年起,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第三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时至今日,我国胃癌患者总人数约高达7.22亿,并有专业学者推测,在未来十年,该项数据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可见,一种良好的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述研究中,在两组患者术后阶段,通过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基于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能够充分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将患者及家属在术后阶段所遇到的部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追根溯源,并以此为根据,对其加以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其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逐渐形成医患协作的崭新篇章,同时侧面提升了护患之间的默契程度,进而促使患者能够充分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对应工作,并确保患者在出院前后均能够顺利完成营养补充,全方位改善其体内各项营养指标含量。本次研究的第二项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充分证实此项观点的正确性,除此以外,通过观察本次第三项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出院跟踪及指导工作,能够对患者进行严格管控,使其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良好习惯,明显提高其自我效能,对推动其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上述三项结果与梁丽芹等[14-15]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辅助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问题聚类分析的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胃癌患者对健康、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大幅度改善患者体内相关营养指标含量,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除此之外,还可明显提升该类型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加快术后康复的理想目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癌家属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