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等院所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要求对比分析与思考

2022-06-29郝媛媛金宝成花立民

草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所农业大学申请者

郝媛媛,金宝成,余 涛,花立民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自2013 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以来,中国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正式从国家层面拉开序幕,开始试点运用并延续至今。因“申请-审核”制能够全面考查综合素质和研究潜力,有助于吸引博士生人才,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1],已成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益尝试[2]。作为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外[3],高等院校博士生招生的重要方式,“申请-审核”制历时22 年,在经历了“破冰试点(2000 年,复旦大学)→探索试行(2007-2008 年,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面向部分院系、学科或导师范围的实施(2011 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全国较大范围内全面铺开(2014-2015 年起,所有“985 高校”及一批“211 高校”或其他院校)”的探索之路后[4],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始采用“申请-审核”制招录博士研究生人才。

草学学科是研究草业各种资源、特征、发展规律、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植物与环境[5]。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草学专业教育始于20 世纪30 年代末[6]。2011 年以前,草学还是“畜牧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11 年3 月8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的通知》(学位〔2011〕11 号),在新的学科目录中将“草学”调整为一级学科,隶属农学学科门类,下设草原学、饲草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和草业系统分析5 个主干学科。博士招生对草学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我国高等院所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对于完善草学专业博士招生,选拔优秀博士生,促进草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草学博士点发展概况

草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博士点发展大体经历了3 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3-1997 年):草原科学博士点。我国草原科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始于1983 年,由“草原学”和“牧草学”两个专业合并而成,隶属畜牧学(学科代码0905)下的二级学科[6],甘肃农业大学(1984 年)、中国农业大学(1986 年)和内蒙古农业大学(1993 年) 3 个高校分批取得授予权。

第二阶段(1998-2010 年):草业科学博士点。1998 年,教育部推进全国专业设置的调整,将原来的“草原科学”改称为“草业科学”专业,但级别未变,仍为畜牧学下的二级学科[6],新疆农业大学(1998 年)、南京农业大学(2000 年)、四川农业大学(2000 年)、北京林业大学(2001 年)、宁夏大学(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2006 年)、兰州大学(2006 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年)、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扬州大学(2006 年) 10 所高校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2006 年)和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06 年) 2 个研究所分批取得授予权。

第三阶段(2011-至今):草学博士点。2011 年,“草业科学”由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草学”(学科代码0909),云南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分别于2011 和2018 年取得授予权。至此,中国大陆的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17 个。

1.2 数据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检索并收集以“申请-审核”制招收草学专业博士生的15 家单位的2021 年博士生招生简章及招生实施细则(表1),就其“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生要求中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考核形式、考核成绩构成比例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不包括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和其他特殊形式的博士招生)。

表1 高等院所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实施时间及2021 年博士招生网址Table 1 Implementation time and website for admission recruit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assessment”system in 2021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s

2 结果与分析

2.1 申请条件

高等院所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生申请条件主要涉及国籍、思想政治、申请人员类别、教育背景、前置专业、外语水平、科研成果以及年龄限制8 个方面的要求,各院所具体要求不同(表2)。

表2 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申请条件Table 2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admission of a doctoral stud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assessment" system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s

续表2Table 2 (Continued)

2.1.1 国籍

仅兰州大学和宁夏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写明申请人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他院所对申请人的国籍没有要求。

2.1.2 思想政治

15 家“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单位对于博士申请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均较为严格,基本都是在招生简章中作为首要申请条件出现。一般要求申请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此外,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在申请条件中明确规定“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剽窃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而其他院校关于弄虚作假、学术不端、违纪违法的说明多出现在录取、公示与监督环节的违纪处理中或作为补充说明出现,明确写明“一经查实,立即取消报考、录取资格,开除学籍”。

2.1.3 申请人员类别

就毕业类型而言,大体包括应届硕士、往届硕士、境外学历学位获得者和同等学力4 类。1)境内应往届硕士,14 家招生单位均持欢迎报考态度且要求无差异,仅新疆农业大学对往届生的科研成果相较于应届生有更高要求。2)境外学历学位获得者,位于东部的6 所高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同样持欢迎报考态度;而位于西部的7 所高校中,除兰州大学外,其他6 所高校在招生文件中均未提及。究其原因,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等6 所西部高校虽为老牌草学专业,但由于区位劣势,吸引境外人才能力较弱;而兰州大学是我国“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国际交流频繁,能够吸引境外人才。3)同等学力,仅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4 所高校接收相关人员报考。其中,甘肃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对于同等学力申请者无额外限制,但兰州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相关限制则较多。

对于在职人员的接收,可分为3 类:1)接收且无额外限制,包括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 所高校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2)接收但有年龄限制,仅中国农业大学(≤45 周岁) 1 家单位。3)接收但有年龄和名额限制,仅甘肃农业大学1 家单位,规定年龄≤40 周岁,且录取人数不能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20%。

2.1.4 申请人前置学历学位及专业

仅内蒙古农业大学规定申请者硕士阶段所学专业与所申请的博士专业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一般从农学、生物学、理学、工学大类招生;个别交叉领域的学生,需导师单独提出申请报告,教授委员会通过,并报学校批准。其他招生单位对申请人前置学历学位及专业均未作要求。

2.1.5 教育背景

15 家招生单位对于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均没有特别规定。

2.1.6 外语水平

13 所高等院校对外语水平有要求,详见参考文献[1];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的外语水平要求相同, 要求必须提供相应的英语考试成绩(TOFEL≥72 分/IELTS (A 类)≥5.5 分/CET-4 或CET-6≥425 分/MET-4 或MET-8≥60 分/ WSK (PETS-5)≥60 分)或获得海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学士或硕士学位。

2.1.7 科研成果

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类:1)无明确要求,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2)要求申请者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包括剩余的7 所高校。其中就学术论文而言,又有以下3 种情况:①限一作和成果取得时间,包括甘肃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CSCD 2 篇)和北京林业大学(CSCD 1 篇)3 所高校。其中四川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均要求科研成果为“近3 年”;而甘肃农业大学对科研成

果的要求为“近5 年且不包括综述性论文”,而且对非定向(CSCD 核心库1 篇或CSCD 扩展库2 篇)和定向(CSCD 核心库3 篇)申请者分别作了要求。②限一作但不限成果取得时间,包括兰州大学(CSCD 1 篇)和扬州大学(CSCD 核心库1 篇或北大中文核心2 篇),且兰州大学是5 所对作者排名有要求的高校中唯一一所认可“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高校。③不限作者排名但限成果取得时间,包括宁夏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且新疆农业大学“近5 年核心2 篇”的要求仅针对定向生,而宁夏大学“近5 年学术成果1 项”的要求适用于所有申请者。对于SCI/SSCI 论文,对科研成果有要求的高校基本都是“1 篇等同于多篇CSCD”。此外,被认可的其他科研成果还包括科研专著、知识产权、国家或行业标准、注册基因等。值得注意的是,甘肃农业大学对申请人的科研成果专门有一套定量评分体系,明确规定了各项成果及排名的分值。

2.1.8 年龄限制

4 所高等院校对申请者的年龄有所限制,其中扬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非定向生要求年龄≤35周岁;甘肃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定向生均要求年龄≤40 周岁;中国农业大学的非定向生要求年龄≤45 周岁。

2.2 申请材料及提交形式

2.2.1 申请材料

15 所高等院所博士生招生均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报名涉及的申请材料有《报名登记表》、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应届证明、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成绩证明、获奖及科研成果证明、专家推荐书、博士研究计划、体检证明以及思想政治审查表(表3)。此外,部分院校还对教育部学籍学历证明、个人陈述、诚信承诺书、单位/学院介绍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答辩决议等材料有所要求。

表3 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申请材料及提交形式Table 3 Application materials and forms that need to be submitted for the admiss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through the“application-assessment” system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s

续表3Table 3 (Continued)

1)基本材料:所有招生单位均需要提交《报名登记表》、学历学位证书/应届证明、获奖及科研成果证明以及专家推荐书;北京林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未明确规定是否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北京林业大学是唯一一个不要求英语成绩证明的高等院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在报名时就要求申请者提供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且北京林业大学还要求半年内有效,而其他院校则要求申请者在考核结束后录取之前再进行体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 所高校对思想政治审查表有要求;绝大多数院所要求境外获得学位的申请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2)专家推荐书:除甘肃农业大学不限份数外,其余14 个院所均需两份;四川农业大学未对推荐专家的职称做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要求推荐专家为副高级及以上,而其他院校均要求推荐专家为正高级。

3)博士研究计划:仅四川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未作要求;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不要求字数,而东北师范大学要求博士研究计划包含在个人陈述中,不单独提交;其他8 个院所对博士研究计划均有字数要求,基本以3 000 和5 000 字为限,要求3 000 字左右(扬州大学)、≥3 000 字(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3 000~5 000 字(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或≥5000 字(北京林业大学),仅甘肃农业大学要求≥8 000 字,是15 个院所中字数要求最高的。

4)课程成绩:除四川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以外,其他院所均需提供加盖了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的硕士课程成绩单,但无具体分数要求。其中,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还要求提供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单,可见这些学校对于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也比较重视。

5)硕士学位论文:13 家单位(除四川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对硕士论文有要求。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对应往届申请者要求无差异,需要提供的硕士论文材料分别为摘要和目录、简介及研究进展和摘要;其余11 个单位均对应往届生提出差异化标准。8 个院所要求往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而应届生仅需提供摘要和目录(结果)或者开题报告或论文初稿即可;宁夏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则仅要求往届生提供摘要而应届生提供开题报告即可。

6)其他材料:个别院校就个别材料有特殊要

求,例如东北师范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供个人陈述,内蒙古农业大学要求诚信承诺书,新疆农业大学对答辩决议有要求,甘肃农业大学要求申请者出具单位/学院介绍信并提供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

2.2.2 申请材料提交形式

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提交居多(表3),约占所有招生单位的50%,单独提交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分别占11.76%和29.41%,甘肃农业大学未明确规定提交形式。

2.3 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包括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的测试,面试多以PPT 汇报的形式综合考核申请者的各项能力。各招生单位考核环节要求如表4 所列。

表4 草学专业“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考核形式Table 4 Assessment form for doctoral student admiss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assessment" system for pratacultural sciences

2.3.1 笔试

1)无须笔试,包括兰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宁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2)笔试,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剩余10 个院所。其中,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均考核的有7 个院所,除东北师范大学外(英语不单独考试,包含在专业综合知识中),其余6 个院所的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均分开考核,北京林业大学规定满足相关英语条件者可免试英语,仅笔试专业综合知识;仅笔试英语的有3 个院所,甘肃农业大学所有申请者均需参加英语笔试,而南京农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仅无英语水平证明者需参加英语笔试。

2.3.2 面试

面试是对申请者的学科背景、外语水平(听力和口语)、专业知识、学术兴趣、科研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个人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综合考察,主要体现在申请者的PPT 汇报以及回答问题方面。兰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11 个院所对面试时间以及PPT 汇报时间做了明确规定。

1)面试时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面试时间最短(20~30 min),其次是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30 min),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要求面试时间≥30 min,新疆农业大学面试时间为40 min,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面试时间均≥60 min,扬州大学是所有高校中面试时间最长的(≥90 min)。

2) PPT 汇报时间:各个院所对PPT 汇报时间的要求不同。兰州大学最短(≤8 min),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宁夏大学(10 min),再次是北京林业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15 min),甘肃农业大学要求≤20 min,而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均为20 min,扬州大学在招生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需要进行PPT 汇报,但未规定具体的汇报时长。

2.4 考核成绩构成比例

80.00%的招生单位(除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外)明确规定了“申请-审核”制考核内容构成及其成绩比例。其中,笔试成绩占比超过一半的有东北师范大学(60%)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和专业综合知识占比分别为20%和4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2 个研究所的笔试(外语和专业综合知识占比分别为10%和40%以及20%和30%)和面试成绩各占50%,北京林业大学的笔试成绩约占考核总成绩的32%,甘肃农业大学的笔试成绩占比最小,仅为11.2%。

3 讨论

国外高校博士生“申请-审核”制已形成完善的招生体系,其主要特点包括:1)招生指标方面。高校拥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其招生指标的确定以申请者的科研素质及招生导师的科研经费为导向[7]。2)报名制度方面。要求申请者必须拥有学士学位,更加注重学生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和课程成绩[8];申请时间相对灵活,除了春、秋两季接受申请外,甚至可以随报随审[9]。3)考核制度方面。考核方式主要有欧洲方式(以英、法、德等国为代表)和美国方式(以美国为代表)两种[10]。欧洲方式的特点是没有笔试(入学考试),其面试过程是一个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的互动过程;而美国方式则要求申请者提供标准化考试成绩(例如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GRE)。无论欧洲方式还是美国方式,其本质并没有消解考试,只是避免了对知识记忆的考核而突出了对能力的考察。4)录取制度方面。实行“自主录取”,不存在全国统一录取的基本规定[11]。

国内,“申请-审核”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博士生招生方式,取消了统一的入学考试,代之以“申请”(考生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 “考核”(通过者参加院系或学科自行组织的综合考核)的方式[12],有效弥补了传统入学考试招生方式的不足,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已成为我国博士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必经路径[8]。

3.1 硕士学业阶段重点提升的能力与素养

3.1.1 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英语语言要求是“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双一流”高校中88.05%的院系有外语语言要求[13]。金宝成等[1]对全国15 所以“申请-审核”制招收草学博士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发现其英语能力要求可分为5 类:1)必须提供相应的英语考试成绩(占比33.33%)。2)英语成绩可以通过发表英文学术论文或海外留学经历替代(20.00%)。3)如无法提供相应的英语成绩,则需要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英语考试或考核(33.33%)。4)不考虑其他外语成绩,招生单位直接组织英语考试(6.67%)。5)无英语成绩要求(6.67%)。可见英语语言要求同样是草学博士申请的一个重要门槛。因此,对于硕士培养单位而言,第一,应该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使学生储备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第二,积极组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前培训,增加通过概率。第三,鼓励学生积极报考托福、雅思和GRE 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高级英语培训考试和专业英语等级考试等具有权威性的考试,为其英语能力加分。第四,注重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训,鼓励学生发表英文学术论文,提高英文能力的同时增加科研产出。第五,激励学生通过留学基金委、校际联合培养等途径走出国门,体验海外留学经历的同时开拓视野、丰富阅历、增长知识。多措并举,以督促和帮助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意愿的学生达到相应的英语语言要求。

3.1.2 注重科研兴趣培养,增加学生科研产出

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增加必要的博士申请成功条件,应当重视硕士生教育阶段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和保护。第一,要培养提升科研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科研兴趣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积极认识并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情绪心理倾向,是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强劲推力;培养浓厚的科研兴趣突出表现在注意力的倾向和关注方面,重点在于导师的情境创设和情绪调动上,也是研究生实践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二,要持续保持科研热情。科研多以创新和探索为主;研究生学习阶段深钻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前沿的过程必然面对挫折和选择,持续的在研究兴趣上保持科研热情,坚持选择方向;保持学术自由和平等,重视研究过程的回顾反思,秉持一贯的科学态度,多方条件的达成以维护科研热情是研究生教学阶段的重要工作。第三,要提高科研论文写作要求。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逐步偏向于职业化,明显区别于本科生教育,但同时也区别于博士科研的完全职业化;如何在这个过渡期内顺利地实现角色转变,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升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科研论文的写作作为科研成果表现的基础和必备能力是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实践来提升的,提高论文的写作要求,注重科研成果产出也是博士申请的必要准备基础。

3.1.3 重视综合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生阶段除了专业学习的逐步精深,更重要的还应该重视科研综合素养或宽泛到整体综合素养的培养和锻炼。面对当前多标准的“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要求,在综合素养方面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英语水平的提升及科研成果的产出,还需在思想政治素质、学科背景、操作技能、创新精神、科研潜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具体而言,就学生本身需从内在自身发现优势、长处的同时重视弥补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做好训练、改进和提升;除内在主动的作为外,应通过教学、实习、交流等方式,让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训练较强的科研动手能力,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磨炼克服障碍的坚定意志,强化团队协作沟通配合能力,提升语言思维能力[14]等。从硕士到博士阶段的跃迁,必然是优中选优,如何多出一份申请考核通过的保障,总体归纳为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在综合素质各方面可以优势突出、但不能存在明显短板。

3.2 现行体系下申博择校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硕士生涯伊始就有继续读博意愿的考生,建议提早行动,早日明确所要报考的院所和导师,将目标院所的申请条件作为奋斗目标,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英语水平、科研成果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产出和培养,力争早日拿到入场券。

对于硕士毕业将近才有继续读博意愿的考生,建议详细对比各招生单位的申请条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够跨越“门槛”的报考单位。

对于有意愿去国外继续攻读与草学内容相关博士学位的学生,首先要有明确目标院校或方向,时刻关注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提前准备,并在硕士阶段做好以下3 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托福、雅思或GRE 考试成绩;二是注重研究能力训练,在研究方向上提前准备,并尝试发表高水平的英文学术论文。三是提前建立沟通联系,与校方或教授就申请入学、研究方向与思路等提前沟通。此外,建议这部分学生尽量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渠道实现夙愿以减轻家庭负担。

3.3 博士“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思考与反思

相较于传统招考方式,“申请-审核”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招考理念、选拔机制、管理体制及选拔方式4 个方面[11],不仅关注申请者过往的学习和科研经历,而且着重考察未来的研究计划以及综合素质,有效弥补了传统招考方式的不足,扩大了招生的生源范围,丰富了考察方式,提高了生源质量,突出了导师的主导地位[15-16],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双向选择,增强了选拔性考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意义和优势十分明显。同时,由于取消了初试环节的笔试以及招生权力的下放,“申请-审核”制也存在申请条件的制定不够合理、考核制度和内容不够科学、录取标准更加主观化、缺乏配套的监督保障机制、增加了权力寻租的现象等问题[3,11]。

中国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招生从破冰试点到现在已有20 年,但全国较大范围内全面铺开仅仅5 年左右,草学专业最早由中国农业大学于2013 年开始试行,大多数院校自2018 年才开始实行,四川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和宁夏大学等高校仍然实行“申请-审核”制 + 公开招考的“双轨制”招生制度,因此,传统招生惯性的延伸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性使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3.3.1 优化组合模式下的积分准入制

目前,“一测两审”模式(初审准入性标准以及复试的“笔试 + 面试”组合方式)[17]在全国高校“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中比较常见,草学领域15 家“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单位中的10 家单位采用该招生模式。申请者首先要达到“准入性水平”,即“门槛”,才能进入复试的“两审”环节。就外语水平证明而言,草学专业有10 家招生单位实行“弹性准入制”,即申请者外语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也可以以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组织的英语考试(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有一定时长的国外留学经历(四川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获得境外学历和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发表英文(SCI/SSCI/A&HCI)论文(四川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或者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家三大奖一等奖第一、第二完成人,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排名前三)推荐(兰州大学)等作为替代材料,从而拿到跨越“门槛”的入场券。这种用其他指标来弥补某项指标差距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但如何定量化的将各个申请条件在合理的范围内折算成最终的“准入性”分数,仍然值得深入探索。

3.3.2 创新形式多样的复试考核内容

“申请-审核”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滞后性以及不完善性,往往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一些院校直接将普通招考初试中外语和专业课的考试直接迁移到“申请-审核”制的复试中,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核心,从而忽略了申请者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对于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可以借鉴周伟等提出的“申请-审核”制匿名评价系统进行评价[18];对于复试环节,应以结构化面试为主,辅以一套合理的标准化评分体系[17],尽可能做到对申请者的综合素质进行合理评估。例如可以借鉴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对申请者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即由报考导师给定一组数据及论文要求,考生在24 h 内撰写完成论文。该方法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考核申请人数据处理、科研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弥补了单一面试评价的不足。此外,对于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研究方向,如草学中的草地植物栽培与育种、草原遥感与信息技术等,也可以借鉴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实习考察制度(https://www.imm.pku.edu.cn/xwgg/tzgg/84651.htm)。

3.3.3 探索多方监督的异议申诉机制

绝大多数草学招生单位都在招生简章、“申请-审核”制实施方案(细则)等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纪律要求、违规处理方法及申诉渠道等,但并未就回应的时限做出规定。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申请-审核”制的完整的投诉、申诉和复议制度[17], 就申诉渠道、回应时限、惩戒方式等做出明文规定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接受考生、家长、招生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共同监督。

3.3.4 发掘科研志向坚定的优秀生源

“申请-审核”制节省了考生备考传统考试科目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在其他方面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且各招生单位要求的申请材料大同小异,申请者可以同时申请(报考)多个院校而不用针对不同的院校花费太多精力,导致优秀生源的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各招生单位要转变宣传思路,学科组、研究团队甚至博导要借助院系网站、团队微信公众号、个人微博等平台展示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打通沟通渠道,主动挖掘和吸引优秀生源。

3.3.5 打破传统制约公平的隐形屏障

“申请-审核”制一般包括网上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初审、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择优录取等环节,各个院所就申请条件有不同的规定,但少部分院校在英语或科研成果等方面“门槛”过高,甚至有年龄和“出生”的限制,致使一些人连“起跑”的资格都没有,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部分群体以“申请-审核”制方式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权利,有违教育公平。因此,如何权衡公平与卓越在“申请-审核”制招生中的关系,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博士招生机制仍然亟待深入研究。

4 结论

1)中国大陆现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7 个。

2)草学专业实施“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的单位有15 家,包括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3 所高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 个科研院所。

3)各单位招生实施细则对于申请者的申请条件(国籍、思想政治、申请人员类别、教育背景、前置专业、外语水平、科研成果以及年龄限制)、申请材料(《报名登记表》、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应届证明、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成绩证明、获奖及科研成果证明、专家推荐书、博士研究计划、体检证明以及思想政治审查表)及提交形式(纸质版、电子版)、考核形式(面试、笔试 + 面试)、考核成绩构成比例等要求共性明显却又各有特色。

4)对硕士培养单位应对新形势下“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制度提出了3 条建议:① 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能力。② 注重科研兴趣培养,增加学生科研产出。③重视综合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5)对草学“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改革提出了5 条建议:优化组合模式下的积分准入制,创新形式多样的复试考核内容,探索多方监督的异议申诉机制,发掘科研志向坚定的优秀生源,打破传统制约公平的隐形屏障。

猜你喜欢

院所农业大学申请者
张振、李杰作品
潘虹作品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日本的难民申请人数激增
赴美签证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
我国机械工业转制院所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若干思考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