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 在继发性肾淋巴瘤与肾脏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2-06-29陆东燕丁恩慈胡天鹏沈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淋巴瘤实质影像学

陆东燕 丁恩慈 胡天鹏 沈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天津 300192

肾脏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根据侵犯形式分为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 PRL))和继发性肾淋巴瘤(secondary renal lymphoma, SRL)。其中,PRL 较罕见,SRL相对多见,占结外淋巴瘤的3%~8%,但其常规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征性,可以表现为肾脏结节与肿物或肾脏肿胀,相对于肾脏其他肿瘤,在未知相关病史的情况下,即使是SRL 也很容易被误诊与漏诊[1]。尤其是双肾弥漫性肿胀型病变,亦常见于一些肾脏免疫性疾病(renal immune disease, RID),且SRL和RID 均可以累及多个组织器官,因此在未知相关病史或相关实验室检查不完善、不典型的情况下,两者很容易混淆。近年来,Arimoto 等[2]认为,18F-FDG PET/CT 对多种淋巴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且已被作为多种淋巴瘤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SRL 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并与IgG4 相关性肾病(IgG4-related kidney disease, IgG4-RKD)和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这2 种易混淆的RID 进行对比,以期提高对SRL 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 检查并最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 例SRL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 例、女性5 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期选取了18F-FDG PET/CT 显像阳性,初诊时可疑为SRL,但最终确诊为RID 的10 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 例、女性5 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 组。12 例SRL 患者包括9 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1 例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 例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 例RID 患者包括2 例IgG4-RKD、8 例肾AAV。

纳入标准:(1)PET/CT 检查前1 个月内SRL患者未行化疗、RID 患者未行抗炎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2)PET/CT 检查后2 周内进行了病变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IgG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血清学检查,并经临床综合分析诊断。排除标准:(1)合并有糖尿病、严重肝脏疾病伴肝功能异常;(2)合并有明显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肾盂有明显放射性滞留;(3)PET/CT 检查后2 周内未确诊。

考虑到18F-FDG 经泌尿系统排泄,肾脏受累患者的PET 显像标准很难确定,因此同时选取10 名PET/CT 显像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肾脏相关性疾病史的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肾脏实质对18F-FDG 的摄取水平。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中,男性5 名、女性5 名,年龄(55±10)岁。

所有受检者均于检查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1.2 显像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Biograph mCT 型PET/CT仪,同机CT 为64 排螺旋CT。18F-FDG 由天津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射化学纯度>99%。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禁食6 h 以上,空腹血糖<7 mmol/L。按受检者体质量静脉注射18F-FDG,注射剂量为3.70~5.55 MBq/kg。注射显像剂前及注射30 min 后受检者分别口服对比剂(1.5%碘帕醇)250 ml,临近扫描时再饮纯净水300~500 ml,以充盈胃肠道。注射显像剂后嘱受检者安静休息60 min,排尿后行PET/CT 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股骨近端。PET 扫描参数:三维模式采集,能量窗500~600 keV,层厚5 mm,2 min/床位,共采集6~7 个床位。CT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层厚5 mm、间隔5 mm。应用CT 数据进行衰减校正,迭代法重建,最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CT、PET 及PET/CT 融合图像。

1.3 图像分析

18F-FDG PET/CT 图像由2 位有3 年以上独立诊断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以第3 位主任医师的意见为准。观察和记录所有受累肾脏的解剖学(轮廓、结构、密度)和18F-FDG 摄取(放射性分布和浓聚程度)异常表现,并同时观察比较肾外组织的受累情况。(1)PET 视觉分析:当肾实质18F-FDG 弥漫性摄取异常增高,肾实质与肾盏肾盂18F-FDG 分布界限模糊时则认为存在异常,肾外受累病灶18F-FDG 摄取高于周围正常组织时认为存在异常。(2)PET 半定量分析:在肾脏病变区勾画ROI,尽量避开肾盏肾盂的干扰,计算SUVmax。以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计算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肾皮质的SUVmax。同时测量并计算肝脏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选取肝右叶勾画ROI,范围尽可能地仅包括整个肝脏右叶。分别计算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ratio of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ratio),包括肾脏病变SUVmax/肝脏SUVmean的比值、正常肾皮质SUVmax/肝脏SUVmean的比值。同时测量并计算肾外受累病变的SUVmax。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IBM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 表示。对SRL 组、RID组、正常对照组间的年龄、肾脏病变或肾皮质的SUVmax、SUVratio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RL 组与RID 组肾外受累病灶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SRL 组、RID 组与正常对照组3 组间受检者年龄的比较[(50±15 对60±10 对55±1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01,P=0.183)。

SRL 组和RID 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和腰部不适,其中1 例IgG4-RKD、5 例肾AAV和2 例SRL 患者肾功能受损。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未见特殊不适,肾功能均正常。其他具体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3 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Table 1 Clinical data of subjects in three groups

2.2 肾脏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

2.2.1 SRL 组肾脏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

12 例SRL 患者中,6 例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其中4 例累及双侧肾脏(图1,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确诊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2例累及单侧肾脏;另6 例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图2,双侧肾脏多发结节型SRL,确诊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 可见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表现:(1)4 例表现为肾脏弥漫性不规则肿胀,结构大致正常,肾实质密度增高,密度尚均匀,轮廓欠规则,肾周筋膜增厚、粗糙,伴肾周软组织密度结节形成,其中2 例双侧肾窦及双侧输尿管中上段亦可见受累,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灶,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2)2 例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轮廓规则,结构完整,肾实质密度均匀,肾周筋膜未见异常,肾实质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双肾多发结节与肿物型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内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节或肿块,病灶最大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部分相互融合,位于肾脏皮质或髓质,边界不清,呈等密度、低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其中2 例可见一侧肾脏内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几乎占据全肾,轮廓不规则,正常结构显示欠清晰,肿块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及钙化。所有肾脏受累病变18F-FDG 摄取均异常增高。

图1 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型继发性肾淋巴瘤患者(女性,48 岁,确诊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 显像图 A 为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显示双肾肿胀,双肾及双侧上段输尿管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并可见心脏、双侧乳腺区多发摄取异常增高灶,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摄取异常增高,纵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B 为横断面PET/CT 融合图,显示双肾肿胀,双肾实质、肾窦及上段输尿管内软组织密度灶,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SUVmax=16.26,SUVratio=8.9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C 为横断面CT 图,显示双肾不规则肿胀,肾实质密度尚均匀,肾周筋膜增厚,双侧肾窦及上段输尿管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腹主动脉旁可见淋巴结。FDG 为氟脱氧葡萄糖;PET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UVmax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ratio 为肾脏病变SUVmax/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Figure 1 18F-FDG PET/CT images of a patient with secondary renal lymphoma appearing as diffuse nephromegaly of bilateral kidneys (female, 48 years old,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图2 双侧肾脏多发结节型继发性肾淋巴瘤患者(男性,58 岁,确诊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 显像图 A 为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显示双肾多发异常高摄取结节(右侧为著),双侧颈部、肺门、纵隔、腹部、右侧盆腔、右侧腹股沟区多发异常高摄取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B 为横断面PET/CT 融合图,显示双肾实质内多发异常高摄取结节,SUVmax=24.28,SUVratio=14.12,腹主动脉旁多发异常高摄取淋巴结;C 为横断面CT 图,显示双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旁可见淋巴结。FDG 为氟脱氧葡萄糖;PET 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UVmax 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ratio 为肾脏病变SUVmax/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Figure 2 18F-FDG PET/CT images of a patient with secondary renal lymphoma appearing as multiple masses of bilateral kidneys(male, 58 years old,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2.2.2 RID 组肾脏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

2 例IgG4-RKD 患者均为双侧肾脏受累,表现为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型(图3),轮廓欠规则,结构尚完整,肾实质密度略增高,密度尚均匀,肾周筋膜、邻近壁腹膜增厚、粗糙。其中1 例累及肾窦,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灶,并且伴肾周软组织结节形成。双侧肾实质、肾窦和肾周结节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8 例肾AAV 患者亦均累及双肾,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图4),但与IgG4-RKD 有所不同,其PET/CT 图像可见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轮廓规则,边缘光滑,结构完整,肾实质密度均匀,肾周筋膜未见异常。受累肾实质18F-FDG 摄取弥漫性增高,以肾皮质为著。

图3 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型IgG4 相关性肾病患者(女性,68 岁)的18F-FDG PET/CT 显像图 A 为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显示双肾弥漫性肿胀,轮廓欠规则,18F-FDG 摄取弥漫性增高,并可见双侧腮腺、多发淋巴结(双肺门、纵隔内、腹膜后)摄取增高及右肺下叶团块状摄取增高灶;B 为横断面PET/CT 融合图,显示双肾肿胀,双肾实质及肾窦内软组织密度灶,18F-FDG 摄取增高,SUVmax=6.22,SUVratio=3.4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摄取增高;C 为横断面CT 图,显示双肾不规则弥漫性肿胀,肾实质密度欠均匀,肾周筋膜增厚、粗糙,双肾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腹主动脉旁可见淋巴结。IgG 为免疫球蛋白G;FDG 为氟脱氧葡萄糖;PET 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UVmax 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ratio 为肾脏病变SUVmax/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Figure 3 18F-FDG PET/CT images of a patient with IgG4-related kidney disease appearing as diffuse nephromegaly of bilateral kidneys (female, 68 years old)

图4 双侧肾脏弥漫性肿胀型肾AAV 患者(女性,63 岁)的18F-FDG PET/CT 显像图 A 为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显示双肾轻度肿胀,18F-FDG 摄取弥漫性异常增高,并可见中轴骨及脾脏18F-FDG 摄取轻度增高;B 为横断面PET/CT 融合图,显示双肾实质18F-FDG 摄取弥漫性异常增高,与肾盂内18F-FDG 分布界限不清,肾实质SUVmax=15.6,SUVratio=6.07,腹主动脉旁可见淋巴结,18F-FDG 摄取轻度增高;C 为横断面CT 图,显示双肾轻度肿胀,轮廓规则,腹主动脉旁可见小淋巴结。AAV 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FDG 为氟脱氧葡萄糖;PET 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UVmax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ratio为肾脏病变SUVmax/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Figure 4 18F-FDG PET/CT images of a patient with ren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ppearing as diffuse nephromegaly of bilateral kidneys (female,63 years old)

2.2.3 正常对照组肾脏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

健康受检者的双肾形态、结构、密度未见明显异常,18F-FDG主要分布于双侧肾盏肾盂内,双肾实质仅可见少量、均匀的放射性分布,肾实质与肾盂的放射性分布有较明显差异(图5)。

图5 健康受检者(男性,60 岁)的18F-FDG PET/CT 显像图A 为全身最大密度投影图,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内可见生理性18F-FDG 分布,其余体部未见明显异常摄取;B为横断面PET/CT 融合图,显示18F-FDG 主要分布于双侧肾盏肾盂内,双肾实质仅可见少量、均匀的放射性分布,SUVmax=3.38,SUVratio=1.50;C 为横断面CT 图,显示双肾形态、结构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FDG 为氟脱氧葡萄糖;PET 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CT 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UVmax 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ratio 为正常肾皮质SUVmax/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Figure 5 18F-FDG PET/CT image of healthy subject (male, 60 years old)

2.3 SRL 组与RID 组患者肾外受累病变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

SRL 组患者肾外可见淋巴结与多个脏器组织(肺、心包、乳腺、子宫、卵巢、脾等)不同程度的受累,受累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累及脏器瘤体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受累病变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其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RID 组中,2 例IgG4-RKD 患者均可见全身多发大致对称分布的增大淋巴结、双肺多发斑片与结节、双侧腮腺、颌下腺与泪腺弥漫性肿大伴多发结节,病灶18F-FDG 摄取增高,考虑为肾外组织受累。2 例肾AAV 患者伴双肺多发斑片、结节影,其中1 例伴鼻窦部软组织增厚,18F-FDG 摄取均明显增高,考虑为肾外组织受累;另外1 例伴中轴骨18F-FDG 摄取弥漫性轻度增高,5 例伴有脾18F-FDG 摄取弥漫性轻度增高,3 例伴腹腔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18F-FDG摄取轻度增高,考虑可能为炎症的反应性改变。

2.4 3 组间肾脏及肾外受累病变18F-FDG 摄取程度的分析

对SRL 组、RID 组与正常对照组3 组之间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显示,SRL 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显著高于RID 组(21.88±12.04 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 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max=3.23±0.39,SUV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

SRL 组与RID 组肾外受累病变的18F-FDG 摄取比较结果显示,SRL 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 摄取SUVmax显著高于RID 组(27.67±15.09 对7.55±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

3 讨论

肾脏病变分类复杂,结合临床及常规CT 增强或MRI 增强检查多数可以确诊,但一些弥漫性、多灶性病变常常因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或不典型,往往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且因造影剂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充分评价其安全性。肾脏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分为PRL 和SRL。PRL 罕见,SRL 相对多见,但其肾脏受累的常规影像学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征性,可以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单发或多发肾内结节与肿块等。即使是SRL,在未知相关病史的情况下,诊断的准确率亦不高。虽然有文献报道SRL可以占到淋巴瘤的30%~60%,但其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仅为1%~8%[1]。

18F-FDG PET/CT 结合了功能学和解剖学的显像优势,可以为疾病的综合评估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后的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是淋巴瘤[2]。此外,其还可以帮助定位炎症和感染部位,为一些炎性疾病活动性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结节病、血管炎和类风湿性疾病等[3]。由于18F-FDG 经泌尿系统排泄,18F-FDG PET/CT 对肾脏病变的检查会出现假阴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呋噻米利尿并延迟1 h 后再次局部显像以提高阳性诊断率。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恶性程度增高,以及炎性病灶活动性的增加,其阳性诊断率亦明显提高。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F-FDG PET/CT 对肾脏病变的诊断和评价仍有一定的优势,且不可被取代[4-5]。

18F-FDG PET/CT 在淋巴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绝大多数肾脏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18F-FDG代谢异常增高是其典型表现之一[6]。淋巴瘤以单一细胞堆积为主,形成软组织密度团块,瘤体内细胞密度较高,富含液体的间质成分少,因而肿瘤密实、均匀,坏死、出血及钙化少见。如肿瘤细胞沿着肾脏间质组织支架呈浸润性生长,则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但基本形态、结构尚保持正常。SRL患者肾外多有淋巴结受累,常为多发显著肿大或融合成团的淋巴结,可分布于全身各处,此外可合并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的受累,受累部位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受累范围有时较广泛,受累部位18F-FDG摄取异常增高。本研究的12 例SRL 患者中,包括9 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1 例B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 例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8F-FDG 摄取均异常增高。其中6 例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 例表现为肾多灶型,即肾多发结节或肿物型,所有患者肾脏受累均较明显,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组织受累,累及部位不定。

以往文献报道,双肾弥漫性肿胀多是良性病变的表现,如炎性或免疫性疾病,但亦不能排除恶性,如肾脏淋巴瘤[7-8]。此外,恶性淋巴瘤常常发生在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基础之上,可能与一些相关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失调等有关[9]。此时需提高警惕,注意这两类疾病的鉴别。IgG4 相关性疾病是近年来新认知的一种累及多器官或组织,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IgG4 水平升高及受累病变内大量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并最终导致其硬化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10]。据报道,近1/3 的IgG4 相关性疾病患者肾脏受累,称为IgG4-RKD[7]。IgG4-RKD 主要累及肾皮质,多表现为肾实质弥漫性肿胀或皮质内圆形或楔形病灶,少数可呈局限性实质内的肿块或肾周肿块,增强CT 为强化减低区,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偶见肾窦及肾盂受累[11]。AAV 是以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系统,以肾、肺损伤最多见,也常累及颌面部器官、皮肤等[12-13]。肾脏虽然最易受累,但常规影像学检查常常仅能发现双肾肿胀,诊断困难。

因此,本研究我们选取了以双肾弥漫性肿胀为主要表现的RID 患者,包括IgG4-RKD 和肾AAV,与SRL 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18F-FDG PET/CT对其鉴别诊断能力。通过18F-FDG PET/CT 显像,我们发现这两类病变的肾脏受累表现虽大致相似,但亦有一些差异。本研究所有AAV 患者受累肾脏均表现为肾脏弥漫性肿胀,轮廓规则,边缘光整,肾盂及肾周均未见异常,肾实质放射性摄取弥漫性增高,以肾皮质为著。SRL 组中少数患者(2/6,33.3%)的肾脏受累表现与肾AAV 相似,大部分SRL患者(4/6,66.7%)受累肾脏表现与IgG4-RKD 相似,表现为受累肾脏不规则肿胀,肾周筋膜与邻近腹膜增厚、粗糙,可伴有肾窦及肾周受累,且SRL 肾周受累常较明显,并可见输尿管受累。所有受累病灶的18F-FDG 摄取均明显增高。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SRL 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均明显高于RID 组。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SRL 组与RID 组肾外受累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各具特点,更有助于两者的鉴别。SRL组患者肾外可见淋巴结与多个脏器组织不同程度的受累,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可多发淋巴结融合成团,分界不清,受累病变18F-FDG摄取异常增高,受累部位分布无明显规律性;RID 组患者亦可见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受累,但其多累及一些常见好发部位,例如肾AAV 最常伴有鼻窦部软组织和肺部受累,IgG4-RKD 均伴有唾液腺的受累,受累病变18F-FDG 摄取不同程度增高,但常显著低于SRL的摄取程度。这些与文献报道相符[13-14]。因此,我们可以借助PET/CT 全身显像的优势,根据病变全身受累表现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此外,本研究SRL 组中,有6 例患者表现为双肾多发结节与肿物型,18F-FDG PET/CT 可见受累肾实质内多发结节与肿块,病灶最大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边界不清,呈等密度、低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对于肾内多发结节型病变,临床上主要需与转移瘤进行鉴别,后者PET/CT 多可发现原发灶[15],此时鉴别不太困难。但当受累肾脏表现为单发肿块时,常常需与肾癌相鉴别[16]。因为淋巴瘤患者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增高,所以当已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发现肾脏单发肿块时,亦需排除合并肾癌的可能[17]。我们发现淋巴瘤肿块多密实均匀,无坏死及钙化,受累肾脏结构破坏多不明显,大多数病灶的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而有研究结果显示,肾细胞癌肿块较大时常为混杂密度,伴有坏死、囊变及钙化,受累肾脏结构破坏,常显示不清,增强CT 检查肾癌动脉期明显强化,PET/CT 检查多数肾癌18F-FDG 摄取常常不高[18],这些均有助于鉴别。

综上,SRL 患者18F-FDG PET/CT 可表现为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或肾脏弥漫性肿胀型,病变多密实均匀,18F-FDG 摄取异常增高,且多数患者常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尤其是淋巴结,受累病变的分布无特异性。SRL 这些独有的PET/CT 表现有助于与本研究的2 种肾脏免疫性疾病(IgG4-RKD和肾AAV)相鉴别。但因各组样本量较小,尤其是2 种RID 样本数目比例欠佳,我们主要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得出的结论不免存在偏倚。因此,有待大样本、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对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进行修正。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陆东燕负责命题的提出与设计、论文的撰写;丁恩慈负责图像的采集与分析;胡天鹏负责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沈婕负责论文的修订与审阅

猜你喜欢

淋巴瘤实质影像学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照猫画虎
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 “沉默干部”的五种面孔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例说追及问题的解法归类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