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散手”

2022-06-29罗永平

少林与太极 2022年4期
关键词:拳术搏斗套路

◎罗永平

太极拳是实战搏斗的技艺,自400 年前创立之初就是如此,实战大家杨露禅、武禹襄、陈发科、陈照丕、陈照奎等闻名遐迩。只是,当下太极拳实战搏击,被一些所谓“大师”搅和得颠倒黑白,真假不分。

太极拳技击是什么?是推手?非也非也!

是散手、散手、散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是,目前讲到太极拳技击,绝大多数说是推手,从组织的推手比赛可见一斑。殊不知,推手只是训练太极拳技击听劲、化劲的一种方法或手段。

推手听化劲,打手练熟技,散手是目的。

我们不能只推手、打手。若停留在推手阶段,散手实战时则手忙脚乱,无法应敌。

太极拳的散手现在几乎很少有人问津,其训练方法或方式也鲜见。笔者根据师传及自己多年交流、教学体悟,在太极拳散手方面有所体悟和实践,略谈一二与大家分享。

(一)

散手,亦称太极散手,相对推手、打手而言,系指太极拳徒手对抗搏斗。一般说来,太极拳技击经过推手、打手阶段的训练,就该进入对抗搏斗的散手阶段,这是太极拳术最后的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真正的功夫或技艺就体现在这个阶段。

许多人将散手和“散打”混为一谈。“散手”“散打”都有一个“散”字,虽有联系但有较大区别。“散打”是现代意义上的称谓,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格斗项目,常由直拳、摆拳、勾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散打没有套路训练,只有单招和组合,见招拆招。

“散手”,应该说是太极拳对抗搏斗的专用术语,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对抗,是与单人、多人或兵器的搏斗。它运用掌、拳、肘、臂、肩、膝、腿、胯等“浑身处处都是手”的部位攻击防卫,采用踢、打、跌、拿、放的技法,体现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理,在对抗搏斗中不讲花架子,只讲打赢实用。它是太极拳套路、推手、打手各项训练“脱规矩”的综合,是太极拳技艺水平的直接体现。

打开“民国”时期前的各种传统武术书籍,或学练各种传统拳术,无一例外都会讲到对抗搏斗。从古至今的武侠小说,也都是以对抗搏斗为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欣赏,金庸小说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顶尖高手武艺巅峰的华山论剑,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段誉的“六脉神剑”、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南帝的“一阳指”、鸠摩智的“小无相功”等,都使练武之人心向神往。

太极拳界的宗师、大师也都是以他们传奇般的对抗搏斗技艺名扬天下,深受太极拳人的尊敬。陈长兴“牌位大王”,凡近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杨露禅“杨无敌”,打遍天下;陈发科“拿、打、跌、放”哼哈立判;陈照奎“拿、跌、缠丝”令人胆寒等。陈王廷的《拳经总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打手歌》,武禹襄的《打手要言》《四字秘诀》,李亦畬的《五字诀》《撒放秘诀》,陈微明的《太极拳的散手用法》等,无一不是对抗搏斗经验的总结和技理的指导。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不仅将对抗搏斗技法和理念散写于各拳势中,他还写了《太极拳用说》《界限》《争走要诀》三篇文章,专门阐述太极拳对抗搏斗的战略战术、技法要求等。

这些说明了一个道理:对抗搏击、功夫技艺是中国武术的初心,当然也是太极拳的初心。

(二)

散手,要求太极拳练习者在招熟、懂劲的基础上,无任何限制,与任何拳术徒手对抗搏斗。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招术要熟练。

对于太极拳的招术不说烂熟于心,起码也要不假思索。笔者将陈式太极拳大架83 式260 余个招术提炼归纳为54 技式150 余个招术,这些招术要反反复复地进行对抗训练,以至条件反射,不假思索。

第二,要懂劲。

懂劲,是太极拳技击的专用术语,是指通过“听劲”察知对方动作的路径、速度、力量大小及变化而应对,进而克敌制胜。怎样才能懂劲?王宗岳说得很清楚,“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招熟与懂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招熟离不开懂劲,是懂劲的载体;懂劲离不开招熟,是招熟的主体。而且随着招术的逐渐熟练,越来越要求懂劲,也就是说,懂劲成就招熟,招熟依赖懂劲的程度和水平,以至无招无术,从心所欲。

第三,无限制。

现代对抗搏击比赛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一为体现公平,二为保护参赛选手的人身安全,比如头部、裆部、喉部等不可攻击,这无疑是需要的也是应该的。太极拳散手的初心是无限制的,那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生死搏斗的需要。笔者在训练弟子时,任何攻击部位都要讲清讲透,尤其是劲路要讲清讲透,当然只是点到即止。

第四,要与任何拳术对抗。

太极拳散手不能也不应该只与练太极拳者对抗,而是要敢与任何学过拳术的任何人徒手对抗,甚至与没有学过拳术的、打“王八拳”的人过招。笔者曾与练过拳击、练过摔跤、练过红拳及其他拳种的拳友或来访者交流切磋,也与社会上各色人员过过招,受益良多。

太极拳散手承接推手、打手的沾连黏随、引进落空等技法,触觉灵敏,反应迅速,应见手即进,即化即打,动作螺旋圆转,接触点要冷脆弹发,举手不得留情。尤其重在接手打开对方门户,登堂入室,劲力生猛,或震撼、或穿透、或渗透,其接触点一般都会有响声,这叫“掌起响连环”“一响我便赢”,达到“得机得势应重创”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散手是检验太极拳实战功夫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打手,更不是推手!

(三)

任何肢体语言都体现着艺术气息和美的感受,舞蹈、体操、技巧等是这样,太极拳散手也不例外。

中国武术大多数拳种都有对练,对练就是将本门拳架套路中的招术按照预定程序编排的攻防格斗套路,对进一步理解拳术套路中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有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武术讲究实打实用,套路是花拳绣腿。其实不然,拳术包括器械的套路自古有之,虽然套路何时出现无从考究,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套路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无论是拳术还是器械,都是先有散招或散打,后有套路,这是中国武术发展史所能表明的。因此,古已有之的传统套路绝不是花拳绣腿,而是各拳术若干杰出人物将实战搏斗中的实用技法总结归纳,有机编排,组成套路,既为平时训练之用,又能增强体质体能。

当然,套路终究不能实战,上阵御敌依然要散势应对,如按套路御敌不是傻子就是呆子,这叫“练时有定势,用时无定法”。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这里的“势势相承”是讲散势编排成套路,“变化无穷,微妙莫测”是指上阵御敌散势招术实战的效果。因此,套路为实用而设,实用依套路训练,这就是传统套路与实战的辩证关系。至于现代武术套路的高、难、飘动作与实战是否相关,那是另外的话题。

现代以来对练已经成为武术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套路动作已不限于任何拳种门派。对练一般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的,其有三种练法。一是徒手对练,就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对练套路,这类对练最为普遍。二是器械对练,就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械对练、短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等。三是徒手与器械对练,就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武术对练实战气氛逼真,动作熟练,方法准确,配合协调,观赏性强,受到习武者的广泛喜爱。尤其是武侠功夫影视作品,运用影视制作技术,将对练套路制作得更为逼真,并予以夸张化、飘逸化、现实化,优于武侠小说中文字描述对抗搏斗产生空间遐想的艺术美感,更容易产生强烈、直观的艺术冲击,美的享受油然而 生。从20 世 纪70 至80 年 代的《猛龙过江》《精武门》《少林寺》,及以后的《射雕英雄传》《卧虎藏龙》等一系列功夫武侠影视作品,无一不体现中国武术对练(打)之美,无一不是艺术之佳品。

太极拳散手,虽然同样属于拳术的对练,但它不像其他拳术套路单练后可直接进入对练阶段。太极拳散手,它从推手开始,进而打手,进而散手,这是其一。其二,其他拳术一般都是以刚对刚,以刚克刚,以快制慢,以强胜弱;而太极拳散手则是以阴对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先至。因此,太极拳散手更有韵味,更有美感,更有艺术范儿。讲述杨露禅偷学拳事迹的《神丐》《太极宗师》等影视作品,就深刻地反映了太极拳散手的艺术魅力。太极拳散手有三美,即阴阳之美、三节之美、雕塑之美。

阴阳之美:“一阴一阳之谓道”,洪荒宇宙无处不是阴阳。太极拳尤其讲究阴阳。拳架套路有阴阳;推手、打手你来我往,你阳我阴,你阴我阳;散手对抗阴慢先阳至,弱阴克强阳。两人对抗,不论推手、打手、散手,都是一个球体,阴阳互为其根,走弧划圈,螺旋缠绕,负阴抱阳,观看者赏心,对抗者沉湎,美感悠悠然。

三节之美:关于“三节”的问题,陈长兴在《十大要论》里已经讲得很清楚。大千世界,许多哺乳动物都呈“三节”,尤以猫科动物诸如老虎、狮子、豹子见长。君不见其在追捕猎物时的奔跑,三节分家、线条优美、周身协调,捕捉猎物瞬间前肢的节节贯穿,将猎物牢牢控制于爪下不得逃脱。这是大自然赐予动物世界之美,我们由衷赞叹。若不及、若过于,则时间、空间、力度不协调,无法节节贯穿,猎物往往幸运逃脱其爪下。太极拳散手对抗,如同猫科动物捕捉猎物,其三节必先分家,才可节节贯串地致胜一击。其间的美感我们也会由衷赞叹。如“懒扎衣”技势中的“翻手为云”招术,“前蹚拗步”技势中的“迦叶拈花”。

雕塑之美:雕塑,是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雕塑者的审美感受、情感和理想。其实,太极拳也有雕塑的美感,只不过是人体塑形,而不是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它既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也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

太极拳的雕塑美感,在套路、推手、打手、散手的各个阶段都可产生。套路中的定势,如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的单鞭、白鹅亮翅、披身捶,二路的煞腰压肘、连环炮等拳式的定势,都是极富美感的定形。关于陈式太极拳套路的艺术,著名拳师马虹曾经赞许是“力的旋律,美的造型”,有着“对称美、节奏美、开合美、螺旋美、轻沉美和意境美”。

同样,在打手、散手中,运用十三式技法将对方采捋、挤靠、掷放或致对方被拿、跌扑等,其自身只要停滞不动,其身形就是塑像,是一尊武艺搏斗的塑像,也是具有时间、空间的雕塑之美。一般来说,只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也就符合了人体力学的原理。笔者已尝试无数次,大家不妨试试。我们应该敬佩古人,他们不仅创造了技击的太极拳术,也将太极拳散手技术上升为艺术,有了艺术的气息、韵味、美感,使得散手对抗和交流切磋成为“散手的艺术”或“艺术的散手”。

(四)

但凡练过几天武术或其他搏击术的人大多希图与人较量,尤其是年轻人。说来也奇怪,不习武也不会动与他人较量的念头,只要习武没几天,就想与人过过招了。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学了几天三脚猫拳技,总要试试自己学的功夫管不管用嘛。同样,太极拳者学练了几天推手,也想去找人试试,以检验自己的推手功夫练到何种程度了。目前,推手的交流比较普遍。

说到切磋推手,这就使笔者想起旧时武林“踢场子”的陋习。“踢场子”也叫砸场子,大多是当地练武之人向来到此地的卖艺人故意找碴寻衅,搅散其卖艺场所,故而有“踢场子”的说法。之后,凡是到教习、传授武术拳场挑衅滋事或专门向名家高手挑战的行为,都归于“踢场子”一类。笔者少年时代曾随师兄们也干过这类事。

古有“文人相轻”之说,其实,武人也有“武人相轻”的说法。文人自视清高,看不起他人;武人之间相互诋毁,争强好胜,则“踢场子”时常发生。现代以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类事件很少发生了,民间的交流、切磋已是常态。但,交流切磋也应遵循一定的“规矩”,这就是现代武人交流的“文交”和“武交”。

“文交”,就是双方见面后,先各自交谈门派沿革、历史掌故、上辈名人,以彰显辈分高、影响力大而令对方丢脸。及后,可交流本门拳术的拳理拳法、技击门道,太极拳者就要讲述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技势招术等,看谁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如此可“文比自惭”矣!

“武交”有两种形式,即“演练”和“试手”。

“演练”,就是各家拳术套路展示。太极拳者上场展演一下太极拳,看看功架、功力、攻防技术和神韵,由此可以看出谁的拳术水平高、功夫好。

“试手”,就是动手比试较量了。在“文交”和“演练”的前提下,双方意犹未尽,就可以比试比试了。这在太极拳界比较多,主要体现是推手,因推手是不容易伤人且较文明的武艺较量。双方搭手摸劲,进而听劲、化劲互推数下,一般交流切磋到此为止。有时会进入打手阶段,此时,双方拳技高低、功夫强弱便知五六,“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嘛。闹红脸,甚至“踢场子”的意图和事情已经很少很少了。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交流切磋止于“推手”,而往下延续的“打手”就比较难了,更遑论“散手”。因此,我们说“推手容易打手难,散手更是难上难”。目前,演练太极拳套路,适当推手摸劲,或自己本门弟子打手、散手演示,向对方“秀肌肉”式的“武交”看来是比较好的方式。笔者自身和带领弟子如此交流切磋数次,效果良好。

其实,大家想想,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民间,真正散手交手甚至殊死搏斗的有几宗?即使清代镖局的镖师走镖也不是整天生活在打打杀杀之中,何况还有明镖、暗镖、硬镖、软镖等方式。镖师们大多希望通过“软镖”的方式走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以“硬镖”方式依靠动手比武或干脆武力解决。因为镖局是以保护货物平安到达目的地为前提的。镖师不走镖时,他们的任务就是练武练功,长武技、增功力,有武功为后盾,走镖才有底气和胆气。情同此情,理同此理,笔者也是带领弟子们从难从严进行打手、散手训练,让他们打手、散手时更有底气和胆量。

在与他人交流切磋“武交”时,演练的拳架套路以及推手、打手直至散手,首先使他人敬畏三分,产生威慑效果。因为,打手、散手者必定是少数,而且大家都知道散手实战才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灵魂在你体内,他人必将忌惮,你自然气壮!

由上所述,太极拳散手能打,而且应该打得很好。然,目前在多数人眼中,太极拳不能打,其因素多样复杂,笔者认为有五。

一,当今社会已经失去靠武术搏击生存的土壤。

二,散手虽存在于民间武林,而当今的民间武林也不需要也没必要运用散手的方式去解决武林纠纷或事项,故而推手较普及和广泛。

三,检验民间太极拳者水平高低、功夫好坏大多以推手,至多以打手水平为评判标准。

四,民间的散手者一般不可能像专业格斗搏击运动员那样训练,其体能和实战氛围都不如从事专业格斗搏击运动和赛事的运动员。

五,练太极拳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追求的多是锻炼身体、健身养生。

可喜的是,2018 年8 月5 日,陈家沟举办了“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期间举办了名为“中外对抗赛”实为太极拳散手的对抗自由搏击的比赛,共有5 对选手参加比赛,以太极拳选手完胜而宣示太极拳是能够打的。但问题是,第一、场地同拳击场地,第二、双方都戴有拳击式拳套,第三、比赛只呈现击、打、踢、摔技法,比赛方式还是如拳击、散打类比赛。或许是规则的限制,或许戴着拳套无法施展,这次比赛还是看不出太极拳技法的运用,没有达到太极拳散手的预期。

虽然如此,我对此还是鼓励点赞,毕竟在陈家沟举办这样的比赛是有益的尝试。笔者以为,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认真探讨,专项设计,恢复散手。在“武林大会”的基础上,国家层面要重新规划设计,可否将目前的太极拳“推手比赛”改为“打手比赛”,并在此基础上专项设计组织“散手比赛”,以此激励民间的太极拳技击爱好者向往“真枪实弹”。若此,经略数年,成果必现,则乃太极拳幸事、武林幸事矣。

猜你喜欢

拳术搏斗套路
拳术论
密林深处的搏斗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一只与狼搏斗的鹿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
浅谈长拳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石头拳术秘诀(六)
你,感动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