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6-29范丽萍
范丽萍
摘 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为加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106-0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缓解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这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培养本土化优秀教师”[1]。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教师建设背景下,研究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政教育基础
鄉村振兴战略对于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在新形势下,加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乡村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思政课教师利用好自媒体工具,有利于思政课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长久实施打好思政教育基础。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思政课教师可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教书育人。自媒体实时化的特点也启发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一些网络用语,部分教师持反对态度。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当下在学生群众中广泛使用的网络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乡村思政课教师要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学时效,以优质的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二)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促进乡村文明发展
1.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将乡村教育现代化视为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2]。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优势与特色,开发独特的乡土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力量。加强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方面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案例更贴近现实,利用好乡土资源,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加深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设置实践环节,可以亲近自然,增强学生对乡土的热爱。促使乡村思政课教师持续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促进乡村教育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2.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及乡村文明的发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国的发展状况,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乡村思政课教师勇担历史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建立浓郁的教育环境,其次要让学生参与到环境的创建之中。校园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活动很少,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健全,也未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引导教师从家国情怀的培育着手,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使学校的思政教育力量延展到家庭,家庭扩展到乡村,从而促进乡村文明的发展。
(三)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力量不可小觑。中国虽然目前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仍需时间[3]。很多生长于农村的教师想在城市扎根,走出家乡。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使共同富裕观念深入乡村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及时倡导共同富裕的思想,激发教师拥抱乡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同时,需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坚守本心的思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思政课教学也需要创新,我们需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当下的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家乡需要思政课教师们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及形式,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讲授。教师在课堂知识讲授时,可以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在教材知识讲解的同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配备不足
目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岗位选择上,大多数教师倾向于城市岗位,一方面是考虑个人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是考虑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乡村学校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相对来说都是匮乏的,很多人有想法将子女送入到更高水平的学校就读。乡村学校不仅面临着教师人才的流失,也需要应对生源的流失。教师编制考试后,失去优先选择权的教师往往只剩乡村岗位可以选择,在竞争压力大的选拔考试下,教师也会如期报道,同时也会考虑后期的岗位调动问题。这与乡村学校的生存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交通方面,乡村学校距离城区较远,上下班的时间成本较高,所以很多教师选择寄宿在乡村学校,周末放假回归家庭,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家庭责任的缺失。在生活方面,乡村学校的条件较差,无法满足部分教师追求的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乡村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岗位较少,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需要的岗位也少。教师招聘考试大多以县为单位选拔人才,但是每年的招聘考试往往只有极少的思政课教师岗位,而且在招聘条件上不限制专业,这不仅会增加竞争压力,而且会导致上岗的思政课教师基础性理论水平不一,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同时,在学生日后选择专业和就业岗位时,不会倾向于思政课教师岗位,这也不利于思政课教师的持续发展。教师招聘的岗位少,不代表乡村学校有充足的思政课教师資源,除了教师招聘考试外,还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定向岗位以及学校面向社会聘请教师的机会。聘请教师的工资往往只有正式编制教师工资的一半,而且没有保险等福利待遇。乡村学校的聘请工作开展不顺利,但是学校又缺乏思政课教师的岗位,学校很可能会采取一名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的办法。
(二)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很多乡村思政课教师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很多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启发性明显不足。教科书内容固然重要,但注重讲授启发性的内容才行之有效。学生更愿意接受知识点的深度剖析,以及与原来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乡村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自媒体软件。首先,学生在网上浏览信息时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娱乐信息上,遇到与学习、思政相关的信息便会自动忽略,更喜欢非主流媒体推送的文章,很少精细阅读主流媒体的推送。其次,网络上各种想法相互碰撞,学生有可能接受部分极端的想法,况且时代的改变,也让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拥有超前的思想,质疑家长和教师向他们传播的正能量。他们认为,他们接收到的价值观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反差,所以内心更加抵触思想教育。对于接收到的新信息也不会深入研究去证明其客观性。另外,当代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抗压能力差,学业任务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往,他们更希望获得他人的称赞与认同。若出现较多心理问题,需要加以疏导。从以上问题看,乡村学生需要正确思想的引领,才不会轻易受主观主义的影响,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从教学形式来看,乡村思政课教师多以文字叙述为主,少有其他形式。而且乡村思政课教师只局限于课堂传授方式进行,而忽视了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
(三)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自我效能感不强
1.缺乏学科建设意识。乡村思政课教师大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学科建设意识。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教师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平参与学科建设,便只注重教学。尤其是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乡村思政课教师,经验丰富,但是基础理论薄弱,未将教学经验形成丰硕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教学经验不足,无法在学科建设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思政课内容上的交流,因此学科建设长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2.学生及家长不重视思政课。在农村地区,家长和学生格外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的教育,把思政课置于从属地位。即使是学生在思政课上表现不佳或者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家长也不会给予过多的关注。片面地认为只要多背诵,思政课就可以得高分,忽略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教师个人发展意识淡薄,缺乏晋升机会。教师定编定岗,是公认的稳定的职业,教师没有失业的担忧,尤其是处于乡村的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不强,没有获得感,很少会花费精力在提升个人能力上,甚至部分乡村学校对于课程效果没有长期的评价机制,教师存在消极教课的问题。另外,乡村地区缺少集体教学培训,乡村思政课教师也不愿参加集体教学培训。他们认为集体培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师没有实质性的收获。“由于乡村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数量较少,即使思政课教师能够通过职称评审,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职称,也难以获得与职称相对等的工资绩效。”[4]晋升机会的缺乏,也导致教师发展意识淡薄。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政府出台提升教师待遇的政策,改善教学条件,拓宽引进渠道
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提升教师的生存条件着手。提升教师的待遇,给予深处乡村的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改善教学条件,引进数字化技术,开展智慧课堂。在乡村思政课教师引进方面,要扩宽引进渠道,根据学校需求增加教师编制岗位,利用好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渠道,积极选拔高素质人才。
(二)建立思政课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思政课培训制度,可以邀请专家指导,组建培训小组,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要创建乡村思政课教师教学考评机制,建立考评体系。在学校内部创建领导小组,学生在课后对本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安排优势不同的教师进行随机听课,找出每位教师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议,根据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分数,为教师评定等级。同时制作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况的打分系统,由任课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发布,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学校在学期末遴选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师以及优秀课程,在固定时间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鼓励教师提出新的观点与看法。
(三)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乡村学校的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的机会,这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实践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学校应提供实践机会,引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录制某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劳动,剪辑成完整的视频,供学生观看,然后就近设置实践教学,带领同学们深入乡村,进行调研。另外,可以让师生利用寒暑假在家乡所在地村委会进行志愿服务,进一步与农民打交道,深度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这些行为都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也可以在课程考评中设置参观活动环节,并要求师生共同书写实践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教育作用,在学生参观之前,教师要详细讲解红色知识,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参观时加深情绪体验,引发深入的思考。
(四)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内驱力
问题意识是提升乡村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内驱力的第一步,需要引导教师发现个人存在的问题,在研讨、培训中进行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个人教学情况,因为应试考试状态下的教学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只有当强烈的对立信息出现时,教师才会产生困惑感,进而找寻问题所在。事实上,这种情况便属于批判性思维的缺乏,由此也会导致拥有错误行为而不自知。另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也要保持客观评价事物的态度。在产生疑惑以后,追根溯源,采用正确的方法,提升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泽平,黄媛玲.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8):65-70.
[2] 赵鑫,涂梦雪,王安娜.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课程资源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20,(2):140-147.
[3] 王太明,王丹.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J].求实,2021,(2):51-69.
[4] 黄秀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