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2022-06-29张震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张震宇

摘 要:精准扶贫简单来讲,就是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人口。重视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有效提升,主要内容是挖掘优势潜力;重视自治,强化合作,促进农村贫困群体持续生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整合资源优势。进而持续完善农户精准脱贫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是联系实际情况,在国家正式保障制度之外,帮助农户建立起更完善的社会性支持网络;二是注重本土化思维的有效引用,从而合理嵌入既有民政系统的“实际社会工作”,通过优势视角的充分利用来将社会传统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适合的“本土社会工作者”,也就是当地村庄中的一些精英人物,让这些精英人物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更专业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社会支持网络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025-03

对于精准扶贫来讲,社会工作参与主要指的是构建精准扶贫政策的双向合理,从而逐渐形成不仅有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导,还拥有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新局面。社会工作参与到精准扶贫,不仅能够使得政府主导的科层制弊端得到合理改善,也能够从救助个案的狭隘精准中解放出来,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加强对贫困人群、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相互关系的密切关注。同时,也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从中浅层参与到深度介入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社会环境影响精准扶贫的指标体系

(一)农民个体文化心理

从个体文化心理这一层面来讲,要注意的是引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塑造出建立在血亲关系上的思维方式、行动原则,能够为中国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透彻理解提供基本导向;且在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下,各地区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接受各种新颖的思维方式,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来生活。在自给自足这一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通常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延续个体生命去创造的诸多财富,这一文化模式下,“贫穷”这一概念是无法产生的。靠天吃饭、祖先崇拜这一文化模式能够实现对传统农耕生产的全面适应,稳定性、循环性也是农民世界极为显著的特征[1]。

从某一角度来讲,“贫穷”这一产物是在现代产生的。在获得科学理性指导后,现代社会在理解现实时,通常都喜欢引用量化的统计指标,在衡量生活时,引用的标准也越来越单一,且大多会结合人均年收入情况来判定是否贫困。由此,国家政策、社会舆论中间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贫困”群体。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贫困”也逐渐成为了这一群体的标签,在面对国家或是社会一些机构提供的“帮扶”时,其中的成员一般都是被动地去接受。其原本平静的生活虽然被改变,但在此过程中还是需要重视并不断加强自我认同机制的构建。

在农村贫困治理过程中,社会工作组织要想把握时机,顺利且有效地介入其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社会快速发展中,个体农民面对的是怎样的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哪些应给予精准把握,对这种民情可能导致贫困治理中产生的文化心理问题做出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在具体开展中,会从更专业的角度,以更科学的工作方式,着重围绕这一文化心理变迁,努力地引导更多农民正确地认识全新的自我身份,并通过这一路径来不断完善个体生活,加强国家发展之间的桥梁建设。

(二)城乡二元格局下的村庄运行机制

要想确保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情况的准确理解,还是需要思考城乡之间在发展中存在哪些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特别是一些地区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留守”群体问题,还有农业产业化、农民工现象等诸多问题,都与城市各阶段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寻找赚钱养家的机会,再加上通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农民自身生活保障能力逐渐弱化,出现了农村财富外流等现象,这也是一些农村贫困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一部分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村贫富差距。还有就是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农村可依靠的公共资源快速减少[2]。因此,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格局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极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在化解城市发展风险,以及社会制度维系上,村庄发挥的“稳定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要重視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就要基于此来进一步加强农户贫困状况和城市化,以及市场化背景之间的密切联系。除了要结合这一背景,对农民致贫的原因做出快速、准确的查找,还要从中明确摆脱贫困面临着的挑战。

(三)村庄社会权利结构变迁

乡村政治的中心是乡绅。在农村社会中,绅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占据的分量比较重,同时还具有道德解释权和评价权,以及不可忽视的经济实力。乡绅在有效贯彻国家意图,清晰、及时表达民众诉求过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中间桥梁。而在绅权慢慢被瓦解之后,以往实施的立体权力结构也逐渐地转变成了向平面化方向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各地农村都涌入了诸多市场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权力依然在其背后发挥着核心作用。所以,要想更准确地理解、把握农户个体行为的主要目的,就要联系实际,更深入地分析整个村庄权力结构变迁背景。对于贫困群体的理解也是一样,国家意志、农户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也是治理农村贫困的关键,具体来讲,就是要将贫困农户的“私事”真正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公事”密切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要想以更适合的时机、方式参与到贫困治理当中,就要做到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村庄权利结构呈现出的新特点,也只有保障各项工作在具体开展中引用的方法更专业、更适合,才能够确保国家、农户可以在贫困治理工作具体落实中,更快速地形成较为稳定且健康的关系[3]。

上述三个方面的社会环境给农村贫困治理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户对自身贫困状况的理解能够做到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精神的协调一致。二是科学且及时地落实各阶段精准扶贫政策,关键还是要看,在村庄权利结构运作中能否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位置。简单来讲,就是经济行为一定要在社会行为中有效地嵌入。三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发展给中国农村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农村脱贫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有效,当地农业生产与经营发展水平的高低会给其带来直接影响,还有就是农村金融系统是否完善等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工作在实际落实中,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上述因素作出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最终分析结果来明确农村贫困治理中可能受到哪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框架的构建,以此来集中体现社会工作组织专业性。0764781F-1386-4E94-822F-B31801AC3824

二、重视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有效提升

精准扶贫工作的到位和开展,主要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将一些贫困人员现阶段面临的具体生计问题解决好,还要将其具有的发展潜能全面挖掘出来,以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挖掘优势潜力

社会工作有效落实中的积极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将受助者自身的比较优势全面挖掘出来。在助人自助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保障各阶段的社会工作都可以取得理想成果,从某一角度来讲也是希望可以帮助受助者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对于贫困群体来讲,除了要联系实际需求,将政府等外界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供尽可能多的帮扶之外,还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面挖掘出自我发展优势。要想促进社会工作实践性的进一步提升,首先应落实好的工作就是要联系实际,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好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等服务对象在各阶段提出的实际需求,实现对服务对象自身优势、资本的准确把握[4]。

(二)重视自治,强化合作,促进农村贫困群体持续生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来讲,在重建农村社会权利结构时,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及时恢复村庄社会秩序,该怎样整合资源力量来重建好村庄公共空间,如何才能够实现对村庄传统资源的有效转变,进而为之后科学治理村庄提供有力支持等都是社会工作应考虑的重点。从治理理论这一层面来讲,所有成员都要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其中,决策、监督都要给予同等重视,成员之间要建立起有效信任关系,增加互动交流,联系实际需求来完善公共资源分配模式的科学构建。社会工作组织介入贫困治理当中时,除了要采取更适合的措施方法,以不同角度来真正落实个体农户这一群体的精准扶贫工作之外,村庄层面的精准扶贫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整合资源优势

影响农村贫困群众脱贫的因素并非是单一的。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真正深入贫困群众当中,对其各阶段的具体需求做出综合分析,之后再与掌握扶贫资源的主体之间建立相关性分析。还需要注意的是精准扶贫过程中,国家行政资源、社会组织资源,还有企业组织资源等重要力量发挥的作用都非常关键。对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以往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方法,科学整合、分配国家行政体制中各类资源。通过有效协调、对接不同类型的资源来显著提升各类资源扶贫效率,将社会工作参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总之,社会工作的有效参与,能够通过将自身专业性、职业性优势充分发挥,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取得更理想的治理效果。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科学方法,还有在以往工作中积累到的本土化发展经验等,都能够成为贫困治理工作具体开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优势资源[5]。

三、完善农户精准脱贫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农村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内涵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个体被深深地嵌入在了家庭网络、亲属的关系之中,同时被它们界定。在以往的宗族脉络之中,个体代表的只是祖先、后裔之间的一个临界点。新中国成立之后,个体又被国家从宗族、社区的权力博弈中解放出来,同时重新嵌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再分配系统当中。因此,每个人都属于国家在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管理的一种组织,简单来讲,就是农村的集体或城市的单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又被再次解放,农村集体无法阻挡农民前往城市的步伐,城市单位也并非是人们的唯一选择。对于农村来讲,“外出务工”和“居家留守”逐渐成了一些农民全新的身份标签,很多村庄也因此逐渐丧失了承载人们全部生命历程的文化价值。个体化社会的到来,不仅能够尽可能地发挥个体价值,也能够为社会注入更多活力,但其中蕴藏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简单来讲,就是个体之间在获得资源构成中,“自我中心”这一取向极易给其自身利益带来不利影响。也正是因为个体自身能力存在一定局限,再加上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对风险何时到来做出有效预知。现代国家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但给个体生存延续提供的保证往往都是最低限度的。所以,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应对村庄中原有社会资源,如乡约、血亲,以及民俗等方面作出综合分析,联系实际情况,在国家正式保障制度之外,帮助农户建立起更完善的社会性支持网络,使得农户在面对脱贫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时,充分认识到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给自身带来哪些帮助[6]。

其次,从社会行为这一层面來分析,最简单的公共服务过程主要涉及服务者、被服务者这两个行动者。在服务中,两者是拥有各自目的的行动者,满足个人利益是其主要目的。而要想实现真正的服务关系,就必须要重视两者信任关系的建立。简单来讲,就是社会工作组织是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参与到农村贫困治理当中。为此,必须要重视起可以将自身有效嵌入村庄社会结构中的自我支持网络的构建。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讲,应注重本土化思维的有效引用,从而合理嵌入既有民政系统的“实际社会工作”,通过优势视角的充分利用来将社会传统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适合的“本土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找到,也就是当地村庄中的一些精英人物,让这些精英人物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更专业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和精准扶贫都是以贫困人口需求为主要工作导向,通过社会工作脱贫工作的梳理来促进社会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促进农村社会工作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视为具体方法,进而使得精准扶贫体系可以得到不断优化,为我国全面建设完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为了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特点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应联系实际从不同层面来作出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昱彤.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从救助个案到改变系统[J].甘肃社会科学,2017,(6):165-170.

[2]  钱宁,卜文虎.以内源发展的社会政策思维助力“精准扶贫”——兼论农村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123-129.

[3]  袁君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7-22.

[4]  谭友玲.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探索与路径选择[J].乡村科技,2019,(34):30-32.

[5]  张箫.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性研究 ——以黑龙江省T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159-160.

[6]  朱志伟,康姣.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正义性基础与实践靶向 ——基于罗尔斯正义性的审视[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5):68-75.0764781F-1386-4E94-822F-B31801AC3824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