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屡创“第一”的我军对外开放第一师(下)

2022-06-29欧阳青

红岩春秋 2022年6期
关键词:第一射击战士

欧阳青

1955年,经毛泽东批准,原第66军196师被确定为中国军队开放第一师,成为我军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这支迎外部队与时俱进,在共和国对外开放史上写下精彩篇章。

迎外表演获赞连连

大胆创新勇立潮头

1975年5月11日下午,第三届全军体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第66军派出1200人的刺杀方队进行表演,第196、第197、第198师各抽400人肩扛插着刺刀的半自动步枪出场。行进中,方队整齐高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步调一致,威武雄壮。刺杀操表演时,千人如一人,动作如一人,前刺后刺、正刺偏刺,铿锵有力,杀声震天,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年近九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观看了刺杀表演,并对陪同的李达副总参谋长表扬了杨村的部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奉行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保持并发展良好的关系。作为军事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个重要平台,以196师为代表的迎外部队顺应时代大潮,适应战争样式的深刻变革,大胆改革创新表演项目,为增进中国军队同世界各国军队的互信、友谊与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9月26日,196师在驻地迎来了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率领的访华军事代表团。精湛的射击、投弹、越障、刺杀、格斗等传统军事表演,让温伯格在看台上频频击掌,赞语连连。196师的硬气功表演,更让美国客人大开眼界。只见战士徐武手拿一块蛋青色的鹅卵石,经过运气、收腹,再用手掌猛地划起一个干净利落的弧圈,使劲劈向鹅卵石,“咔嚓”一声,石頭被劈成两半。温伯格对眼前的一幕惊叹不已。

稍息片刻,徐武又用双手拍了拍自己的小平头,周身运气,不一会儿,脸已涨得通红。随着一声吼叫,他猛地一头撞向一块100多公斤重、1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碑,又是“咔嚓”一声,石碑断成两截。“太神奇了!”温伯格不由自主叫了起来。听说徐武的硬气功才练半年,温伯格握住他的手说:“我要拜你为师。”

代表团成员中的美国退役军官,对196师精湛的战术表演赞不绝口:“如果在越南战争中,遇到像中国士兵一样的敌人,可能我们就回不了国了。”参观中,温伯格高度赞扬196师新式的激光模拟训练方法,既节省弹药,又不受场地限制,还可以精确检验射击效果。

1984年5月4日,挪威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司令豪格上将率访华军事代表团来到196师驻地。战士们表演轻武器射击时,突然刮起七八级的阵风,射击阵地上的红旗哗哗作响。战士魏新建趴在射击位置上随即修正好风偏,准备击发时,风突然小了,他只好把即将扣动的扳机松了回来。等他取消修风偏,刚瞄准好,又要击发时,大风又肆虐地刮起。魏新建不再犹豫,他用右眼紧紧盯住枪的准星、缺口和远处的靶心,就在大风乍停的瞬间,果断击发,规定速射,10声枪响,显字靶10发10中。接着,微型目标靶又是5发5中。豪格在望远镜中目睹了这一精彩的场面。当魏新建走下射击阵地时,他将一枚挪威奖章挂在了这位中国士兵的胸前。

接着,步兵火箭布雷表演项目开始。设定的敌坦克群在开阔地上风驰电掣般行进,快进入目标圈时,出现了雷雨天气。战士们果断操纵步兵火箭布雷发射器,射出的朵朵雷花,刹那间散落在坦克群的正面,形成反坦克雷场,使敌坦克寸步难行。这时,运动坦克靶又出现在豪格上将的视线中。随着几道火光闪烁,40火箭弹呼啸着直穿靶心。

随后,连级进攻战术演习拉开帷幕。战士们时而龙腾虎跃,时而匍匐前进,跨堑壕、越弹坑、过障碍,让人目不暇接。一个个精彩的表演项目,使豪格大饱眼福。豪格连连赞叹:“中国士兵真是了不起,又快又准,果然名不虚传啊。”

成绩背后,官兵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马海生是1982年入伍的年轻战士,为了练体能,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起床,带上8公斤重的沙袋进行10公里越野,熄灯后还要加做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举300次杠铃。500米综合战术训练,他带领战术班在15米高的65度陡坡上每天跑500个来回。70个训练日他穿坏了5双胶鞋,训练场也被他们踩出一条下陷20多厘米的凹坑。

经过严格训练,马海生先后为2000多名外宾进行了500多次表演,累计上万个战术动作无一失误,发射6种火器18000多发枪弹全部命中目标,成为196师的标兵人物。

196师不但在军事训练表演中首屈一指,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当先锋、俘敌特、抗袭扰、保安宁。1986年9月25日,196师从所属各团特务连抽一个侦察排组成了141人的侦察第4连,奉命参与北京军区赴云南前线“虎风”侦察大队的侦察作战行动。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第4连在老山主战场西侧,随“虎风”大队抵近侦察200多次,参与捕俘战斗多次,有力打击了敌方特工部队的嚣张气焰。

1987年12月30日,196师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光荣称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军向机械化、信息化迈进,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196师要想勇立潮头,永当“第一”,必须大胆改革创新。

1990年开始,196师按照贴近实战的思路,先后对十几项迎外课目进行改革:停止500人方队刺杀操练、硬气功表演等传统项目,新增城市居民区反恐演练等,把单一的步枪射击演化为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种武器合成射击。

由师改旅队伍精干

以练为战阔步向前

1998年9月,根据军队体制改革需要,步兵第196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第196旅,但职责、职能和任务没有变,继续承担对外开放的重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的“北岳雄师”中,80后士兵渐渐成为部队的主体。这些曾经被认为是“自我的一代”的年轻人,应征入伍来到军营后,经过教育和锤炼,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和前辈们同样成绩优异的答卷。

2000年11月19日,六级西北风夹杂着沙尘刮向表演场。突然,15米高的攀登楼上,正准备侧滑的侦察班长廖明军的保护手套意外被风吹掉。如果滑,轻则手被磨得皮开肉绽,重则坠地摔伤;如果不滑,就会影响中国军人的形象。面对意外,廖明军咬紧牙关,毫不犹豫滑了下去。表演取得圆满成功,而他的双手却已血肉模糊。

2004年1月,演练场上寒风肆虐,一级士官张晓丹和战友们在“啪啪”的枪声中迅速爬上攀登楼顶层。在索降下滑时,一根角铁划破了张晓丹的大腿,鲜血沿着绳索往下流,可他毫不迟疑,迅速滑了下来。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感叹道:“我们的国家虽然强大,却缺少这样的钢铁战士。”

热血与荣耀激励着对外开放第一师的每一名指战员,为了党和军队的崇高荣誉,他们在训练场上苦练技术。三伏酷暑,趴在地上练瞄准,汗水浸湿身下的土地;三九寒冬,跑在野外练耐力,咬牙坚持冲刺。80后士兵除了正常的500米综合战术训练之外,每天早晨还提前一小时起床,进行3公里晨跑、单杠拉臂、双杠摆臂各50次;中午抛砖500次,打沙袋100次;晚上再进行3公里夜跑,举300次杠铃;熄灯后还要加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各300个。他们用苦与累、血与汗,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热血之歌。

美国CNN驻华记者吉米有感而发:“20多年来,我已三次参观迎外军事表演。每一次来这里,我都有新的发现。虽然这支部队由第196师缩编为第196旅,规模小了,人员少了,但装备却越来越好了,队伍也越来越精干了。”

在迎外军事表演中,政治纪律重于泰山,保密规定严之又严。每次执行任务,无论是196师还是后来的196旅,在技术条件合格、达标的情況下,所有官兵都要做到“现实思想清”等“五清”,做到“特殊时期有思想波动的不上场”等“四个不上场”,以确保表演任务优质高效完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但是,国际上仍有“中国威胁论”的不谐之音。2002年7月10日,196旅为16个国家的105名新闻记者进行了迎外表演。该旅对自动步枪、轻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种兵器娴熟的分解,精准的射击,让记者们大加钦佩。军事表演完毕,他们迫不及待冲下看台,与官兵们“零距离”接触,进行了一次自由、直接的采访和交流。

这些80后官兵和前辈们一样珍视国家利益、军队荣誉,耳濡目染了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受到部队常抓不懈的人才培养和各项教育,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不断得以强化。由于准备充分,官兵们妥善应对外国记者的提问。特别是在回答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等敏感问题时,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处置得当,消除了这些记者的误解。对于强加的不实之词,官兵们用语言的透明化消除“中国威胁论”,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军对外开放第一师步履铿锵,一步步展现中国军队开放、透明、自信的对外交往理念。

随着几年营区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196旅营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所有的老房子被推倒重建,新的办公大楼设施齐全,新的食堂功能多样,新的士兵大楼里电话间、网络端口、影音设备等应有尽有,新的军官、士官宿舍楼生活设施齐备。营区改造融合了许多以人为本和环保的设计理念,“至少50年不过时”。

营区宽敞整洁,四面通透。站在长长的迎宾道上,可以通视办公大楼、米白色的来宾接待中心和士兵宿舍楼。仅一路之隔,军官、士官公寓矗立在旁,随时向外宾敞开大门。透过一片小树林,能望到枪声阵阵的综合演练场,也能望到更远处炊烟袅袅的民房……有人说,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军营。战士宿舍空间大,便于空气流通;为强化采光,安装了落地窗;还采用地热保暖,舒适度更佳。

营院建设现代化了,军事表演实战化了,官兵素质也大为提高。除了必要的保密设施,196旅表演项目更加开放。外宾的参观路线不再固定,可根据外宾的要求随时调整。没有围墙的营区,标志着196旅已经由局部开放走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从抗日战争的“势如破竹19团”到解放战争的“北岳雄师”,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能攻善守“英雄营”到和平时期的“对外开放第一师”,这支部队一路铁血征战,一路以练为战,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座21世纪的中国军营,是一支走向世界的中国军队,更是一群自信自强的中国军人。

改革强军步伐坚定

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2015年,中央军委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开启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时代大考。

现在,196旅与全军各部队一样,90后士兵成为部队的主体,00后士兵也渐渐赶了上来。他们有活力,有朝气,有创造力,有不凡见解。他们曾被认为是“娇惯的一代”,因为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二气很重。而来到部队这座大熔炉后,他们经过培养和熏陶,去掉了“娇”“骄”二气,增强了智慧、勇气和锐气。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士兵们,赶上了改革强军新时代,又像60多年前的前辈们那样,创造全新的“第一”。

2016年6月,摩托化步兵第196旅第2营在天津驻地进行迎接全国劳动模范汇报表演。第一个表演课目是分列式和军乐队演奏,第二个表演课目是精准齐射。战士们乘坐新型轮式步兵战车来到射击阵地前,左边8名步枪射击手依次射击16块钢板靶,枪响靶落,“热烈欢迎全国劳模莅临我部检查指导”的字样展现在全国劳模面前。接着,右边4名轻机枪射击手依次射击,同样枪响靶落,40块钢板靶变成了40枚绽放的钢板月季花,引来全国劳模们的掌声。

第三个表演课目是侦察兵捕俘基础训练,展现侦察兵过硬的个人素质和机智灵活的快速制敌功夫。一是行进间摆功,腾空前扑、侧踹跃飞、前空翻飞、转体侧倒,四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二是综合动作演练,擒敌拳、捕俘拳、军体拳,挥洒自如,果断制敌。三是对抗搏击演练。战士们或手拿长棍,或力握盾牌,你打我挡,互不相让;或你冲我扑,腾空翻转;或你砖我刀,支离破碎;或你劈我砸,棍断盔凹。整个表演气贯长虹,精彩纷呈。

2017年春,对外开放第一师的番号由传统的摩托化步兵第196旅改称合成第196旅,向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重组重塑。武器装备转型升级,服装服饰更新换代,成为陆军发展的一支新质作战力量。

合成第196旅在全军第一个进行国产新式武器装备改装,步枪之外增加轻机枪、重机枪、狙击枪等多种新武器,车辆由原来的运输车换成了高速灵便的新式突击车。还在全军第一个更换服装服饰,新式头盔小巧紧凑,与头部贴合度更高;新式迷彩服实用性、实战性、伪装性能更好,更适应现代战场的需要;新式作战靴用特殊的材料制作,防穿刺、抗挤压、阻燃等功能强。

合成第196旅仍然总是“第一”,一步一个台阶向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官兵们一边刻苦训练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指挥通信、步兵城市搜救等新课目,以此展示我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成果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一边加强传统射击类科目,向设障繁多、花样翻新的方向发展。但快速、高效、速决仍是制胜标准,坚强的心理素质、勇敢的战斗精神、有效的团结协作仍是制胜法宝。

2019年3月初,合成第196旅第1营战士驾乘国产轻型高机动突击车参加中央电视台军事栏目策划的进攻综合演练,称为猛士出击。英雄较量、勇士对决,1营力压群雄,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终极英雄。

突击车最高时速达135公里,最长行驶距离750公里,车内配备射程3公里、射速每分钟750发的M240B通用机枪,车辆厚实的装甲可抵御大口径穿甲弹的攻击。作为现场指挥员,合成第196旅副参谋长张伟刚宣布,竞赛是设置一套程序,通过五道关卡。

一是95式自动步枪精准射击。首先是钢板靶快速射击,蓝队87后老兵李占领和红队93后骨干朱晨争夺。15发子弹,李占领以33秒全部命中目标,先于朱晨2秒获胜。接着是卧、跪、立三种姿式的对抗射击。两组各派三人射击气球靶,红队以9秒优势获胜。

二是武装越障比试。两名战士帮助一名轻伤员利用绳索自救,挂铁钩滑越长25米、高6米的火焰沟渠,考验特战技能和心理素质。红队再次以13秒优势获胜。

三是狙击步枪狩猎射击。先打静态目标,再打飞起的动态目标,蓝队以两次首先抢到动态目标而获胜。

四是轻型高机动突击车运动课目。参赛者中有不少00后战士,他们先是运动驾驶,如通过S形限制路面、直角转弯、直线桩间拐弯限制路面、坡道定点停车、漂移掉头、限宽通路、高速定点急停、倒车入库等障碍。结果蓝队驾驶员张辉以零失误获胜。再是枪械射击,用车载重机枪扫射300米外的轻型装甲地面目标,以30发子弹在5分钟完成规定动作。只见突击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急驶,突然炸点四起。驾驶员临危不乱,冲过炸点,很快来到射击地域。重机枪射手瞄准后,果断击发,压制固定火力点,打击轻型装甲车。最终,红队以命中18发子弹的优势获胜。

五是实战背景下综合技能比拼。每组12人随两车参赛,设有快速接敌、侦察报知、破障行动、乘车追击四个战斗步骤,障碍有防步兵雷场、反坦克雷场、反坦克三角锥、单列桩铁丝网、蛇腹形铁丝网等。要求在纵深200多米内,完成上级赋予的迅速開辟一条通道,为打击当面之敌做好准备的战斗任务。最后按照战术意识、动作标准、用时长短,综合评定胜负。

到了战斗前沿,只见一名战士匍匐前进到单列桩铁丝网前。他立即用压力钳剪断铁丝,再用轻型平板雷炸毁蛇腹形铁丝网。第二名战士用轻型高爆雷炸毁反坦克三角锥,第三名战士用轻型长板速爆雷炸毁纵深蛇腹形铁丝网。之后,指挥员吹响小而长的金属喇叭哨,命令突击车进行纵深火力掩护。第一、第二战斗小组利用树木、土包进行近前掩护,第三战斗小组呈外八字形迅速通过障碍路口,并坚守开辟的通道。

最终,经过五轮艰苦、严格的比拼,合成第196旅旅长佘建旺大校宣布红队成为终极英雄。

2020年10月,天津财经大学师生代表参观合成第196旅2营的最新军事表演。这些00后年轻学子,一睹同样是00后的铁血战士表演过硬军事本领,佩服不已,点赞不止。

对外开放第一师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一点却从未改变,那就是全体官兵珍视党、国家和军队的荣誉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1955年至今,从第196师到196旅,从摩托化部队到合成化部队,指战员们始终以高昂的士气和精湛的技能,通过迎外这扇靓丽的“窗口”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风采,赢得了众多国家、地区、党派、政府、军队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对外开放第一师,成为我军接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宾客最多的部队,也是获得各国勋章、纪念章数量第一的部队,为党、国家和军队争得了崇高的荣誉。

人民军队,威武之师

20世纪80年代,迎外部队为前来参观的外宾表演火炮射击

第196师的棍盾操表演

196旅营区

猜你喜欢

第一射击战士
画与理
打靶训练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国际主义战士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