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2022-06-29吴维满

雷锋 2022年6期
关键词:淮阴老庄烈士

吴维满

“您好!请问您是李爱云同志吗?您是2021年度全国十位‘诚信之星’之一,向您致敬!向您学习!”因疫情防控无法前往现场采访,记者拨通了李爱云的电话。

“是呀,哪位?我原本这两天要去中铁十九局为新发展的党员上党课,宣讲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迹,因为抗击疫情,只能居家了……”早就听淮安市淮阴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74岁高龄的李爱云每天红色宣讲活动排得满满的,宣讲手稿写了一沓又一沓,“烈士妹妹讲党史”已成为淮阴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

“那正好您在家有空,请接受一下《雷锋》杂志的电话采访。”答应记者请求后,视力较差右耳有点聋但很健谈的李爱云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她一句承诺、一生践诺的感人故事。

“大哥和他的战友们安息在这里,我就在这里陪他们一辈子。”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的82位勇士,在淮阴刘老庄战斗中与1000多名日军、伪军展开殊死血战,指导员李云鹏和战友共82位勇士壮烈牺牲。李云鹏就是李爱云的大哥,李爱云是烈士李云鹏最小的妹妹。

82位烈士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了刘老庄的民众。战斗结束后,乡亲们又自发选出了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这支连队。从此,四连有了一个光荣的名字“刘老庄连”。如今,这支英雄的连队依然继承着前辈的血性军魂,担当着强军兴军、保家卫国的重任。

李爱云家中兄妹6个,她排行最小。李云鹏牺牲时,李爱云还没有出生。李爱云心目中的大哥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大哥是大英雄,是她一生学习的榜样,模糊的是至今只见过大哥小时候仅有的一张黑白照。小时候,李爱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晚饭后听父亲讲大哥的故事:“父亲告诉我,大哥自幼聪明灵气,能自己制作土枪,还常常和伙伴们拿着自制的土枪练习枪法,大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枪要对准日本鬼子!”

打李爱云记事起,江苏沛县老家的房梁上就挂着一只风筝,那是大哥李云鹏离家前亲手扎的。“大哥参军离家后,父亲就一直把他扎的风筝挂在墙上,好像大哥一直在我们身边。一直挂到风筝都烂了,父亲才将它取下来,又把风筝线郑重地收了起来。”全家人借着这只风筝,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在年幼的李爱云心里,长长的风筝线仿佛一头连着她的心,另一头飞向了哥哥战斗和牺牲的远方。

1963年,李爱云一家从电台中收听纪念刘老庄战斗20周年的文章,才知道李云鹏牺牲的准确地点和时间。

“听到这个消息后,父亲很激动,第一次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前。”李爱云回忆说,大哥1939年离家后再未与家人见面,整整25年,父亲和大哥才得以“重逢”。在此之前,关于大哥的消息只有他分别在1941年和1943年发给父母的两封家书。

1967年3月18日,李爱云随父母第一次从家乡沛县来到哥哥的牺牲地刘老庄,成千上万的淮阴父老乡亲手捧白花祭扫82位烈士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她。也就是那时,李爱云萌生了到刘老庄工作的想法。 “刘老庄战斗,是哥哥和81名战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战歌。大哥和他的战友们安息在这里,我就在这里陪他们一辈子!”74岁的李爱云,鲜有豪言壮语,但说出这句承诺,她就以一生来兑现。

1969年7月,21岁的李爱云自己步行到30多公里外的沛县办理了户口手续,利用知青下乡的机会,主动要求插队落户到了淮阴。离别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要记住,你大哥的战友也是你的哥哥,到了刘老庄后要常去看他们,不要忘记他们。” 就这样,李爱云在淮阴这片土地上扎根了,每年的清明和刘老庄连烈士牺牲的祭日,她都会去扫墓祭奠,在她心中,82位英雄都是她的亲哥哥。

“哥哥在这儿把命献给了党,我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照当时淮阴县委的安排,李爱云被分配到刘老庄大队一队插队当农民。那时,淮阴正在实施旱改水。白天,身体瘦小单薄、戴着近视镜的李爱云和大伙一起劳动,干起活来很拼命,手推肩挑样样不落后。晚上收工后,作为大队民兵营副营长,她还要带领民兵进行训练,一练就好几个小时,时常要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

据淮阴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当时的劳动真的很苦,渴了只有取洼塘里的水喝,饿了只有没有盐味的酸菜稀饭。刘老庄大队的老乡回忆说,李爱云从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用她的话说:“哥哥在这儿把命献给了党,我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渐渐地,村里的乡亲们喜欢上了这个城里来的小姑娘,乡亲们怜惜她,会朝她喊一声,“傻姑娘别累着!”回忆起这段过往,李爱云总是笑得很开心:“说实话,那时确实很艰苦,但心里根本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我太爱这个地方了!”

坚守,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诚信,体现在日复一日的细节中,也体现在重要时刻的抉择里。来到哥哥生前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李爱云暗暗地给自己定下规矩,绝对不能给长眠在此的哥哥丢脸,绝不靠烈士家属的身份谋求一点个人利益。

在刘老庄插队不到半年,原南京军区政治部特招李爱云去参军。当兵虽是她自幼的梦想,但李爱云心里打起了鼓,如果去,就可以实现儿时就有的梦想,但她又想,如果她去了,那就是沾了哥哥的光,别人会说李爱云是拿哥哥当跳板,这样做,对不起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哥哥。想到这里,李爱云放弃了这次机会。第二年,组织又安排李爱云到复旦大学上学,但她又一次拒绝了,把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给了看守烈士陵园的工人的子女。1971年,家乡徐州招她回市区工作,又被她推辞了。

“因为我不想离开哥哥和他的战友们,所以我决定不离开淮阴这片土地。我放弃了这三次机遇,但至今都不后悔!”李爱云坚定地说。有个英雄哥哥在前,她非常清楚自己怎么做才是对哥哥最好的告慰。1971年,化肥厂招工,组织上问她:“化肥厂易燃易爆很危险,但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生产化肥,你去不去?”“我去!”李爱云毅然来到化肥厂工作。

多年来,李爱云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家人从1984年起一直住在一间33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直到2002年才买了一套70余平方米的解困房,但在国家有需要时,她总是慷慨大方。1999年,当得知县政府要筹资兴建“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时,李爱云夫妻俩把家中仅有的1000元存款捐给了政府。李爱云还多次为困难户、社会公益事业、98年抗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对此,李爱云说:“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我作为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迹继续宣讲下去。”

从1976年5月起,李爱云就坚持向中小学生、解放军和干部群众义务宣讲八十二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淮师附中、刘老庄中学、王营镇小学、西坝小学等多所学校都留下她孜孜宣讲的身影。刘老庄村党支部书记朱林说,每年3月18日,刘老庄村两委都会组织干部群众赴烈士陵園开展纪念活动,聆听李爱云讲“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事迹,这已经成为当地“传统”。退休后,她一边守墓,一边坚持无偿宣讲工作。46年来,李爱云累计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先后被2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连续10年为高一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连续18年为入伍新兵作国防教育报告。

2018年4月,李爱云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宣讲。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当时驻军于河北邯郸的刘老庄连。这是李爱云第一次去到哥哥生前待过的部队,激动的她,在报告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开场白:“今天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亲人,看到了我的哥哥,我终于和我的哥哥们重逢了……”一番动情入心的宣讲,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八十二烈士是黑夜里讴歌光明的雄鹰,他们虽然没有见到光明,但他们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八十二烈士中还有五十六名无名英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这是李爱云义务宣讲稿中的一段话。李爱云深入浅出、朴实无华的宣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为民族振兴、中华崛起而认真读书的热情。在李爱云看来,让更多的孩子传承先烈精神,延续红色基因,已经成了她的职责使命和毕生的事业。

如今,李爱云的女儿严晓晶也早已参与到义务宣讲中。“6岁起,我妈每年都带着我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看望八十二位英雄舅舅。”外孙女儿还没记事时,就被李爱云抱来看望八十二位英雄舅爷。他们一家,都在以实际行动坚守和传承红色精神。

“只要身体允许,我这个‘红色宣讲员’就会一直干下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迹继续宣讲下去。要是以后我讲不动了,我的女儿、外孙女儿还要接着讲,将‘爱国爱民爱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听着李爱云语气坚定的讲述,记者盼着时间能按下暂停键,愿李爱云能够永远讲下去。

(责任编辑:刘超)

猜你喜欢

淮阴老庄烈士
一饭千金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我的奶奶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一饭千金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背水一战
迷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