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照亮上海战“疫”路
2022-06-29张锡银
张锡银
2022年春,全民战“疫”在沪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个个都像战士,高擎雷锋精神的火炬,主动请战、甘于奉献,力同心、并肩作战,用微光萤火汇聚了灿烂的星空,用众志成城焕发了城市的荣光。
这群人,有机关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有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有民营企业家、退休职工;有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有退役军人,在校大学生……他们明知有被感染风险,依然勇闯“雷区”;即使身体透支,依然轻伤不下火线。用无私的奉献,簇拥成驱散疫情阴霾的光辉;用温暖的坚守,构筑起护佑人民家园的坚强防线。
他们有一个共同而自豪的名字——学雷锋志愿者!
“疫”线逆行,用心守“沪”
3月3日至5月20日12时,上海志愿者网新增注册志愿者42.9万人,全市在该网发布1.49万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53.4万人。
“疫”线逆行,党徽闪耀。当上海市委发出《致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后,全市党员迅速响应,用实际行动让鲜红党旗党徽闪耀在抗疫一线。宝山区级机关31支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与基层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接受居村党组织统一指挥,在疫情排查、小区封控、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看到群里招志愿者,我就立即报名了,想力所能及为防控疫情做些事。”97年出生的青年党员张佳姗,不仅自己报名,还动员其家属一起报名志愿者,组成“志愿夫妻档”。她所在的普陀区阳光威尼斯第三居民区,志愿者群很快就有120名党员报名。杨浦区翔殷路491弄年逾60岁的老党员周旭明,携手儿子、儿媳一起参加抗疫志愿团,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随叫随到。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党和国家需要,我就应该到第一线去!”当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的集结号吹响,上海退役军人踊跃报名,毫不犹豫披上“大白”,奋不顾身奔赴“戎耀申城”抗疫志愿服务队。当得知应急防疫转运力量不足后,金山巴士“退役军人示范线”的25位退役军人变身“摆渡线”,承担起密接人员、无症状感染者及医务人员的转运与接驳任务。居住在岭南路100弄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周越甫,20多天的志愿服务让这个汉子瘦了整整10斤,最长的时候,他一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忙前忙后,挥汗如雨,妻子打趣说:“要不是外面大太阳,我都怀疑你刚被一场暴雨浇成这样。”
抗“疫”无国界,老外不见外。在“疫”线,有一群来自俄罗斯、法国、印度、韩国、巴基斯坦等国的“洋志愿者”。“上海就是我的家,抗击疫情靠大家,我做志愿者当仁不让。”来自韩国的朴昌柱,主动报名担任社区志愿者,核酸检测、外籍翻译、维持秩序,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还及时将防疫举措等译成韩文给周边的韩国居民。“抗疫没有国界,我们一起守‘沪!”在社区核酸检测点,不少外籍友人碰到了“健康云”、二维码查找、公告解读等难题,来自巴基斯坦小哥哈比大显身手,作为志愿者的他在中英文间来回切换。
“疫”线冲锋,全力以赴
这是一张张无法看清容颜的脸,在防护服和护目镜的包裹下,全副武装的他们不辞辛劳冲在第一线,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将足迹留在了核酸检测现场,留在方舱,留在病毒消杀的角角落落……
“大白”有我,“疫”不容辞。“我是党员、是医生、是退役军人,我先上!”志愿者李培蕾穿梭在封控小区开展核酸采样,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日均采样量超过1000人次,脸上深深的口罩和护目镜印痕已然成为她的“标配”。除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她还主动请缨驰援静安区方舱医院,成为该方舱退役军人医务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志愿者董海洋、郝晓丽夫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集结号”吹响以来,同为医生的他们,携手并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大多时候只是远远相望,但他们说,“心若在,春暖会花开。”
“治愈者”变“志愿者”,方舱变“暖舱”。在上海各大方舱内,有这样一群人,虽然同为患者,却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帮助病友克服困难,他们是“方舱志愿者”。普陀区建管委规建科副科长朱啸吟,入住连亮路方舱医院后第一时间参加志愿者,负责舱内志愿者管理、帮助办理医学隔离观察手续,组织隔离观察对象出艙等。4月16日就可以出舱的他,一直坚守到4月底才离舱。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工程管理部邸鹏,因被集中收治在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退烧后便报名志愿者,精心做好每日餐食、物资、药品分发以及流调、床位清理等工作,贴心服务为患者带来了温暖与力量,让方舱成为涌动温情的“暖舱”。
病毒消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密接和阳性病人所经过的地方,要反复确认消杀无死角、无盲区。涉阳性病人楼栋的入口处、铁门、信箱、楼道、拐角处、垃圾箱房……伴随着弥雾机“隆隆”的轰鸣声,身穿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身背数十公斤消杀设备的虹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志愿者,全力支援曲阳路街道的防疫消杀工作。“消杀工作往往是在午后进行,也是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段。”长宁区虹桥区“消杀员”马章伟说,他都要忍受防护服带来的闷热,汗水湿透了衣裳,长时间手持沉重的喷水枪导致手部酸痛麻木,但他毫无怨言。
“疫”线保障,尽其所能
随着封控日期的延长,居民的民生保障成了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生活必需品采购、慢性病配药、孤寡老人就餐保障、心理焦虑排除……学雷锋志愿者成了居民身边的“好帮手”“暖心人”。
为保障民生,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提供“点单式”团购。在规定时间内发起群内接龙,完成居民需求统计,截单后再统一制作成表格,派固定人员采购、消杀、分发……“点单式”的团购程序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非常烦琐。新长宁集团志愿者陆慧青,是小区物资保障组的主力队员,她四处搜集保供资源,多方打听保供渠道,并快速下单,为居民们团购到平价物资,白天组织团购统计信息,晚上核对账务,自担任临时党支部支委的那天起,就再也没按时吃过饭,没在零点前睡过觉。宝山区杨行镇四季花城二居委,为彻底消除货源来源不明、质量参差不齐、送货人员不可控等风险,注重理清小区团购的重要节点和所需物资,和物业、志愿者协调消毒用品、确定消杀和收货分发步骤,建立社区团购的规范化流程,做好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实现无接触配送。
疫情期间,居民关心最多的不仅仅是米面菜肉的采购问题,还有配药问题,志愿者便为代配药提供“跑腿”。普陀区真如镇组建的“志愿配药小分队”,制定“疫情封控期间配药服务指南”,在前期网格化摸清配药需求的基础上,形成“提前预约+线上登记+线下配送”代配药模式,并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独居老人上门开展“保姆式”服务,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宝山区宝城新村的志愿者唐源,是配药组的主力队员,他针对小区老年人多、配药需求量大的实际,摸索了一套高效便捷的配药流程,每天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从早忙到晚,是居民口中有担当有温度的“金牌志愿者”。
疫情当前,心理防护必不可少。自3月3日至5月20日12:00,全市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项目39个,招募心理疏导上岗志愿者668名。上海团市委针对上海市中、高考时间延期后,备战中、高考的16万多名考生及考生家长可能会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实施“上海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上线“轻松备考系列公益课程”,开设“中考生‘心理清单”“幸福加油站——中、高考家长心理调试”“做自己的‘英雄”等7门课程,帮助考生和家长缓解焦虑与担忧。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社区志愿者张艳平,在从事社区志愿服务之余,针对居民长期封控以来因心理能量消耗而出现的紧张、焦虑、伤心、愤怒等情绪,梳理“找事儿干”“运动”“冥想”等12种心理疏导技巧,编写“心理能量恢复‘土办法”,依托社区“东一志愿守望者”微信公众号推出,并被“复旦医学生”等微信公众号转发,帮助市民群众缓解焦躁情绪,排除“负能量”。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感谢每一位守“沪”的抗疫勇士!向你们致敬!
(责任编辑:陈运军)9C24E143-2BAE-460D-8C58-FABBD0E48C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