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健全农村现代商业体系实施路径研究

2022-06-28孔德静王金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商业中心县域商业

孔德静 王 鹤 王金平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004)

2021年5月19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为,着力在农村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1]在商业经济规划方面实施“县城—乡镇—村”国家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依托在于“一村一品”特色(支柱)产业,而健全的现代商业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全过程振兴的重要环节,承担和发挥“平台”“通道”“网络”的关键责任和作用。此外,农村现代商业体系融入和对接城市,有利于形成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商业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形成统一格局。研究与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密切结合,有助于获得重要的前沿价值。

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消费水平和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26.1%,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直面农村现存的发展问题,引导和带动农民群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从硬件和软件、集体和个体、行为和智慧等多维度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在活力。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其中包括6大规划,即乡村空间规划、乡村整治规划、乡村民居改造规划、乡村人口规划、村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乡村生态保护规划等。省市地方层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意见,分区域、分层次深入落实战略部署。

当今现状显示,农村普遍存在人口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弱化、主导产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匮乏、生态基底较差、道路等级结构和质量不完善、村庄风貌单一等问题,尽管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然而其内在的问题在本质上形成统一。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结构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对农村空心问题的改善具有成效,吸引外部人员进驻乡村,召唤外出人员返回家乡,带动和解决就业,提升人口质量和数量;产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完善,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落实;由乡村特色产业树立的乡村品质,对村庄风貌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因此,如何高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议题。依托产业健全农村现代商业体系,拓展消费市场渠道,将产品转化成商品,将生产与销售充分链接,是农村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以农村现代商业体系为主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乡村建设的策略和模式与国内具有显著不同,特别是在商业体系构建方面不具备共性,除亚洲邻国日本外,其他欧美国家的战略仅可作为一种参考,如法国采用“尊重自然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美国寻求“‘规模化+产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日本推崇“以人为本的‘一村一品’发展理念”,西班牙探索“发展创意观赏农业的创新之路”等。国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研究近两年呈现激增趋势,多从乡村旅游、三农工作、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眼,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见图1、2)。然而,立足农村现代商业体系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以“农村现代商业体系”为关键词的知网检索累计仅30篇,其中大多针对商业金融服务领域,对商业布局结构、空间规划体系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空间。

图1 近年来有关乡村振兴主题的文献发表情况

图2 乡村振兴关键词共现网络

三、健全农村现代商业体系的实施路径

商业规模是农村商业发展程度的直观体现,直接影响商业分布结构,是现代商业体系构建的基础指标,应当首要获得其核定路径;依据人口总量、分布情况及县域条件,建立关乎商业中心结构体系和商圈的形成路径,从量性分析发展为空间规划,与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形成统一;同时,配合实体商业经济发展开拓农村电子商务渠道,培育双线商业经营路径,完善农村现代商业体系结构;此外,在业态方面注重多元化组织,充实农村现代商业体系的内涵。

(一)县域人均商业规模与总规模的核定路径。根据城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和图集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和商务部规范,结合乡村与居住区在人口规模、城乡定位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以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为参考依据,以创新方法制定村庄人均商业规模和总规模的测算公式,以此为县域商业中心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具体如下:

人均商业规模指标测定的数学模型:

其中,C1为村庄居住用地总商业规模;Cc为县域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模;为村庄人均商业面积;为县域人均商业面积。

其中,C为县域商业总规模,N为县域总人口[3]。

(二)县域商业中心结构体系和商圈划定的形成路径。立足中心地理论,对县域商业中心结构体系进行构建。结合国内中小城市人口和商业经济规模及商业中心结构分级经验,一般县域县城可将商业中心划分为三级,对应建立三级商业中心地模式,即县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村庄商业中心,即一级商业中心地、二级商业中心地和三级商业中心地,其服务范围对应整个县域、县城特定片区和村庄内部。三级商业中心地模式构成农村现代化商业体系,支撑整个县域商业经济空间的骨架构造。在城乡规划理念日臻成熟的背景下,城乡各类功能用地的融合性得以持续加强,商业中心扁平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显著,第三级商业中心地的业态种类、规模、形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进和创新,为乡村消费生活的品质提供保障。

围绕商业中心地模式建立农村现代化商业体系商圈,明确其服务范围。一级、二级、三级商业中心地服务半径分别为1500米、1000米、500米,各级商业中心地服务范围形成的商圈总和覆盖整个县域建设用地区域。把握空间分形和图景建构原则和方法,补充和完善商业中心地等级和分布状态,形成三级完整、均衡、稳定、等量的正六边形关联形态和向外扩展的对称式分布图景[4](见图3),从而构建农村现代化商业体系商圈空间格局。

图3 县域商业中心结构体系六边形分形模式

(三)电商高质量发展商业模式的建设路径。农村传统购买模式主要分为3类:第一,碎片化时间在村庄小店购买;第二,节假日在县城大型超市或特定时间的集市集中购买;第三,县城范围内,周边小店随时随地任意购买。农村电商的普及推广极大推动了城乡购买无差别性的落实,购买的途径和范围大大增强,为农村居民的民生商业供应提供便利。电商高质量发展商业模式的建设路径,一方面要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二是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能力;三是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其中核心问题在于农村特色产业与商业(特别是电商)的高效结合,以及农村物流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可进一步形成邮政快递业的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直配、共同配送等多种模式,为农村电商配送服务延伸到村提供重要保障[5]。

(四)多元业态融合的组织路径。农村业态种类和经营形式方面应当注重多元化培育。在商超、专业店、专卖店、各类集市场等传统业态和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的基础上,一方面拓展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如B2C、C2C、B2B、C2BC2F、O2O等模式[6],对应指的是商家到消费者、个人与个人、商家到商家、消费者定制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模式(见表1),全面实现农村产业、产品与不同消费对象的对接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自然生态景观、人工景观、红色文化遗址等)、康养、民宿、跨界复合店(文创书店、生活美学等)[7]、新型农业(采摘等)等业态形式,为城市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疗养慰藉、体验生活的条件。

表1 电商运营模式特征分析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农村现代化商业体系实施路径的构建对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和消费等问题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当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实现以下基本目标:扩大农村消费,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加强市场衔接,补齐县域商业体系短板;健全物流体系,打通寄递“最后一公里”[1];完善城乡商业经济体系结构,充分实现对接融合。以县域人均商业规模与总规模的核定路径、县域商业中心结构体系和商圈划定的形成路径、电商高质量发展商业模式的建设路径和多元业态融合的组织路径,为乡村振兴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猜你喜欢

商业中心县域商业
大型商业中心绿色照明设计探析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南朗壹加壹商业中心工程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