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聚醚含量测定干扰因素分析及消除
2022-06-28刘晓燕
刘晓燕
(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深井、超深井及特殊工艺井的钻探越来越多,施工领域也逐渐拓展,在钻井过程中钻遇的井下复杂情况也随之增加,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井壁失稳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性,聚胺作为一种高效抑制剂,对其进行的研究及其在钻井液中的使用越来越多[1-3]。但目前现场使用的“聚胺”种类繁多,能够形成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仅有胺基聚醚[4-6]。对于胺基聚醚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仅限于抑制性和配伍性评价[7-11],对于保证钻井液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胺基聚醚游离含量,却没有研究[12-16]。鉴于钻井液滤液中胺基聚醚游离含量是保证钻井液发挥作用的关键,在建立胺基聚醚胺值测定方法基础上[17],研究测定方法,消除常用处理剂的干扰,进行游离含量监测(研究使用典型胺基聚醚D230),为现场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1 干扰因素分析
采用盐酸滴定法测定胺基聚醚含量,首先配制不同D230 含量的标准溶液,各取5 mL,用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绘制胺值与消耗标准溶液量标准曲线;取5 mL 待测液滴定,根据消耗标准溶液值,对照标准曲线求得待测液中D230 含量。
当用盐酸滴定时,胺基(—RNH2、—R2NH、—R3N)转变成为胺盐(—RNH3+、—R2NH2+、—R3NH+),根据消耗盐酸的量计算出胺基聚醚的量。当钻井液滤液中含有游离碱或其他消耗H+的处理剂时,对胺基聚醚游离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选择配制钻井液常用处理剂进行干扰分析,其中碳酸钠是配制膨润土浆时的必用处理剂,氢氧化钠是典型的强碱,LV-CMC 是典型的纤维素类处理剂,SMP 和SMC 是具有磺酸基团的处理剂,水解聚丙烯腈铵盐是含有N 元素的处理剂,水解聚丙烯酰胺钾盐(简称大钾)是具有丙烯酰胺基团的分子量较大的处理剂。常用钻井液处理剂的影响如表1 所示。氯化钠、氯化钾等无机盐,因不消耗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不进行考察。
表1 处理剂对胺基聚醚含量的影响程度
配制20 g/L D230 水溶液,移取5 mL,分别加入不同加量的处理剂,考察其对总胺值测定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剂在20 g/L D230 水溶液中的总胺值测定
1.1 氢氧化钠
由实验结果可见,当NaOH 加量为0.5%时,D230 含量测定值为35 g/L,较理论值偏大80%,可见氢氧化钠对测定胺基聚醚含量影响较大。
1.2 碳酸钠
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碳酸钠用量增大,测定的D230 含量略有升高,在碳酸钠加量为0.24%(相当于8%膨润土浆中加入膨润土量3%的碳酸钠)时,D230 含量测定值为26.1 g/L,较理论值偏大30%,可见碳酸钠对测定胺基聚醚含量影响较大。
1.3 聚合醇
配制20 g/L D230 水溶液,移取5 mL,分别加入0~5%的聚合醇,加入50 mL 异丙醇,用0.1 mol/L(实际为0.122 mol/L)盐酸-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如表2 所示,聚合醇的加入对胺基聚醚含量测定没有影响。
1.4 水解聚丙烯腈铵盐
由表2 可知,随着铵盐加量增大,测定值较理论值偏大越多,铵盐加量为2%时,D230 含量测定值为21.7 g/L,较理论值偏大8.5%,可见铵盐对测定胺基聚醚含量有一定影响,需进行干扰的消除。
1.5 低黏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由表2 可知,在LV-CMC 加量为0.5%以内,对测定胺基聚醚含量影响较小;随着LV-CMC 加量增大,胺基聚醚含量测定结果偏差呈增大趋势,分析认为与LV-CMC 中含有羧甲基有关。
1.6 磺化酚醛树脂
如表2 所示,在SMP 加量为1%以内,对测定胺基聚醚含量影响较小,随着SMP 加量增大,胺基聚醚测定结果略有偏高,需进行干扰消除。
1.7 磺化褐煤
如表2 所示,随着SMC 加量增大,胺基聚醚测定结果逐渐偏高,需消除干扰。
1.8 水解聚丙烯酰胺钾盐
由表2 可知,随着大钾加量增大,胺基聚醚含量测定结果逐渐偏高,需消除此项干扰。
1.9 小结
通过上述干扰因素考察,钻井液常用处理剂在常用加量下,对20 g/L 的D230 含量测定影响如下:采用盐酸滴定法测定胺基聚醚游离含量时,NaOH、Na2CO3等碱性处理剂影响较大,LV-CMC、SMP、SMC、大钾等有机处理剂均有一定影响,聚合醇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 消除干扰方法研究
钻井液常用处理剂中的强碱、有机处理剂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由于处理剂组成、结构差异导致影响作用机理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消除方法。
2.1 NaOH 影响消除
测定胺值时,在胺基聚醚异丙醇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不变色,而当含有NaOH 等碱性较强物质存在时,指示剂变粉红色,因此在待测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若无色,则证明不含NaOH等游离碱;若出现粉红色,则先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再加入溴酚蓝指示剂滴定至蓝色变黄色,待测液由蓝色变黄色所消耗的盐酸的量即为胺基聚醚所消耗盐酸。
2.2 有机处理剂干扰消除
根据胺基聚醚易溶于异丙醇,而多数有机处理剂不溶于异丙醇的特点,采用异丙醇洗涤滤液减少干扰。实验方法:取多于5 mL 的滤液,按照1∶10的比例加入异丙醇,例如,取8 mL 滤液,加入80 mL 异丙醇,静置30 min 后收集全部滤出液,从中取55 mL 滤出液进行滴定。
考察了常用钻井液处理剂在异丙醇中的溶解情况,结果如表3 所示,观察实验现象,D230 可完全溶于异丙醇,而其他干扰测定的处理剂不溶于异丙醇,因此采用异丙醇洗涤钻井液滤液,取滤出液测定胺基聚醚游离含量。进一步考察了醇洗时间的影响。
表3 处理剂在异丙醇中的溶解性
1)醇洗时间考察。模拟钻井液滤液配制处理剂水溶液,配方为400 mL+0.24%Na2CO3+0.5%水解聚丙烯酰胺钾盐+1.0%LV-CMC+3.0%SMP+3.0%SMC +1.0%水解聚丙烯腈铵盐,取溶液5 mL 加入50 mL 异丙醇,摇晃混匀,室温下密闭静置不同时间,过滤,收集全部滤出液,测定该空白滤液消耗盐酸的体积,绘制消耗盐酸与醇洗时间关系曲线,如图1 所示。
图1 空白滤液消耗盐酸与醇洗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1 中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醇洗时间的延长,空白滤液消耗的标准溶液逐渐减少,即对胺基聚醚含量测定的影响逐渐减小;静置时间超过30 min 以后,消耗的盐酸量不再减少,确定醇洗时间为30 min。
2)醇洗效果。在20 g/L D230 水溶液中加入不同的处理剂,模拟处理剂在钻井液中的常用较大加量,分别测定醇洗前和用异丙醇洗涤后D230 含量,并计算醇洗后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处理剂在钻井液中的醇洗效果
由表4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有干扰因素存在时,不醇洗直接测定,测定值偏高较多;经异丙醇洗涤后测定,测定值更加接近理论值,偏差明显降低,说明醇洗后提高测定准确性的效果明显。干扰因素影响考察时,各处理剂加量均采用现场加量的上限,而实际钻井过程中处理剂的加量相对较低,同时由于钻井液中各种固相的吸附、钻井液消耗等原因,钻井液滤液中的干扰因素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测定实际钻井液体系游离含量时,即便几种干扰因素同时存在,其测定偏差并不等于实验偏差之和。
3 方法准确性验证
室内配制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聚合物氯化钾钻井液等典型水基钻井液,对钻井液滤液中胺基聚醚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确定验证,实验结果见表5。
由表5 可以看出,采用该方法测定钻井液滤液中的胺基聚醚游离含量,偏差均小于10%。
表5 不同钻井液滤液中的胺基聚醚含量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认识
1.建立了胺基聚醚含量测定方法,强碱、碱性有机处理剂等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采用异丙醇浸泡的方法消除有机处理剂干扰,减少了偏差。
2.室内配制钻井液,采集滤液测定胺基聚醚游离含量,偏差均小于10%,对于胺基聚醚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下步需研究降低偏差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3.现场实钻钻井液中,除膨润土外还有重晶石、钻屑等固相对胺基聚醚产生吸附,同时胺基聚醚随钻消耗,其含量是实时变化的。需研究固相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测定方法的现场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