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签到作用大

2022-06-28江苏苏州市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马晓文

幼儿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时钟表格幼儿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 马晓文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孩子早晨来园迟到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督促孩子每天早睡早起、按时来园,但效果不太理想。鉴于此,在孩子升入大班后,我尝试开展签到活动,期望由此引导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并逐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大班孩子不论是在时间的认知上还是在文字符号的理解与书写上,都已具有一定的经验,也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开展签到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有关探索与实践。

孩子眼中的签到

这天的晨间谈话活动中,我提起了有关签到的话题,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签到的认识和理解,并讨论了签到的规则。

·什么是签到?

幼儿:签到了就表示自己来了。

幼儿:签到就是每个人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我妈妈说,到幼儿园开家长会要签到,代表自己到了。

幼儿:我们也可以拿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代表我们来幼儿园了。

幼儿:我去参加钢琴比赛,老师给我一张表格,我就在表格里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那我们也可以用表格签到。

·什么时候签到?

幼儿:我们可以早晨来园的时候签到。

幼儿:规定8 点半前要到幼儿园的,谁在8 点半还没有签到,就是迟到了。

·怎样签到?

幼儿:要有一张表格,还要准备笔和一张桌子。

幼儿:我们要在表格里写上姓名和时间。

幼儿:那我们还要一个钟看时间。

幼儿:可是我不会看钟怎么办呀?

幼儿:有电子钟,上面是数字的那种,我能看懂。

幼儿:第一个来的就写在第一格,是第一名。

幼儿:要按顺序写。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大家决定在班级门口设一张签到桌,桌上有签到表、铅笔、电子钟。孩子们来园后依次在表格中签到,写上序号、名字、来园时间,最后看看大家都是什么时间来园的,有没有迟到。

启动来园签到

启动来园签到活动后,大多数孩子来园比之前提早许多,他们都希望自己在签到表上的排名能靠前一点。与此同时,孩子各种各样的学习在发生。

·学习写名字

开展签到活动的第一天,远远一早来到幼儿园,但他到了签到桌前,拿着笔愣了很久。排在他后面的同伴催促道:“远远你怎么还没写好?快点呀,我都等你好久了!”远远说:“可是我想不起来我的名字怎么写了。”同伴给他出主意:“可以画一个图案来代表呀!”远远点头道:“好,那我就画一个小人代表我自己。”

在大班上学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写自己的名字。有的孩子名字中的某些字结构复杂,笔画多,确实挺难写的。那怎么办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幼儿:可以画一个喜欢的图案来代表自己。

幼儿:可以写学号来代表自己。

幼儿:我会写名字中的“刘”,我就写个“刘”来代表。

幼儿:我的英文名是Bob,我会写,我就写英文名吧。

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讨论出多种解决方法。在之后的签到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写名字,也可以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名字。同时,还没有学会写名字的孩子纷纷请教师或爸爸妈妈教自己写名字。没过多久,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基本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学习写数字

孩子们在数字的书写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有的孩子写“3”会用镜像的方式写,有的孩子写“8”是上下画两个圈,还有的孩子写“9”是从下往上写的。在前书写阶段,孩子出现这类现象很正常,所以我没有刻意去指出,而是在签到桌上提供了一张数字书写笔画示意图,引导孩子自主对照学习。

我还发现有的孩子采用了一种有意思的数字书写方式。一天,钦钦在签到时对着电子钟一笔一画地描摹。我发现他写的是像电子钟所显示那样的方方正正的数字。其他孩子也模仿钦钦,饶有趣味地写起这种方形数字来。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孩子们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学习填表格

考虑到孩子小肌肉动作发展尚不完善,初期的书写可能需要较大的空间,我提供的签到表上的格子很大,以便孩子更自由地书写。每个孩子写在一个大格子里,有的孩子会把序号、名字与来园时间上下分层或左右分列,但也有的写得比较随意,有时会把姓名写得很大,时间就被挤到角落里甚至超出格子边框。随着签到次数的增多,孩子们通过相互学习,渐渐形成固定的格式,大家几乎都上下分层写,第一层写序号和名字,第二层写来园时间,写得越来越清楚了。于是,我将表格做了升级,缩小了格子,将孩子们签到时需要记录的三个项目分别列出,以引导孩子们加深对表格的认识,感知表格的行与列之间的关系。

·学习认识指针式时钟

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认识了指针式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后,一个孩子提出:“我们的签到桌上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钟?”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我增加了指针式时钟。在后续的签到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会同时看两个时钟,将电子钟上显示的时间对应到指针式时钟上指针的位置。孩子们也会一起讨论。比如,一天,欣欣和乐乐几乎同时到幼儿园,排队签到时,欣欣说:“你看,现在是8 点13 分,短针刚刚超过了‘8’,长针在‘2’和‘3’的中间。”乐乐问:“长针指到‘2’是几点?指到‘3’呢?”欣欣说:“指到‘2’是8 点2 分,指到‘3’是8 点3 分吧。”乐乐不解地问:“那么‘13’怎么在‘2’和‘3’中间呢?”欣欣答不上来:“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去问老师吧。”

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又组织了一次认识时钟的活动,除了加深孩子们对整点与半点的认知外,也从孩子们的疑问入手,初步让孩子们了解钟面上每一大格代表什么、每一小格代表什么。我知道,大班孩子掌握指针式时钟的读数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并不做硬性要求,也不撤除电子钟这个支架,希望孩子们通过每天的签到活动自然而然地将两种钟面的读数对应起来,丰富认知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指针式时钟打下基础。随着指针式时钟的投放,签到表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间记录方式:有的孩子除了用数字记录时间外,还将指针式时钟的钟面画在一旁。

来园签到活动的开展明显改善了孩子们的晨间来园情况,此后,很少有孩子会迟到了。有的孩子会早早地来园,希望自己的名字位于签到表的前列,有的孩子会与好朋友比较谁来得比较早,还有的孩子会给自己定好第二天来园的目标时间,并督促自己达成目标。渐渐地,孩子们发现早早地来园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有更多时间开展游戏,可以有更多机会为集体服务。这样,孩子们更愿意按时来园了。

启动餐后“签到”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与孩子们谈起了班里迟迟未得到解决的部分孩子进餐慢的问题。孩子们联想起之前的来园迟到问题,一个孩子提议:“吃完饭也可以签到,和早晨来幼儿园一样,到了规定时间吃不完,就和迟到一样。”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在统计大家的进餐时间后,制定合理的“签到”规则。他们将午餐结束时间定为11 点40 分,也就是说,在这之前“签到”的都是按时用完午餐的。

一开始,孩子们也像来园签到时那样,全体签在一张大纸上,一天一张表。孩子们之间会比较谁吃得快、谁吃得慢。到了周五,我会将一周的签到表按日期顺序整理好,装订在一起。两周后,在一次翻阅装订好的签到册时,两个孩子无意间开始自我比较。一个孩子说:“我今天是11 点30分吃完的,比昨天吃得快。”另一个孩子说:“我好像比昨天慢了3 分钟。”我捕捉到了这一幕,进而意识到,全班孩子每天签在一张大纸上,大家会倾向于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到了周五,把一周的签到表整理到一起,孩子们才能完整地看到自己一周来每天用完餐的时间,而且,由于这些信息是分布在五张表上的,纵向比较很不方便。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无疑应鼓励纵向比较,谨慎对待横向比较。鉴于此,我重新设计了签到表和签到规则,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表,去掉了原来表格中的“序号”项,增加了“日期”项,请他们记录自己一周里每天用完餐的时间。这样,孩子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自我比较,评价自己一周的进餐表现了。

结合孩子们的经验,我还在区域中投放材料,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那里尝试绘制自己一周用餐时间变化的折线图,从而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用餐时间的变化,评价自己的用餐表现。

餐后“签到”活动的开展明显改善了个别孩子进餐慢的情况,几乎所有孩子都能按时用完午餐了。

启动睡前“签到”

进入大班下学期,我班开展了一系列幼小衔接专题活动,其中,晚上按时入睡是孩子们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然而,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要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似乎不太容易。一次谈话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的入睡时间。远远说:“我大概9 点半睡觉。”思思说:“我要到接近10 点才睡呢!”乐乐说:“我也差不多。”悠悠说:“我10 点都还不睡呢!”统计下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入睡时间普遍在晚上9 点半到10 点,有的甚至更晚。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健康发育。借鉴之前的经验,我想,是否也可以利用“签到”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们按时入睡呢?

我提出了睡前“签到”的建议,得到了孩子们及其家长的响应。那么,大班孩子在几点以前入睡比较合适呢?我请孩子们分头去了解。孩子们有的去问爸爸妈妈,有的去问家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最后,我将大班孩子适宜的入睡时间定为晚上9 点前。和之前一样,孩子们又共同制定了睡前“签到”规则:自己画表格,把一周七天的关灯睡觉时间记录在一张纸上,在晚上9 点前“签到”的,表示做到了按时入睡。由于孩子们是各自在家“签到”的,因而我请孩子们每周一把上一周的签到表带到幼儿园分享,看看大家是否都做到了按时入睡。

在家长们的积极协助下,睡前“签到”活动顺利开展。在分享睡眠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思思和悠悠都是晚上9 点睡觉的,思思记录的是“9:00”,而悠悠记录的是“21:00”。由此,孩子们了解到时间有“12 小时制”和“24 小时制”两种表示方法,他们对时间的认知又得到了拓展。

睡前“签到”活动持续近半个学期后,家长们反映,孩子大都能按时入睡,尽管有几天入睡时间还是会超过晚上9 点,但总体较之从前明显提前了,早睡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为此,家长们十分认同这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分析与思考

1.基于问题,挖掘价值

我们基于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追随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签到活动,从早晨按时来园到午间按时用餐再到晚间按时入睡,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同时,在签到活动中,幼儿的数学认知、前书写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发展。

2.时刻关注,给予支持

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时刻关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问题,寻找适宜的支持策略。在活动中,我们还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实践,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3.家园合作,共促发展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活动中,无论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幼儿数学认知及前书写能力等的发展,家长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家长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幼儿的潜能。

猜你喜欢

时钟表格幼儿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组成语
古代的时钟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这个时钟一根针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有趣的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