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维莫司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2022-06-28高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厌氧菌病原菌抗菌

高黎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而引起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该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在体检中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等早期症状,乳腺癌晚期时多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进而引起患者多器官的损伤及病变,癌细胞若发生脱落,可对周围淋巴管造成侵犯,并逐渐向局部淋巴结转移,严重者肿瘤细胞可转移至椎骨部位,甚至出现积液、出血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预后较差[1]。因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已无较大意义,临床多以放化疗为主。依维莫司为常用的化疗药物,是一类苏氨酸蛋白激酶,可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及增殖,同时与细胞内的黏合蛋白相结合,将机体对内分泌药物所存在的耐药率进行逆转,提高治疗效果,但该药物也可引起口腔感染,影响患者疾病预后[2]。口腔感染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后可出现口腔部位的不适,严重者周围部位感染风险可大幅增加,进而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且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各类病原菌的耐药率增加,故而对引起乳腺癌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病菌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可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本研究将对依维莫司治疗乳腺癌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钟祥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0例应用依维莫司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诊断标准:乳腺癌的诊断符合文献[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口腔感染符合文献[4]《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临床病理分期不符合Ⅲ、Ⅳ期。本研究已经过本院院内设置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并批准。年龄40 ~70岁,平均(49.16±1.32)岁;其中年龄≤40岁的有60例,41 ~59岁的有217例,≥60岁的有23例;病程3个月 ~5年,平均(2.31±0.13)年;临床病理分期:Ⅲ期213例,Ⅳ期87例。

1.2 方法

口腔感染患者口腔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型)对病原菌进行检测,鉴定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需由资深人员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并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分离出的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操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标准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

(1)对不同年龄及病理分期患者口腔感染率进行统计并比较。(2)统计并比较患者口腔分泌物中病原菌类型分布情况与构成比。(3)统计并分析厌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敏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及病理分期晚期乳腺癌患者口腔感染率、病原菌类型分布情况、构成比、厌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敏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及病理分期晚期乳腺癌患者口腔感染情况

3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口腔感染,感染率为13.33%(40/300)。年龄≥60岁、病理分期为Ⅳ期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口腔感染率较高,分别为 30.43%、26.44%( χ2=8.962、13.099,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及病理分期晚期乳腺癌患者口腔感染情况

2.2 病原菌类型分布情况与构成比

40例晚期乳腺癌口腔感染患者中的口腔分泌物标本分离得到37株病原菌,其中厌氧菌占比70.27%(26/37),需氧菌占比29.73%(11/37)。厌氧菌中的口腔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占比在病原菌中占比较高,分别为30.77%、19.23%、23.08%,见表2。

表2 26株厌氧菌分布情况与构成比

2.3 厌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敏感率

26株厌氧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3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见表3。

表3 26株厌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敏感率

3 讨论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导管上皮或乳腺上皮的一类恶性肿瘤,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且男性也有患病可能,但目前该病病因尚未可知。因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故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如不及时治疗发展至晚期可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因该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于体检时发现,多数患者发病时已是晚期,可出现乳头回缩、乳腺皮肤发生橘皮样病变等,且由于此时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已经发生转移,故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意义,临床多采用放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易出现口腔炎,进而引发口腔微生物感染[6]。

口腔感染以慢性感染为主,因厌氧菌与需氧菌的生长与繁殖均与口腔中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有大量微生物分布于人体口腔中,感染是由于多种生物性因子在机体内进行繁殖、侵袭,在生物因子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下,使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的疾病,故而如不注意口腔卫生,即可有口腔感染的发生,如口腔炎、牙龈炎及齿龈脓肿等[7]。依维莫司是一类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起到有效地抗肿瘤、抗病毒及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常与环孢素等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以降低毒性,虽可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其也有对机体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故可引起患者口腔黏膜红斑、口腔疼痛等,使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风险增加[8-9]。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各类药物,其中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等化学合成药物,通过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或通过化学半合成法制造出与其相似或相同的物质,也可对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但因目前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增多,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也随之增多,从而导致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加[10-11]。因此,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各项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用药,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的目的。

本研究首先针对不同年龄及病理分期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口腔感染率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得出,年龄≥60岁及病理分期为Ⅳ期的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概率较高(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使老年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无法对机体起到全面的保护作用,故其发生口腔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病理分期为Ⅳ期的患者机体器官功能遭受肿瘤细胞破坏程度较高,且当患者接受化疗后化疗药物也会使其粒细胞生成水平降低,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机体耐受力减弱,故无法对外界病原菌侵袭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导致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2]。根据对病原菌不同类型分布情况与构成比的分析得出,患者口腔感染标本所分离得出的病原菌类型中以厌氧菌为主,并且对口腔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的检出率均较高,提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及比较可提高临床对口腔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分布的了解程度,便于筛选后续治疗所用药物[13]。相比有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厌氧菌的生长更好,但因该细菌的代谢酶体系并不完整,且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通过无氧发酵的方式来进行能量代谢,可降低局部组织的氧浓度,从而造成机体内不同部位的感染[14-15]。本研究通过对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26株厌氧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3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提示可优先应用四环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等类型药物对晚期乳腺癌口腔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病痛减轻,而且可降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预后较好,若单一用药效果欠佳,可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但应控制药物剂量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依维莫司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后发生口腔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是厌氧菌,并且厌氧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克林霉素,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四环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因此可应用四环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来防治口腔感染,口腔感染率可得到有效降低,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厌氧菌病原菌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沈阳市区30~50岁成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奥硝唑治疗厌氧菌性盆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