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中风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8陈晓倩叶励新江月卿
陈晓倩 叶励新 江月卿
中风属于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导致中风的原因是脑部血管因血液阻塞或是血管破裂,而无法正常流入大脑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1]。中风是现在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病情进展迅猛,所以致死率、致残率极高[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中风的救治率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救治成功的患者而言,哪怕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也存在发生神经功能性障碍的风险。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如若出现合并症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加剧,进而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加大后遗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预后[3]。为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神经功能缺损,在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4]。为了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本次研究纳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60例中风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中风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60例中风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相关诊断标准及文献[6]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颅脑CT等检查确诊;(2)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后出现口角歪斜、语言障碍和偏瘫中至少一项症状;(3)无精神相关疾病,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4)存在糖尿病病史;(5)其他组织器官无病变趋势。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其他腰椎、胸椎疾病或恶性肿瘤;(2)中途退出、死亡、术后存活期<6个月或随访期失联;(3)存在相关治疗或护理禁忌证;(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5)治疗或护理依从性不足。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 ~86岁,平均(54.76±5.4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 ~84岁,平均(54.65±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西医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将其妥善安置后,详细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入院须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者因来到陌生环境而产生不良情绪;治疗期间,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多少会出现一些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其不利于病情恢复,所以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应密切关注其的情绪变化,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强化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血压、血糖、瞳孔、体温及四肢部位活动等具体状况,依据实际病情状况实施监护,直至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为止。如若在监护期间患者出现血糖水平提升、颅内压升高、脉搏减缓等情况,更甚者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行脱水、降颅压、降血糖等处理,避免加剧糖尿病病情,同时诱发脑疝。(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开窗透气处理,保证病房中的空气质量,尤其是要避免有粉尘等刺激性气体飘入。设置好病房内的温湿度,将其设定人体适宜的范围内,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病房内为患者布置上鲜花、书籍及其他小装饰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避免出现搬动的情况,同时将床头抬高至15° ~30°,以此来加快脑部血流回流速度,缓解脑水肿症状;强化对口腔的清洁和护理,针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需应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应定时对患者实施拍背、翻身等护理,对于尿失禁者应予以导尿管留置,定时对其膀胱进行冲洗;为确保患者大便通畅,对便秘者应予以缓泻剂治疗,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开塞露通便,为避免再次发生脑出血,在患者大便过程中不可过度用力和憋气。(4)安全护理:对于合并精神症状及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对其增加护栏加以保护,适当的约束可避免跌伤或是防跌倒坠床,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少量镇静剂。(5)血糖护理:对于各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化差异,药物治疗期间应从小剂量开始,特别是针对合并肾功能不全、肝肾疾病及心脏病等患者;叮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对于易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睡前应强化对其的血糖监测,如若血糖偏低,可在其睡前适量加餐;指导患者常备糖果、饼干等食物,以备不时之需,确保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6)饮食护理:大豆、新鲜牛奶、荞麦面、黄豆面、玉米面等食物均富含高纤维素及优质蛋白,并且这类食物所含糖量相对较低,属于乳类食物和粗粮类。另外还需鼓励患者多进食富含高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另外,还可结合患者的喜好和需求为其配备汤和粥,例如荞麦面粥、香菇鸡汤及蘑菇瘦肉粥等。(7)功能康复训练:首先为肢体活动训练,应协助其实施患侧肢体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训练主要包括双下肢屈髋屈膝、上肢前屈、健肢应带动患肢进行活动、拉绳起坐及借惯性翻身等;其次为骨盆活动训练,屈膝屈髋之后用双足加以支撑,借此力抬起臀部;再次为坐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梳头、拾筷、拿腕、扣纽扣及握健身球等坐位活动训练;从次为站立训练,指导患者扶住桌面或是床等站立,并根据其具体训练状况,逐步过渡至扶拐站立、徒手站立等;最后为行走训练,根据患者具体状况,搀扶其进行行走训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扶拐行走训练[7]。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中医护理,护理内容为辨证施护。(1)针对中经络者。症状多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不仁,手足麻木,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头晕头痛,苔薄白,脉浮数。对该类患者应遵循补养血液通经络、滋阴潜阳祛风的施护原则。①环境护理: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同时还应避免风直接吹到患者,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屏风遮挡,防止外邪乘虚侵入,导致病情加剧。另外,中经络者需保持长时间静卧休息,头部应保持放平状态。②情志护理:中风病因之一为七情内伤,疾病初期阶段因气机不利,痰热腑实,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烦躁易怒。疾病中期因气血空虚,实邪已去,疏泄不利,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失眠抑郁,加之受病情的着迷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情绪,鉴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交谈,可采用肝经穴位按摩或是暗示疗法缓解其抑郁、紧张的心理,并起到调节经络、疏肝解郁等作用,在按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状态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③饮食护理:中风患者疾病初期应遵循化痰湿、清内热、散瘀热进食原则,禁止使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食物加重湿热,引起肝火或是心火亢盛,并诱发病变[8]。患者在恢复阶段应遵循清热养阴,健脾和胃进食原则,禁烟酒的同时还需禁止使用肌肉、牛肉等肥甘生热的食物。(2)针对糖尿病。①手指点穴干预: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应对胰俞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及三阴交穴等穴位实施手指点穴按压;针对胰俞穴,以拳头指节对穴位实施按摩,以胰俞穴为定点,顺时针按揉约180次;针对足三里穴,以拇指间断按压穴位,以足三里穴为定点,顺时针按揉约180次;针对内关穴,以拇指指尖按摩穴位,每次按压3 s后松开,2 s后再按压,至少36次;针对三阴交穴,以拇指指尖按摩穴位,每次按压3 s后松开,2 s后再按,至少36次;按摩时间为1次/d。②穴位贴敷:严格遵医嘱对涌泉穴、手三里穴及足三里穴等部位予以本院特制中药药粉以茶油调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对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其中NIHSS分值为0 ~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高。FMA总分值为126分,其中低于53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3 ~71分为明显障碍;72 ~89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0 ~107分为轻度运动障碍。观测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 h PG)等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监测干预前后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方差齐性检验用Bartlet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FMA等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FMA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FMA等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FMA等评分比较[分,(±s)]
FMA组别 NIHS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30.23±3.12 11.67±1.01 40.34±5.45 94.45±5.45对照组(n=30)30.57±3.25 17.12±2.54 40.65±6.04 79.43±6.56 t值 0.413 10.920 0.208 9.646 P值 0.680 0.000 0.835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PG、2 h PG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 h P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mmol/L,(±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mmol/L,(±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 0)9.7 4±0.6 2 5.3 8±0.4 9 1 5.3 7±1.2 2 1 0.4 7±0.9 7对照组(n=3 0)9.8 1±1.1 1 6.9 1±0.8 1 1 5.7 1±1.4 1 1 2.7 8±1.1 3 t值 0.3 0 1 8.8 5 2 0.9 9 8 8.4 9 5 P值 0.7 6 4 0.0 0 0 0.3 2 2 0.0 0 0组别 F P G 2 h P G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全血黏度低切(mPa·s) 全血黏度高切(mPa·s) 血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12.34±1.12 8.65±0.82 7.34±0.81 5.23±0.51 48.86±5.01 37.12±4.12 5.64±0.51 3.12±0.29对照组(n=30) 12.41±1.13 10.66±0.99 7.41±0.79 6.77±0.62 48.74±5.03 44.67±4.73 5.71±0.49 4.76±0.37 t值 0.240 8.564 0.338 10.506 0.092 6.592 0.542 19.107 P值 0.810 0.000 0.735 0.000 0.926 0.000 0.589 0.000
3 讨论
中医辨证法将中风归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范畴,中风病症表现主要为口眼斜、猝然昏扑、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及不省人事等[9-10]。在现代医学中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关脑血管疾病均属于中风,该疾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之一。中风又称之为“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是一种高致死、致残、易复发的难治性疾病,近些年来据相关研究报道,中风越发趋于年轻化。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诱发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中风的风险性明显高过非糖尿病患者,而中风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其再次发生中风的概率更高[1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合并糖尿病病死率明显呈下降的趋势,患者生命虽得以挽救,但恢复阶段如若病症迁延不愈,致残率极高。鉴于此,在中风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2]。
以往,临床上针对中风伴糖尿病患者常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仅仅是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血糖等身体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定时予以翻身处理,最终康复效果不佳[13]。随着中医不断深入对中风疾病护理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已逐步成为护理学的全新领域,其主要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有机结合现代康复学理论、中医养生学知识和中医临床学等百家之长于一体建立起来的新型护理方式,是目前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护理方式[14]。本次研究所实施的中西医护理是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进行合理结合,是现今临床上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西医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病症分型护理措施[15]。当前,以中药汤剂和按摩相结合的中医综合护理开始广泛应用中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从临床效果来看较为理想。我国中医医学对于中风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几千年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传统按摩可以调和营卫,有效疏通经络气血的阻滞,起到舒经活络的效果,患者经络无阻后经脉可以得到润养,利于关节滑利,经气一旦通畅,则开始使用中药汤剂滋养,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几种中医干预方式联合应用,同时配合西医对症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康复。从研究结果可见,干预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主要是旨在对血液流动性、凝固型、变形性及粘黏性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Eisenberg学者于1966年在研究中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提升后,随后相继报道出许多临床研究明确了中风患者中存在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情况,这种现象不单单存在于发病后,却常见于发病前,也就是伴有中风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患者,其发生中风的风险较大,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是这类患者存在的共性[16]。大多数学者表示,血黏度等诸多血液流变学状态在脑微循环障碍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表明决定缺血性中风的一项重要病理生理因素为微循环血流变少,从上述研究结果,可明确得出观察组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得以改善,可避免脑细胞形态学损伤,进而促进病情康复[17]。而干预前,两组NIHSS、FMA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FMA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则可证实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合理改善患者因中风造成的神经缺损及肢体功能障碍,加速治疗后康复速度,改善其预后水平。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存在糖尿病病史,由于糖尿病与中风发病、病情进展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强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研究中干预前,两组FPG、2 h PG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 h 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干预都具有有效性,但相对来说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控制血糖水平更佳[18]。
综上所述,在中风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糖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况,确保脑神经组织供血充足,进而避免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