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点的滨河生态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设计
——以烟台某滨河公园为例
2022-06-28杨森
杨 森
广东四季文旅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1 基于地方特点的滨河生态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1.1 项目概况
烟台市某滨河公园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的某滨河下游。是河道生态廊道与海岸景观带的交接处。此次的改造工程设计区域包括南北二片,面积约10.9亩。北岸土地面积约2.9公顷。南岸土地面积约8公顷。该地段正处在会随着季节变化流动的入海河道旁边,面对着海水。作为经过商务区、通向都市周围的海滨沙滩的自然环境的重要大门。各水道主体服务对象依次是旅游者、工业生产劳动者、以及区内住户。水道区域周围主要是由“五纵三横”的路网所组成[1]。城市路网既加强出片中间和区片间的相互联系,也为区域奠定了较好的通达基石(如图1)。
图1 基地分析图
1.1.1 滨河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该项目在场景改造项目上,将重点采取以下三大战略:(1)流动性,从场地整体进行把控,实现将整个公园流动起来,从大海流到大地,直达都市,强化居民与游客在场地中的流动。(2)边界,通过把园区的内部界限加以划分、切割、整合,改变了园区内现在生硬和单调的景观界面,并能通过模糊了都市、园区和水面三者间的边界,从而构建出具有丰富性和渗透能力的多重用户界面。(3)耦合,从园区的空间、环境、历史和空间几个角度入手,全面了解区域,因地制宜地建立区域和项目的对位关系。以下就本生态园区景观总体改造方案应怎样采取这些对策作出具体说明。
1.1.2 总体结构改造设计
建筑设计格局以生态化设计理念为内核,把整个工程项目区构建成亲近大自然,向往身心健康,诠释精致健康绿色日常生活。为当地市民和产业工人,定制了一种天然、保健、浪漫、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线性生态化滨河公园环境。与健康同在、与大自然共处、与生态建设共处、与市民同乐[2]。
在开展公园景观改造方案建筑设计工作之前,就必须加强对公园区域、周围道路、土地性质、重要人流来往以及区域内人文要素等作出细致而广泛的认识,在本项目的总体结构修改中通过根据当前的区域条件,把整体规划设计结构形式界定为“一轴、两带、三区”的基础布局,整体总体设计上主要是以“流”来开展建筑设计,“流”源于滨河,贯穿于整座公园,并深入城市,示。其中以“一轴”为核心滨水生态建设绿轴,重点是通过河道岸线的天然滨水生态域建设工程。“两带”指的是边界都市活力开放带和自然环境舒缓带,使生态公园旅游区域与都市达到平衡发展。“三区”的规划重点根据园区周边环境要求和地方历史人文特点进行三个重点区域景观工程建设,分别为风之广场、南侧带状公园和北侧带状公园三大分区。其中各个园区根据自身的景观与资源元素,开展了不同的休闲旅游、科普教学、娱乐度假、户外运动、参观观光等主题设计。同时采取了提升梳理城市肌理、增强滨水活力、重塑城市生态景观节点等新手法,提升城市滨水景观;并优化沿海断面,形成了富有变化、承载着丰富活动的滨水空间。
1.1.3 分区设计
本项目提升改造范围是河道生态廊道与黄金海岸景观带的交接处,是烟台市极具地域风貌的区域,依据规划要求,该片区将打造建设成为文化与休闲的活力节点。在项目的实施区域设计中,所有建筑设计都要把环境性与功能性这二种因素兼顾到位,而区域节点的设置不但要符合人类的实际需要,同时更要满足环境生态化的要求。通过综合所有地域因素,从尊重地域发展特点出发,基于滨水区域的自然风貌、历史文脉、现状特点,打造古今交融的都市景观风貌。下面有针对性地重点分析三大分区的景观改造[3]。
(1)风之广场
风之广场空间作为滨河景观和海岸景观的交点,因此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节点。延续海滨路的设计语言,此区运用弧线作为设计元素,多层的台阶与地形种植相结合,提出打造安全、舒适、高品质、有活力的区域,为游客提供多变的体验。
人类对滨河一带景观具有天生的亲密性,除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更多的是可感受变化的人类活动范围,包括了观光、休闲、团体活动等活动场所。而由于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对场馆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场馆状况与功能要求对场馆及其结构做出差异化的规划,是增加活动空间的必要手段。在风之广场是景观设计中,通过综合区域特点和上位规划思路,风之广场景观提升改造主要以旅游休闲的主导功能,景观节点包括:观鸟平台、休息平台、景观亭子、滨河广场、防风绿岛、观海广场、观海台阶、停车场、商业广场、特色大雕塑、商业街、商业街入口广场。这些节点的设计,对游人活动做出了指引与帮助,同时也在无形中推动了大众更加关心自然的生态。通过结合区域特点,风之广场景观改造中运用抬高的地形与植栽作为冬季强风的屏障,同时高差也提供了有趣的穿行体验和观海体验。
(2)南侧带状公园
南侧的带状公园范围,是城市整体改造范围中自然景观条件相对较好、具备重要生态价值与景观功能的地区。为适应居民亲水和游憩娱乐要求,南侧带状公园区域的生态设计要重视亲水性的体现,重点建设生态景观条件良好,亲水设备充足的活动空间。而路南带状公园则通过建设主园道、休闲平台、防风绿岛、滨河道带状广场、自然生态圈大台阶、河滨道自然生态圈、风景亭、赏鸟平台、滨河道带台阶、阳光草地、密林幽径、慢跑径等,全面的改善了滨河道带公园的亲水品质和日常游览与休憩,以最大限度的适应市民的亲水与娱乐需求。
(3)北侧带状公园
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层面以河为界,分为北段和南段,北段保留原有活动场地。概念上维持相对开扬的大景观氛围,与南岸形成对话。北侧带状公园节点设计主要有:皮松大道、停车场、居住区入口、休息平台、晨练草坪、休息平台、密林幽径、游憩谷等。在健身区域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季相变化的种植林构建温馨的健身广场,同时将原有广场的运动设施升级、改造融入社区公园。同时利用渐渐往下的地形,营造剧场式台阶,供人小憩、聚会[4]。
1.1.4 公园植物总体设计
园区在植被培育上主要是以植物生态特性为主,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公园里为人们打造集休憩娱乐于一身的生态城市公园。通过对公园场地绿化现状分析,该区域空间开敞,缺少竖向空间层次,场地内以野生杂草为主,缺乏层次,未能构成完整的屏障,需要建立一套联系各河段的绿道休闲步道,延续上游休闲停留空间,形成节奏和序列,通过营造地形,丰富竖向空间层次,同时以常绿树种为主,打造“四季见绿”的林相景观,增种观花或色叶类乔木植物,丰富林相变化。
本滨河公园在植物整体配置设计上以生态性、景观性和经济性为指导原则,不仅选择防风、抗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品种打造绿化屏障保护。同时商业广场使用造型黑松,在物种受限情况下提高景观性。活动场地丰富中下层,花叶落木和富有野趣的花草,打造“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的林相景观。另外,以黑松,杜梨,香花槐、雪松等乡土树种为主,局部增种适量花叶类乡土乔灌木,林下空间以大面积花籽、草籽混播的方式,自然野趣,并降低养护成本。
本滨河公园不同分区的植物配置有着不一样的特色,如:(1)风之广场:主调树种为造型黑松;基调树种为黑松、麻栎、乔化柽柳、木槿+紫薇、小叶朴;地被为深蓝鼠尾草、大花金鸡菊、龙柏、胶东卫矛。通透简洁的植物层次,独特的造型黑松,热烈鲜明的观赏地被,营造简洁明快的空间,呈现现代都市气息,提供开阔的户外交流空间的同时还能形成城市中的天然氧吧,使游人既能得到身体锻炼,又能愉悦心情。(2)南侧带状公园:主调树种为黄金槐、香花槐、国槐、银杏、樱花;基调树种为白皮松、雪松、绒毛白蜡。通过以香花槐作为行道树,形成舒适的林荫序曲,吸引周边居民和儿童到此游玩,并置阳光草坪提供多样自发性活动。(3)北侧带状公园:主调树种为银杏、木槿、云杉;基调树种为雪松、白皮松、麻栎。该区域景观以银杏、木槿为主调树种,以雪松、白皮松等常绿树种为基调树种,使游人既能得到身体锻炼,又能愉悦心情[5]。
在植被的种类选择上,主要利用现用独苗和增加观赏价值较高的植被种类,形成各种主题的植被生态群落,以适应公园的发展需求。同时强调对植被生态群落有机更新,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引来一些新植物种类,增加了园内的植被种类资源和更加重视湿地环境营造。此外,在本生态公园植被设计种类的选取上,主要根据本地土质和气象条件科学开展树木、灌丛、地被的生态配置,并利用对此类植被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来美化生态公园的总体景观。树木的种类选取重点主要是富有地方特点的黑松、国槐、杜梨、雪松、银杏、金樱子、绒毛白蜡、毛白杨、黄金槐;乔木种类选择,主要为生石花、大叶黄杨、红瑞树、土连翘、红瑞树、黄刺玫、榆叶梅、珍珠梅等;地被种类选择,主要有花叶玉簪、八宝景天、紫叶小檗、小龙柏、宿根福禄考、铺地柏、酢浆草、鼠尾草、波斯菊、金叶女贞、大花萱草和白三叶,创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生态系统。
1.1.5 交通设计
生态园设计时一定要以便捷的交通运输可达性为设计基准。根据园区当前状况交通劣势,在场地道路上改造设计重点着眼于建筑景观和环境的交叉融合,利用丰富滨水区的空间结构格局,建立公园使滨水空间设计和都市内部空间之间的视觉廊道,交叉互相穿透。同时经过设置最佳观景在的适当地点,和进行城市地标设计及环境建设中小品的节点化处理,不但可以做到将河系空间结构向整个城中拓展,还可以将市中心的经济活动带到水中,以更便利的交通方式将市中心与滨水区连接起来,达到不清晰边界目标,从而提高与海滨空气的可接近性。
1.1.6 景观小品设计
生态园既是人类游憩娱乐的良好场地,这就需要园区中的景观小品也就需要体现生态、环保和地域性表达的特征,并做到与大自然相互融为一体,让公众在观赏小品的同时,也能够唤起公众与大自然间的情感联络,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维护大自然的觉悟,从而达到“来源于大自然、归从于大自然、天人一体”的产品设计总体目标。同时,景观装设小品又是体现地方文化特征的主要载体,因此必须深入场地传统文化底蕴中,提取人文元素,把地方人文特色反映到景观小品之中。此外,日本生态园内景点小品设计主要从居民、游人的心灵体验入手,让游人体验到愉悦才是他们的服务理念,而这一工作目标不仅仅靠环境、空间、设备等的硬性要求,更是靠运营理念与个性化的服务,公园将针对平时运营中群众的反应积极开展业务改进和创新,并随时跟进游人的最新要求,创新理念,丰富服务方式,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2 结论
基于地方特点的本生态滨水工艺景观改造方案设计研究,是以基于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反思。而通过研究烟台市某滨水生态化主题公园景观改造方案设计,能够很清晰地预测到,烟台市区域内在今后在城市景观的大发展时代背景下,会有更多的类似于日本生态化主题公园这样的生态景观改善建设项目。在进行生态公园景观改造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国外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根据现代城市规划特点以及建设项目具体的现状特点,突破了以往园林绿化工程建筑设计从单纯层次考虑而形成的滨水生态景观营造片面性,更加重视并充分认识、重视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的客观自然环境,并深入发掘滨水区的自然环境原因以及地方人文原因,打造出具有生态化、绿化、地域性元素识别度较强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作品。希望能给滨河公园风景设计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