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2-06-28冯润林陶燕萍
冯润林,陶燕萍
神经鞘瘤是一种具有包膜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由排列有序、交替分布的富于细胞性束状区和疏松黏液性网状区组成,瘤细胞在免疫表型上显示施万细胞分化,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曲侧面,最常受累于颈神经、迷走神经、腓神经及尺神经,发生于肺内者十分罕见,1953年由Lane等[1]首次报道,其仅占肺内肿瘤的0.2%[2]。本文现报道2例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例1男性,40岁,体检发现肺部阴影3天。外院胸部X线检查示左肺上部阴影,直径约1.8 cm。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CT检查示左肺上叶近肺门处见实性结节,大小2.3 cm×1.9 cm,边界光滑清楚,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图1),邻近肺动脉推移,诊断为“低度恶性可能”,随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例2女性,63岁,发现肺张力性病变8天。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头晕。半个月前因高血压病入住外院,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混合磨玻璃结节性质待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大小1.8 cm×1.0 cm,边界清楚,随行肺楔形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图1 A.CT平扫示肿瘤在纵隔窗上呈低密度规则结节影;B.CT平扫示肿瘤在肺窗上表现为实性结节
1.2 免疫组化2例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一抗包括S-100、SOX10、vimentin、CD56、BCL-2、TTF-1、desmin、SMA、p63、Napsin A、CK5/6、GFAP、CKpan、EMA、STAT6、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常规设置阴、阳性对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
2 结果
2.1 眼观例1:灰红、灰褐色肺上叶组织一块,大小21 cm×9 cm×4 cm,沿该组织最大面切开内见一大小2.2 cm×2 cm×1.5 cm带包膜的球形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楚,切开切面呈浅黄色,半透明,似有光泽,质实。例2:灰红色肺组织一块,大小6 cm×4.5 cm×2.5 cm,切开内见一大小2 cm×1.5 cm灰褐色实性结节,表面光滑,分界清楚,结节切开呈灰白、灰黄色,质实。
2.2 镜检2例肿瘤镜下周界清楚,周围可见完整的纤维性包膜(图2),其内瘤细胞由稀疏区和密集区交替排列,少部分区域可见栅栏状结构,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结构排列(图3),可见Verocay小体结构,瘤细胞由短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组成,细胞核呈梭形,一端尖细,胞质丰富,胞界不清,部分瘤细胞伴轻度异型性,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象,间质疏松伴大量黏液形成。
图2 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见完整的纤维性包膜(黑色箭头为肿瘤成分,红色箭头为正常的支气管黏膜,之间为纤维性包膜) 图3 瘤细胞呈洋葱皮样或漩涡状结构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结构 图4 瘤细胞S-100蛋白呈胞质弥漫阳性,SP法 图5 瘤细胞CD56蛋白呈胞膜弥漫阳性,SP法
2.3 免疫表型瘤细胞S-100(图4)、SOX10、vimentin、CD56(图5)、BCL-2和TTF-1均阳性,desmin、SMA、p63、Napsin A、CK5/6、GFAP、CKpan、EMA和STAT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5%。
2.4 病理诊断(1)(左肺上叶结节)神经鞘瘤,肿瘤最大径为2.2 cm,支气管周围7枚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支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均未见病变累及。(2)(左肺下叶)神经鞘瘤,肿瘤最大径为1.8 cm,支气管断端及血管断端均未见病变累及。
2.5 随访2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5个月和13个月,截至2021年11月,2例患者均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
3 讨论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约占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第2位。该肿瘤发生于肺内者非常罕见,检索2010~2022年国内外报道的文献[3-12],结合本组2例,现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3.1 临床特征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可发于任何年龄,年龄20~69岁,平均47岁,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 ∶1,以中青年较为多见,肿瘤直径为2.0~8.5 cm。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位置及阻塞程度有关。肺内神经鞘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可见包膜[11],CT平扫一般呈等低密度影,增强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13],本组2例与文献报道一致。
3.2 病理特征镜下见肿瘤具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正常结构分界清晰,组织学上含有经典型神经鞘瘤结构,即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两种结构,Antoni A区多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呈束状排列,有时可见核内假包涵体,胞质界限不清,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无或偶见,常见栅栏状排列结构,有时细胞呈洋葱皮样排列,并可见Verocay小体。Antoni B区的细胞呈不规则排列,且细胞成分较少,间质常为疏松样基质,常可见大小不等的微囊结构及大而不规则的厚壁血管腔,少数间质内可见大量黏液,类似神经黏液瘤或其他黏液性软组织肿瘤。
免疫表型:瘤细胞主要表达S-100和SOX10,部分表达vimentin、CD57、PGP9.5及GFAP;在肿瘤边缘近包膜处、血管周围及退变的纤维母细胞表达CD34,但富于细胞区不表达CD34,CD68偶尔可呈局灶表达,CK、NF和桥粒素一般不表达[8]。本组2例肺内神经鞘瘤的免疫表型,与文献报道一致。
3.3 鉴别诊断(1)神经纤维瘤:肿瘤一般无包膜,呈黏液状,边界不清,瘤细胞由施万细胞、神经束膜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移行细胞构成,缺乏栅栏状排列结构及Verocay小体,间质较神经鞘瘤更易出现黏液,免疫组化标记S-100表达定位于细胞核。(2)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该肿瘤好发青少年及儿童,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间质常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SMA、MSA、desmin及vimentin。(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该肿瘤边界清楚,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疏松区构成,但细胞更加纤细,呈血管外皮瘤样特点,且免疫组化表达BCL-2、CD99、CD34及STAT6,不表达S-100。
目前,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最新研究指出内窥镜切除肿瘤辅助局部冷冻疗法可减少复发风险[14]。但内镜下切除后肿瘤也可复发,对于肺内神经鞘瘤的患者术后均需进行长期随访。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良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和免疫表型,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方案提供有效帮助,为患者把握最佳的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