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学生立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2022-06-28张添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讲堂法治道德

文/张添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副校长)

作为教育者,一直在追寻如何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让道德与法制课程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做了一些尝试——开设道德与法治大讲堂。

学校的大讲堂源起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家讲堂》栏目,执教者突破常规课堂的局限,将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与重构,以“案例”的方式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与应用,实现个人成长。

教育即生活,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生活,坚持学生立场,才能真正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生活及经验是他们与生长环境互动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与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形态、民族精神的关联性不强。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与学生的关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就不能接地气地走进学生内心。大讲堂以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内容,为学生打开触摸世界的一扇扇窗,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大量实践,增强阅读,获取海量的知识,让其受益终生。

坚持问题导向 大讲堂突破难点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综合性强,融汇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国家意识、国际视野、集体主义、个人习惯等,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与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紧密融合。虽然书本中,大量的经典故事、常识释义等出现在阅读角等栏目中,但仍然以道德要求为主,理论性和系统性强,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此外,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无法做到专业化,部分学校由班主任兼任,教研氛围不够浓郁,教学要求不明晰,教学方法不确定,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显现,导致这门课程常常被忽略。书本内容涵盖的知识领域广博,对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往往将教材照本宣科,缺乏实际的教学指导,无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释放,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强。

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并习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以感性认识为主,活动范围以学校和家庭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逐步由他律转向为自律,对于道德的认识以及判断尚停留在表层;道德培养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但小学生对此无主动意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是脱节的。

基于以上教育现状,学校教师积极研读教材,深入开展专题讨论,利用大讲堂这个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坚持学生立场,做好思想引领,勾连生活经验,融思想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基。

坚持思想引领 厚植爱国情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是加强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法,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入心入脑,从而为学生的品行塑造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政治思想启蒙与道德修养如同天上的月亮,学习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关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应立足学生经验,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开展大讲堂活动,坚持以讲堂为激趣的一个引子,种下思想的种子,静候花开。

1.把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政治故事

讲故事是每个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听故事通常是是每个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讲好故事,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大讲堂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学校大队部辅导员执教的《小领巾致敬大中国》,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大量的视频、数据让孩子们全面了解、感受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抗疫,引导学生们感知自己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从而立下大志向,厚植爱国情怀。

再如:青年团员教师执教的《小青年,大能量》,讲述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年轻的中国国家队运动健儿们,为了国家荣誉艰苦训练的案例,有14岁的跳水冠军全红婵、夺得首枚金牌的杨倩、跑出亚洲最好成绩的苏炳添……在人物故事分享中,培养有信仰、有担当、有大义的合格公民。“社会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个人都与这个社会、时代紧密相连。此时不教,更待何时。

在大讲堂中,学校以故事为抓手,不仅讲好当下的故事,还利用故事的形式,联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连接历史和未来。教师要讲好故事,鼓励学生参与故事的挖掘、讲述中来,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将政治思想启蒙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2.探寻中华经典,用好生活教材

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美好的道德品质,如大力弘扬孝亲尊师、爱国修身、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党员教师主讲的《我们来说“礼”》,从历史出发,探究“礼”的来源,讲述“礼”字的演变,借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从生活出发,用好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或参与的礼仪,强化“礼”的重要;讲述礼仪的故事,在故事中感受礼仪;用互动的体验,让学生习得礼仪。这节大讲堂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去回味、去提炼;通过故事,深刻认识到“礼”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礼仪之邦的由来;通过习礼,懂得习礼的过程就是致敬文化,礼仪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与“礼”文化交朋友,认识它,实践它,推广它。

道德与法治的大讲堂,在内容选择上努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少一点教师包讲,多一点学生互动;少一点盲目灌输,多一点故事引导;少一点经验传递,多一点学生生活分享。

坚持趣味导航 激活学习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讲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萌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养成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大讲堂的执教者坚持学生立场,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讲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在大讲堂中增加有趣的内容,如心理教师执教《愤怒情绪的认识与管理》中,利用绘本《爱生气的乐队指挥》,按照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参与故事走向的预测,帮主人公想办法平复情绪,扮演乐队成员在指挥家不同情绪的指挥下做出行为反应等,让乐队指挥家最终找到平复心情的好办法,和乐队成员一起奏响和谐的乐章。

第二,在大讲堂中增加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如在《我们来说“礼”》中,设计现场学习拱手礼、揖礼、叩拜礼等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3种礼仪的要领,并现场做动作,教师一一纠正,加深学生对这些礼仪动作的理解。

第三,在大讲堂中增加多元评价,如在进行《愤怒情绪的认识与管理》的课程教学时,为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对照每一种情绪时能有正确的心态和做法,设计阶梯晋级式评价,初级情绪管理者—中级情绪管理者—高级情绪管理师,引导学生认识情绪、接纳情绪、管理情绪,并能梳理出自我管理情绪的方法。

坚持体验参与 激发情感共鸣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好动,他们的眼睛能敏锐捕捉到信息,他们的思维灵动活跃,容易被激发,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尝试,去获得体验,还有学生乐于分享感受。大讲堂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设计体验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与授课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1.充分挖掘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体验离不开生活这个场,大讲堂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顺畅地参与并认同。例如:在选择《小人物,大能量》中的小人物——郑能量时,充分了解郑能量的事迹,从“出身地”说起,让学生对这个陌生的人物瞬间产生认同。第一是郑能量的出生地,他就出生在湖南长沙雨花区砂子塘街道,和学校所在地属于同一个街道,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对这个家乡人多了一份情感。第二是抓住“改名”来了解人物成长经历,在家乡人的情感认同上对他的经历产生敬意;教师利用郑能量的朋友圈呈现了他的抗疫举动及心路历程,突出一个小人物在遇到大事时候的担当与大义,对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2.巧妙设计游戏活动,重在互动交流

游戏的设计旨在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通过互动参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分享中明理。例如:在《愤怒情绪的认识与管理》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各种情绪,以及不同的情绪能带给人不同的心情,支配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学生认识各种情绪,接纳情绪,并能用教师传递的情绪管理的方法来控制坏情绪,从而使学生学会放松心情,处理好人际关系。

继续深挖实践 开发系列课程

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大讲堂的作用,做好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民族精神等“根”的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学校成立研讨小组,对已有讲堂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按照类别继续研发、实践,形成道德与法治系列讲堂课程。

开发“中华传统文化”系列,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发系列讲堂:以二十四节气文化探秘、深挖祖先们的农耕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英雄为系列,讲述为民族大义牺牲自我的英雄们,厚植爱国情怀;以孝亲尊师的传统故事为系列,讲好孝亲尊师的故事,师生同讲,播撒善良、孝顺、感恩的种子。

开发“现代中国”系列,讲好中国故事,从国家发展、法律法规、军事发展、经济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从小知国情、爱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发“国际视野”系列,从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打开学生视野,培养有世界格局的新时代少年。

道德与法治大讲堂,立足学生生活,坚持“学生”立场,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打破时空的界限选取素材,策划多种多样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讲堂的实践、思考、收获,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拓宽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了新的认知。

探索不停,思考不止,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大讲堂法治道德
瞎闹腾大讲堂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别样”履职大讲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