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022-06-28许丽珍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双减核心素养

许丽珍

摘要: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德育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此外,在“双减”背景下,也为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关键词: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双减”

“双减”理念也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广为流传,本质上是让学生在一个更宽泛的平台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作为一名德育主任,也能深切体会到“传道受业解惑”的重大职责。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因此在长期的任教过程中,始终将德育建设放在首位,将其深入渗透到全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中,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德育素养核心,以各个班队活动为载体,着眼构建各个班队活动的体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持续推动全校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一、突出文化育人,筑牢德育教育底蕴

在教育“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教育已表明了对建立高质量、低负担的素质教育的态度,“立德树人”更成为教育领域的主要改革建设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们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实现课外的拓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将学习局限于课堂的数十分钟之内。众所周知,文化有塑造人、陶冶人的作用,其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有着广阔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为各个班队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可带领学生开展主题为“国情,你好”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了让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可将活动设置为“寻根问祖”、“亲近自然”、“徜徉书海”等环节,让学生在行走中、镜头中、调研中、书写中感知家乡的变化,培养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这一活动是对传统课堂化爱国教育的有效创新,通过身体力行、实地见学的方式,让学生投身于更加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体悟国家变化和党的正确领导,从而筑牢文化“底色”。

可将活动的统筹、组织和协调权限交给学生和家长,以此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并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此次活动通过观看反映华润集团创建历程的宣传片、主题授课、实地参观风电站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风力发电知识的了解,近距离感受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研学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达到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实现了智志双扶,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参与社会实践,端正价值导向

自主意识、独立精神是学生构建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双减”政策和学生核心素质能力培养的题中之义。对此,坚持“人本教育”的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钻研的精神。学生最终都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活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提前介入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强烈的担当精神也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需在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加快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感受家风,通过书写家风故事、拍摄反映优良家风的视频和照片、制作家风板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良好家风对一个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改变了传统上以说教为主的家风教育。开设“幸福家政课”,引导学生在放假期间,主动帮助家人做家务,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能体会劳动的无上光荣。在“职业家访”调研活动中,学生们亲力亲为,独立完成资料收集、理解概括、与人交流等能力,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职业的艰辛和不易。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没有真正走到社会,仅限于家庭范围之内,但是其行为的特点、路径和规律已经具备了鲜明的社会化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

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写家风故事、职业调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形式的丰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了更多的渠道。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指向承担社会责任,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基本主线,也是适应未来“双减”政策落地执行的有效路径。在长期德育工作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德育主任要始终秉持一颗真诚、友善、关爱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因为德育教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这也意味着各位教师们首先必须要充满爱,恪守“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朴实职業观,始终像雨露和阳光一般温暖和滋润学生“幼苗”,善于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好班队活动这一平台和载体,通过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实现德育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加强与社会、家庭的对接和沟通,引入优势资源支持德育教育,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总结

“双减”以来,又是一场教育革新。德育作为教育发展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一步设计针对性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指导,帮助教师们去提高学生处理不良心理、社会现象等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抗压的能力。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提倡强化规范,与时俱进,致力于发展新的德育管理教学,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且德育工作始终以学生活动为出发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拓展现代教学理念,以达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增强和营造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伟.“双减”政策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考[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48-50.

[2]范作宝.“双减”背景下学校德育美育校本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索[J].教书育人,2021(34):12-13.

[3]武盼盼.新媒体语境下德育教育的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4):95-97.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