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探究
2022-06-28龙少娟
龙少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有效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后作业数量下降的同时,小学生语文作业该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效率呢。本文将立足于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策略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双减”政策指的是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具体要求教师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 一)作业数量仍然繁重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繁重冗杂的作业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的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过多的作业会剥夺孩子们休息玩耍的时间,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学习态度,可谓南辕北辙。学校和教师应该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落实给学生课后作业减负的任务,认真思考适合小学生的作业数量以及优化作业设计,争取达到以更少的作业提升更高的效率的目标。
(二)作业布置过于机械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学习必备的四种技能。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老师往往更多注重培养小学生写的能力,并且是抄写的能力。很多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不就是抄写课后生词,要不就是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类似这种抄写的作业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生词记忆能力,可长时间机械枯燥的抄写也会使小学生丧失兴趣,最终产生排斥心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二、优化作业布置的方法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当查缺补漏,加大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的力度,提高作业布置水平。以下我将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注重课堂吸收,提升作业效率
课堂和课后作业息息相关,课堂的消化率越高,课后作业的效果也就越好。首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能满堂灌,需留给学生10-15分钟进行反馈。比如口头操练、笔头操练等。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分配,要给学生留下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其次,重点着重说,难点要深入浅出,一次讲清,不要妄想一次没说清,下次课再讲,夹生饭炒不熟!这是有經验教学者的总结。课堂要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注重提升课堂趣味性。例如,在学到《画家乡》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家乡具体画下来,可以邀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学到《找春天》这一课时,可以邀请学生举手描述春天的样子;学到《陶罐和铁罐》,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及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们踊跃举手参与互动。
(二)课后作业多样化,提升作业趣味性
上文我们提到小学语文作业机械乏味,枯燥单一,抄写作业过于集中。并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因为书面作业方便检查,只需要学生上交作业本即可。老师为方便自己的办公,较少布置口头作业或者其他作业形式,因为口头作业检查起来浪费时间并且找不到完美的检查方式,有的老师甚至就不布置除书面作业以外的其他作业了。殊不知这样的操作会使得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得不到全方位发展。为改善这一问题,老师们应该用心设计作业,立足于听说读写这四个技能,使作业布置多样化。例如,在学习《火烧云》的时候,老师可以留下观察身边的火烧云现象,并拍照记录或者画下晚霞,选取固定的时间和同学们分享。在学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老师可以布置观看介绍雷锋的视频,了解雷锋所做的好事,第二天上课当堂讲述雷锋故事的预习作业。总之,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留下关于绘画、录音、观看视频、观察现象、记录生活、朗诵配音、小组扮演等等形式丰富的作业类型,杜绝作业只有抄写的形式。同时,布置作业时老师可以根据一周的时间以及课文所学的具体情况来分配作业形式,某一天就布置抄写作业,某一天布置口头形式作业,某一天布置绘画、朗读等趣味性作业,使得作业布置交错开来,避免机械单一,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又能使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增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性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之重要。学生步入小学以后,虽然大部分教育工作是在校园内进行,也同样不应该忽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课后作业便是学生与家长之间强化教育联系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时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此时便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辅助,帮助孩子理解。教师布置的听写作业,也可以由家长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此外,老师可以设计由学生给家长讲故事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例如,在学到《乌鸦喝水》《小蝌蚪找妈妈》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给家长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再让家长对学生的讲述给老师做出反馈,方便老师批改和检查。可以说,课后作业就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是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润滑剂。所以,老师可以多多思考,设计加强学生和家长联系性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亲情的爱和快乐中学习,提升孩子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
结论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延伸和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国家强力出台““双减””政策,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把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能力也得以自主发展,从而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财.小学语文作业减负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172.
[2]黄欢欢.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建议[J].互动软件,2021(6):4743.
[3]何瑜.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互动软件,2021(8):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