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线上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2022-06-28范子晴
范子晴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教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实施在线授课。如何通过屏幕有效地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所有音乐教师要面对的难题。这段时间,笔者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探索,本文从授课方式、在线教学中使用的平台与工具,如何通过屏幕传递音乐、教学语言等方面谈谈笔者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音乐;在线教学;经验分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2020学年下学期的开学日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定的背起书包上学,变成了电脑前在线同上一节课,教师通过建立学习群、录制视频、同步互动、语音答疑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网络授课体验。然而,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线上音乐课的形式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等诸多问题。想要更好地应对线上音乐教学的挑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抓住线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以小学音乐线上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在线授课方式的选择
在线授课方式一般包括网络直播课、教学录播课、线上资源共享等,教师应根据音乐课的性质和实际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在线授课方式。
1.网络直播课的形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互动,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尝试用网络直播课的形式进行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学生都可以通过弹幕或评论的方式,随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感受,比如,哪个知识点没听懂或觉得教学进度过快,教师能根据反馈,及时作出调整。此外,笔者也运用网络直播课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歌唱教学。笔者发现,在线直播对教师和学生的硬件设施要求过高。例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接唱环节,教师范唱第一句,等待学生接唱下一句时,由于网络不太通畅的问题,会出现卡顿或学生反馈滞后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录播课的形式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培训。教师提前把课程内容录制成视频,再根据课程进度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加工,生动的课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使课程顺利进行。但录播课无法和学生进行即时互动,需要用课后作业、学生反馈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此外,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录播课的效果。
3.“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除了可以自己进行直播课,制作录播课,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慕课资源:如,佛山市教育局与佛山电视台联合打造的“空中课堂”——《名师有声课》;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出的“名师乐堂 相约你我”系列精品微课及大沥镇教育局推出的“大沥教育·居家抗疫”音乐篇系列微课等优质视频资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平台上课,而自己做好辅导答疑工作。
二、在线教学的平台与工具使用
网络直播课中,教师经常会运用腾讯会议、钉钉直播、QQ群等平台进行在线教学;而教学录播课则更多地运用视频剪辑工具、录屏工具、PPT制作工具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熟练掌握平台和工具的功能,并选择适当的融入音乐课堂,在线上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录播课《过新年》为例,简单分享笔者所运用的工具。
为了铺垫过年热闹的气氛,笔者选择歌曲《元日》的视频进行导入。这里,笔者会运用电脑录屏工具“ev录屏”或手机录屏工具“录屏大师”对原视频进行录制,然后运用手机自带的视频剪辑功能,把录制后的视频进行剪辑。
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锣、鼓的音响与画面,笔者选择“库乐队”或“随身乐队”App,同步展示锣、鼓的声与像,并录制成短视频。课程中所需要的视频素材,可以先运用手机自带相机进行录制,然后运用“剪映”App,把各环节的素材进行剪辑,并加入所需要的字幕、滤镜、贴纸,等等。提早将课程内容视频录制好,后期进行编辑加工,能使画面更加精美,课程更加有趣、细致,增加教学趣味性。在“复课”教学中,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加入更多的元素,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维体验,激活课堂
线上线下,都是教学,路径和形式却完全不能等同。相对于日常学校课堂,线上教学具有鲜明的非常态性。受教学特定的时间限制和空间形态限制,教师需要呈现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紧扣重难点进行教学。如何通过屏幕传递音乐信息?如何凸显音乐课的音乐性,激活屏幕前学生的学习兴趣?
1.隔屏相见,体验亲近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眼神交流、语言交流等。但屏幕相见的在线教学会使师生之间的真实感与互动感大大降低。因此,在线上音乐课开始前,笔者都会有“露脸”的环节,让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教师形象,不再是冷冰冰的电子设备,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感受着一切的真实感。
例如,《每天》的视频问候:笔者把问候和身体律动相结合,录制成短视频,插播在这节音乐录播课之中。通过教师“露脸”,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连接了本课的导入环节“身体律动”,使学生愿意参加音乐活动。
2.对唱对奏,体验互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阐述音乐课程的性质时,新提出音乐课的实践性,学生亲身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经验。然而隔着屏幕,教师并不能知道学生能感受多少、掌握多少,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对唱、对奏、对拍等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脚步,参与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过新年》的教学中,为了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笔者设计律动问答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学生用声势律动模仿锣、鼓“咚锵咚咚锵”,来配合教师的顺口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区分歌曲中三种不同的节奏,解决重难点。此外,歌曲速度较快,在学唱部分,笔者也设计了对唱的形式,学生很快地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发现乐句间的规律。
3.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对着屏幕上课,注意力大概在15分钟左右。在线教学刚开始的前两周,大部分教师都反映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不仅对所学内容积极发问,还会积极参与教师在“思考与讨论环节”中组织的各种活动。但很快,因为互动内容与方式的单调,学生的积极性慢慢下降。如何在15分钟内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笔者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喜欢的方式,利用游戏、猜谜、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例如,在《恒拍游戏》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从音乐中掌握恒拍,笔者设计了音乐游戏“水果园里有什么”,播放音乐伴奏,学生和教师一起击打恒拍,每两拍后,学生要说出不同的水果名称。这既体现了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笔者还设计了“变化节奏的律动”游戏。课后,学生们举一反三,玩起“动物园里有什么”“手机软件有什么”等游戏,纷纷在群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视频。
4.活用圖形谱,体验音乐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众多音乐教师认为最难上的一种课型,看似简单容易,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枯燥的单曲循环、教师过多的语言,加之线上音乐课没有教师与其他同学的监督,学生更难认真欣赏音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律动、图形谱、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
例如,《古诗新唱》中,笔者通过画旋律线,把音乐旋律可视化,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的联动感,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与感知音乐旋律的走向,从而感受旋律音调与古诗声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态度与教学语言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尤为重要,但线上教学存在一定特殊性,教师不能面对面看到学生,教师的眼神只能通过摄像头传递给学生。因此,无论是网络直播课还是录播课,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热情,看着摄像头讲。
另外,线上课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内。为了更好地利用每一分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引导语、过渡语、小结语等都需要简练、易懂。如果是录播课,在后期视频制作时,一些话语可以通过文字字幕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大大节约时间。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轻松、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语速不易过快,师生互动时应该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感受和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虽是应急之举,却也是未来之趋。在这场教学改革中,我们丰富了教学技术,守住了学科本体,提升了教学能力。一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线上教学的经历与经验,重新审视教育本质,大胆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鹏行.网络联你我,共建云课堂——摭谈疫情期间线上音乐教学[J].中小学教育,2020(5):15-16.
责任编辑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