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于象外,得之寰中

2022-06-28岑向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4期
关键词:鉴赏中国画初中生

岑向梅

【摘要】中国画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要让学生理解“以形写神”,就必须先学会赏析中国画,通过赏析,理解画家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读懂其内在含义,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操。

【关键词】中国画;鉴赏;初中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根,是民族兴旺的源。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中国画两千多年以来,在中华大地长盛不衰,可以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究其因,在于中国画“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重视情感表达,内涵深远,讲求意境与艺术情趣,充分体现中国人的儒家思想和智慧。

党和中央重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界义不容辞,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国画日益受重视,在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展了中国画教学或“创意水墨”,这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中国画不拘泥形式,笔法可繁可简,入门容易,深得幼儿喜欢,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可以掌握水墨的基础技法和简单的造型方法,幼儿大胆下笔,无拘无束,整体画面效果热闹、丰富,但是幼儿的国画只停留在表现方面,要真正理解中国画的内涵,深入探索中国画,就要从初中开始。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12岁开始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不再拘泥于具体、现实的事物,开始形成抽象概念及思维,进行逻辑推理,能够理解符号或图形的暗喻、借喻等,有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在美术的角度,15岁的青少年开始踏入真正的美术大门,进入“成人美术”范围。但是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处于“痛苦”的阶段,一方面不再向小学生一样心无旁贷、随心所欲地画画,另一方面没有纯熟的绘画技巧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作为支撑,表达心中所思所想,眼高手低。

中国画表现的既不是具象写实事物,也不是纯粹的抽象主义,是介乎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象”,齐白石提出的“似与不似之间”,李苦禅提出“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最后终能做到形神兼备,言简意赅”。由此而见,中国画非常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在水墨技法的基础上“以形写神”,但是,要让学生理解“以形写神”,就必须先学会鉴赏中国画,通过鉴赏,理解画家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读懂其内在含义,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操。

要进行中国画的赏析,首先要甄选适合中学生赏析的优秀中国画作品,所谓适合,是有一定的代表性,表现内容与思想,情调要健康,艺术水平要高雅。作为引导的教师,需从积极的、正面进行引导,尤其是一些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存在比较复杂问题的美术作品,要正确地鉴别,给与恰当的评价与指引。因为美术鉴赏不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审美教育,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品质。

中国画寄情于笔墨,学生理解不易,我们可以参照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Edmund Burke Fdldman)提出美术鉴赏的四个程序:

一、叙述(description)

直接陈述画面上所呈现的东西,不需要探讨其中意义和内涵,画面画了什么东西,展示的是风景还是人物或动物,人物或動物在干什么,简单直白。如果是抽象画,就指出展示了什么符号,什么颜色,有什么形状等。对于中国画,可以在阐述表面事物的基础上,描述点、线、面。

二、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

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其造型的特点、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表现、构成的原理等,并探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作用与方式。中国画形式感比较强,因此,在形式分析方面更要详细,具体分析其造型、笔墨的运用、构图、虚实等。

清代初期著名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直接道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经过长期的磨练实践,在运用笔墨造型,表达情感等方面,形成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技巧,并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与艺术境界。初中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尝试过笔墨的初步运用,对笔墨并不陌生,因此欣赏中国画的时候,在笔墨分析方面要具体、到位,才能让学生感悟更深。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名画中笔墨的运用,从而加深感受。

构图是绘画艺术美的重要表现,根据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在平面上布局表现对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由个体组成整体。中国画的构图有一定的规律,但也变化万千,讲究疏密关系,讲究对比、节奏与均衡,尤其是“留白”,是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点。中国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面中的空白是一种另类的表现形式,成为构图中重要的一环,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构成深远的意境,使画面打破一定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山水画如此,花鸟画也如此。齐白石画虾不画水,没有人会质疑这虾不是在水中。

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寒江独钓图》(图一),画面中只有一叶扁舟,一个渔夫,寥寥几笔的微波,其它一大片空白,这“空白”表面上是“虚”,事实上是“实”,表现了空旷渺茫、寒意萧条的意境,烘托渔夫凝神贯注地垂钓的静谧神气。

三、解释(interpretation)

根据内容与形式,推测美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或者探讨画家要表达的观念,当然,这个解释建立在了解画家本身的性情与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上的。这个解释程序对中国画尤为重要,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其中的“意”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读懂中国画的关键。

元代画家王冕在一幅墨梅图(图二)中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抒情、以梅自喻,表达自己淡泊清高、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独具个性,更具借物抒情的意味。《荷花小鸟》(图三)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小鸟站在石头上,孤寂冷傲。如果不了解朱耷的生平,不知道他经历的国破家亡,不探究他哭笑不得的痛苦内心,就读不懂他的画,“在极凝练的形象、极著萃的笔墨之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那是徘徊排侧的吁叹,是内心深谷巨壑里隐隐的呼喊”。

四、评价(judgement)

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评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深入分析内容、形式与内涵是否协调与统一,从而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判断,这是前面三个阶段的总结,是美术欣赏的升华。下面以吴昌硕的《桃》(图四)作为鉴赏例子来归纳应用以上四个程序:

第一阶段叙述画面所见,用墨色表现枝干及叶子,粗枝大叶,左下三只桃子,右上两只桃子,用西洋红、藤黄点染,笔墨苍劲浑厚,颜色亮丽不俗。画面左上落款:“三千年结实之桃 晓露先生正之 戊午春吴昌硕。”后有“吴俊之印”“吴昌石”两枚印。画面右下角有“归仁里民”方印一枚。

第二阶段进行形式分析:在构图上采用左低右高的“S”形构图,似欹却反正,中间及右边两枝干自下而上,打破规整的局面,斗大的桃子在浓密的叶子中或虚或实,上下呼应,丰富的墨色与浓烈的红黄色相互牵制,浑厚古拙又不失生意盎然。

第三阶段,解释。吴昌硕中年开始学习绘画,吸收明清名家徐渭、石涛、朱耷等的精华,师承任伯年。绘画与书法、篆刻等方面造诣极高,其作画用笔苍劲有力,得力于石鼓文,以及用行草笔意融入篆书,用书法的笔墨手法应用于绘画,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在设色上,大胆采用鲜艳、强烈的色彩,如“西洋红”,墨色与颜色相互对比,厚重强烈。吴昌硕认为:绘画应该追求形似以外更高的东西——“气”,这“气”建立在他的生活经历、个人修养、学习等之上的。在题材上,不是凡花野草,却是饱满硕大的“琼山玉桃”;在思想上,把富贵与清高统一起来,“富贵神仙品,居然在一家”,一改明清时期孤高冷清的旧情趣,表现出吴昌硕对人生、对物质生活的肯定态度,表达一种热烈、蓬勃向上的情感。

第四阶段:评价。纵向对比明清时期作品,横向对比吴昌硕的书画印作品,整体画面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重视传统,但不盲从,“古人为宾我为主”,改变明清时期标榜孤高冷逸的情趣,体现苍劲热烈、大气磅礴的审美效果。

以上美术鉴赏程序由浅入深,从表面到内在,层层深入,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又符合中国画的特点。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質,是一种艺术的提升,我们在日常中国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式进行鉴赏,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含蓄蕴藉、丰富多采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苦禅.《八大山人画册》序言[J].美术,1982(1).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鉴赏中国画初中生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书画名人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