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提升高中语文作文语言品质

2022-06-28屈保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新课标核心素养

屈保川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适当地把形象思维渗透到写作中去,让学生学会用形象表达思想、阐述道理,从而增强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作文语言品质的同时,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新课标;形象思维;语言品质;核心素养

2020年版的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写作技巧的训练,把学生的知识储备、人格精神、生活阅历、性情志趣、感悟能力、想象性思维等诸多内在因素挖掘出来,从而提升写作语言水平,进而提升写作水平与品质。而形象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是人利用已有的表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在感知事物后,其头脑中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再造想象和联想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描述事物,衍生丰富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受到思想感情和文化艺术的熏陶。在作文教学中,把形象思维渗透到写作中去,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正如“课程目标”里指出的“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取象比类,杂学旁收

取象比类,就是指在研究万事万物在相互联系作用时,从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事物中取出自身状态、运动变化的性质“象”,然后“比类”将万事万物按照自身性质分别归属到原来取出的性质所在的项目,来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作用。而在写作中,应该是融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由学生自己去发掘、感受,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养料,在不自觉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头脑固有的“形象”。对于高中生而言,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学科学习情境,这是尚未被写作教学所重视、所开发、所利用的极其丰富的“优良形象”。耳濡目染之余,“形象思维”基础已经铺垫完成。但是,各个学科相互联系的知识和因素,短时间内处于庞杂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写作规整,终将导致学生的写作意愿休眠。因此,在写作训练过程中,要及时搭建跨学科“形象思维”框架,细化指导过程,及时运用情景化手段把学生短时学科形象概念运用在写作训练中,从而把写作与其它学科发展协调进行,一举多得。

例如,202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其中,“我知道你们一定与那时的我一样,满身伤痕地走出中考的硝烟,又要毫不犹豫地跳入题山卷海。有时,一道数学题让我们尝尽曹孟德华容道中的一波三折;一篇语文阅读让我们感叹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时乖运蹇;一套完形填空让我们嗟呀六出祁山却壮志难酬……这时的你们,不知道是否会突然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阳光在笔尖上闪烁,反问自己:日复一日,这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此片段中,作者通过运用“形象思维”把学科“数学题”“语文阅读”、英语“完形填空”等名词形象地表达出来,提升了写作语言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再如,2021年高考全国语文乙卷,任务驱动是:“作为高中生的你,当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学生创造性运用“形象思维”,勾勒如下片段,“也许,你与我都是一粒粒并不起眼的‘有机元素’,但时代的交响乐又少得了哪一个音符?做好人生的‘数学题’,平凡中就孕育‘美丽画卷’。每一个人都能书写成‘感叹号’,绝不留给后人‘休止符’。坚信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会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不忘“初心”才能正中“靶心”》,作者吕京笏。

利用学科知识,及时把控概念,形成“形象思维”。在不同情境中,及时调动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开口小,立足稳等特点,这样,学生写作语言的形象性、艺术性会逐步提高。

二、沉淀经典,移花接木

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学类型种类繁多,语言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给我们塑造了数不胜数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句和美好的篇章,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传递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感人至深。这笔无形的文化财富在表达的广阔性、形象性、逻辑性和灵活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像一湾清泉润泽我们的写作思维。如果学生能对写作思维的形象性有所关注,把控经典作品中人物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逼真的场景描述或者事件的记叙等,像《红楼梦》塑造的大观园女儿,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赣江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安宁、古道上枯藤老树昏鸦的凄美。那么,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就会深刻地印在读者心中,这种思维的形象性和活跃性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写作灵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从审美角度对典型形象进行剖析,提高学生的文章作品鉴赏能力,以及能使学生把从中汲取的营养迁移到语言构建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例如,202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无论“求同”有多么正常,犹如“同心之兰”,美则美矣。但必须看到,“求同”的另一面,始终是“党同伐异”的。人类对不合意的事物本能地趋于排斥。被“信息茧房”改造过的“同气相求”所产生的“排斥异己”,则“羞与绛灌为伍”,更容易具有破坏性。比如,对网上的“逆耳之言”产生应激性的“怒发冲冠”,甚至转化为多数人的网络暴力。再如,2021年高考全国语文甲卷:“君可知,仅靠夙兴夜叹不能‘封狼居胥’,仅靠朝思暮想不能‘王師北定’,难道不是吗?空谈之声即使‘气吞万里’,也敌不过在荒漠风沙中,建设西北塞林坝的护林者手上的厚茧;空谈之声即使‘如沐春风’,也敌不过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那布满血丝的双眼中所透出来的对于报效祖国的赤诚。”(《可为与有为》)

通过这些经典语言的穿插使用,训练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不必深究内涵的精微性。学生能把“形象”模糊使用,使得作品意境的创设,审美的认同等方面让读者获得心灵共鸣和理性的判断,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兴趣拓展,旁逸斜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精彩纷呈,每天都上演不一样的剧情,只要留心,处处皆素材。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兴趣,选取有意义的素材,这就是提炼“形象”。可以是古迹文物、民俗风情,还可以表现青春校园故事、家庭温馨感受、大千世界变化,展现少年文化情怀,叙写自己的成长轨迹。生活之树郁郁葱葱,写作中就会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形象”,用时自然就会信手拈来,真实而形象有趣。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当中的各种人与事,从现实生活当中积淀丰富的“形象”。教师应鼓励学生,深爱自己的兴趣,积极提炼自己兴趣的“经典形象”。由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能够获得语文写作的感悟。在与其他同学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属于自己的“经典形象”,这样在语文作文写作中才能挥洒出内涵新颖、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

例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从书法来说,王羲之的“人”写得很飘逸灵动;褚遂良的“人”字则婉媚婵娟;米芾的“人”字更是有想象力,最后一笔写得既像捺又像点,被称为“八面出锋”……就像孔乙己说“茴”字有好几种写法,如果风格也算一种写法的话,“人”字也很多。欧、颜、柳、赵、苏、黃、米、蔡,“南董北米”,各不相同。(《“人”有多少种写法?》)再例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曾经的C罗,只是一个并不强壮的少年,彼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是未来的足坛健将,是什么促使C罗有了那么大的改变?是坚定的意志,那意志推动着C罗不断前进,不断进步,是那坚定的意志,使他坚持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成功从来不是偶然,C罗和爱迪生正是做了自己可为之事,那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训练使他们成为了有为的青年,这也许不是多么难的事,但许多人都没法做到,正是他们坚定的意志,使他们用可为之事,成为了有为青年。(《做可为之事,当有为青年》)

有很多高中生喜欢在业余生活中看一些电影、动漫或者体育时尚等,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将自己平常看的内容作转化为“文学形象”,并且鼓励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定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及归属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020年版的语文新课标分别以不同方式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里强调“写作思维”的意义;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正如“课程目标”里指出的“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高中生的写作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透彻的说理,但是仅仅具备对事物、概念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还不能构成写作的充分条件,必须把思维和形象完美结合,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提高写作语言的品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使读者既能得到深刻的启示,又能享受到艺术的愉悦。从而在这种“形象思维”过程中,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郭家海.高中写作语言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

[3]傅登顺.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观点训练与表达契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5).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新课标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