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2022-06-28李杰玲
李杰玲
【摘要】语感是当代学生在开展语言学习活动时应具有的一种技能,是其在语言文字的映射下所引发的一种直观感受或直观领悟。具有较高的语感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对如何引领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感;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仍未更新,习惯于用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耗费了师生较大的精力而所收到的教育教学实效却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要训练语感。因此,在现代教育领域,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重视语感教学,深化学生理解,从而有效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朗读涵泳、品词析句和表达应用这几方面入手,引领学生体会语感。
一、朗读涵泳,激活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体会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文字映入自己的眼帘,刻入自己的脑海,然后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可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为自己语感的形成提供有效辅助,产生真切体会。
例如,讲解《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老班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可以紧扣住“我”看到“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片段,引导学生朗读“他坐在那儿捧着搪瓷碗……老班长,你怎么”这一句,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准这一段落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老班长”的个人形象,并尝试分析“我”当下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会与“我”共呼吸,同体会,充分感受到课文所传递出的情感。
指导学生展开朗读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大要点:
第一,要明确朗读的层次、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的,循序渐进。
第二,教师要做好范读。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或低回婉转,或豪迈激愤,或悲伤忧郁。通过不同的示范性阅读,为学生展示文章传递的精神,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化对于文本信息的理解,而这也是语感提升的一大措施。
第三,要丰富朗读的形式。如,配乐朗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当学生能够融入文中人物,与之形成情感共鸣,那么在不经意间,就会形成一种节奏体验及语音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感。
二、品词析句,生成语感
语感与思维能力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体会语感要外化于行,要内化于心,要在感知、想象、替换、比较中逐渐形成。在引领学生体会语感能力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句,着眼关键词,能事半功倍。
拿古诗词教学来说,抓住“诗眼”,就能很快把握整首诗词的感情基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诗词内容后,以“诗眼”为突破口,引领学生体会诗词内涵,感受诗人所传递的情感,以此循序渐进地生成学生语感。例如,在《示儿》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诗的内容之后,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词句赏析:“这首诗的哪个字,最能体现陆游临死前的心情呢?”诗歌中写道“但悲不见九州同”,翻译来说,就是悲伤难过的是无法见到家国统一。而在赏析中,教师就可以“悲”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在这诗句中悲所传递出的情感。人有生老病死,有爱恨别离,可悲的事情有很多,那么在这句诗中,诗人悲所谓何事?通过简单的分析,学生会发现诗人所悲的是国家还未恢复统一。在诗歌的后两句,诗人写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理来说,在祭祀的时候,家人会有很多想要告诉已故之人的事情,但为什么诗人只说要告诉自己“王师北定”这件事,而不提其它的事情呢?通过有效的引导,为学生指明探讨的方向。让学生在反复咀嚼,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体会诗歌所传递的内涵情感。
学生能够在情感角度上了解诗歌内涵,其自身的语感就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进而形成完整体系。品词析句的重点在于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引導学生品,引导学生析。只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评析,才能够深化其理解,并逐渐生成语感。
三、表达应用,强化语感
语感是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深度及应用程度的一个标准,是学生必须要具有的一种能力。简单来说,语感考验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引领学生体会语感时,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表达应用的机会,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或小练笔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融通,并升华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强化语感。
例如,《火烧云》这篇课文有这样的一段话:“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这一段话以比喻的形式描述了火烧云的景色,富有童趣。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行阅读,或者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开展相应的表达应用活动。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们可以这样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文中把火烧云描述成了哪几种小动物?文中是怎样写这几种小动物的?读了这些句子,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总结。火烧云还可能变成什么小动物?教师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式,采取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烧云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对天空中的云进行描述。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培养其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内化语感。
引领学生体会语感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稳定自己的耐心与细心,能够巧妙地结合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引领,让学生学会体验语感,并强化语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平秀丽.吟诵有意蕴,词句藏洞天——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实践[J].语文天地,2019(30):40-41.
[2]顾晓梅.小学生语感培养的路径与策略探寻[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12-15.
[3]杨德军.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吉林教育,2019(32):91.
责任编辑 邵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