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探析

2022-06-28钟玉敏,龙颖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涵新时代

钟玉敏 ,龙颖

摘  要: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深刻内涵,其内在本质是爱国就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主题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要求是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实践路径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涵;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2-0001-04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凝聚和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为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年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认识和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把握其内在本质、时代主题、基本要求和实践路径,是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内在本质:爱国就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与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在本质,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现。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爱国从来就是与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联系在一起,从选择马克思主义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爱国的赤子之心。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2]74,它不仅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了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内在贯穿着爱国主义这一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爱国主义。它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超越了以往一切与其他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爱国主义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正是因为它始终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因而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广大人民团结在一起,使广大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思想旗帜指引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社会主义中国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载体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3]新时代爱国主义不仅仅是情感意义上的基于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爱国主义,也不仅仅是对乡土、文化、习俗和历史认同与热爱的爱国主义,而是在此基础上对政党、国家及现实的政治制度认同的爱国主义,离开现实的政治制度谈爱国无疑是抽象的、虚幻的。习近平强调:“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1]  近代中国,各种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尝试都没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现状,无论是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离开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不会有独立,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更无从谈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血的教训也警示我们,怀疑或者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走向分崩离析。因此,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与热爱一定不能变,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与热爱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显著标志和真正生命,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灵魂。

(三)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1]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和杰出代表,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因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最大程度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4]18。从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到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到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百年历史深刻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它不仅为我们找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载体,而且也是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导力量。

二、时代主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

实现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

(一)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爱国使命

近代中国,自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后,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开启,并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神圣爱国主义使命。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伟大民族,创造了无数奇迹与成就。但自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民族衰败的屈辱孕育着民族复兴的期望。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就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带领人民通过革命、建设与改革一步步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当前,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2]83实现民族复兴是新时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神圣爱国主义使命的深化发展和时代表达。

(二)民族复兴为新时代爱国主义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5]  爱国不仅要有满腔热血和赤子之心,更要有对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正确理性认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既是中国人民奋力拼搏的奋斗历程,又是对各种道路不断选择和尝试并最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历程。近代历史各种形形色色改良主义的破产、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深刻启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实现民族复兴需要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支撑

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复兴,不单单指经济实力的强大,而是包括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民族复兴补足精神短板,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爱国主义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支撑,更需要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三、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

正确的国家民族观是国家团结统一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观,要深刻认知国家民族的历史,要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

在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7]  同时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7] 正确、深刻的历史认知,是正确国家观与民族观形成的重要基础。没有历史,很难正确地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样的历史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对国家、民族的判断和认识。我们要深入了解民族历史,特别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近代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只有正确认知党的百年历史,才能深刻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对未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才能清醒认识到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的危害性,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终做到知史爱国,知史爱党。

(二)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血脉,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只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一方面,要在不忘本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我们确立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要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刻领悟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积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要正确看待不同文明的差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8]。另一方面,要在吸收外来中兼收并蓄。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创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要“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1]  任何文明靠自我封闭和自我孤立都不可能获得长久发展,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积极对待外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我们既要学习世界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多样的文明成果丰富中华文明的色彩,让中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世界普遍性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9]36 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内在本质。回看近代中国历史,国家遭遇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过着衣不附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个人的前途命运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更谈不上个人价值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国家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中国人民才重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才真正深切感受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9]64 。另一方面,要与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民族团结需要我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1]  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四、实践路径: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1]爱国不能满足于自发状态,应向着更加自觉自为的方向发展。长期、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情感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关键环节。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根本的实践路径。

(一)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青少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只有赢得青少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获得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习近平强调: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10]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复杂,一些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只有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切实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历史文化、国家发展历程的了解与认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爱國思想与观念,提高他们对错误思潮的辨析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当中。

(二)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

一方面,要以学校的日常教育为主,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在理论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从理论上澄清并旗帜鲜明反对关于爱国主义的错误观点。习近平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1]。  只有不断深入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才能从理论上将当下爱国主义的难点热点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另一方面,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 [1]。要充分利用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等纪念活动,让受教育者在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同时还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家庭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4]354,强调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三)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便捷,同时网络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网络媒体具有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得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习近平指出:要“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10]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尝试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解读爱国主义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抓住新媒体的发展机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结合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一批直观生动、趣味性较强的网络文化产品、精品,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10.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3-28.

[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29.

[8]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9-28.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内涵新时代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