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学生乐业展多彩个性
2022-06-27胡广花
胡广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形式。它不仅对传统作业设计模式进行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作业内容、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这些难题产生后需要怎么解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作业完成现状
(一)作业内容过于单一
现今小学语文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过于笼统,只是单一地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业的设计,毫无创新性可言,作业内容过于枯燥,主要是针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练习,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并且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单一的作业内容缺乏对知识的再创新,并且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小学生本就存在自控能力不强、学习意识薄弱的问题,对于完成作业这项任务本就存在抵触心理,如果再布置内容枯燥的作业,学生更加无法认真完成,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基于表面化,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不是深度的练习,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二)作业缺少层次化
具有层次化的作业对学生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层次化作业能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由于学生受到不同家庭、成长环境、智力发展的影响,普遍存在认知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鼓励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现今许多教师受到繁重教学压力与教学计划的影响,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堂教学方面,在作业设计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导致作业设计上缺乏层次化,使得学生存在两极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作业,一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三)作业量过多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改变,语文课程教学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现今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应减轻学生的作业量,提高教学效率,做到减负提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熟练解题方法,只有提高成绩,才能使教学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想法。而当今社会提倡学习过程的切实体会而非只重视成绩,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合适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加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应注重作业的质量,而不是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根本上做到作业的创新。
二、小学语文分层创新融合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含很多方面,如学生的性格方面,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并且不善于表达,但并不代表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他们只是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这时需要通过分层的作业设计,从学生个性角度出发,使学生逐渐掌握表达自我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为准。实践探索可以检验学习成果,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对作业活动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实践性的作业教学方案。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就是知识巩固的过程,通过实践性作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实践性作业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发现语文的乐趣。如在学习《自然之道》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为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作业,观察自然界中有哪些动植物的自然活动,如观察向日葵、蚂蚁等动植物,通过实践作业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再通过分层的作业设计,先让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的介绍和其生长条件等方面,越全面越好。在下一阶段,鼓励学生在班级课堂上对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发言,这样那些性格羞涩、不敢表达的学生就有了发言的机会,在教师的赞扬与学生的鼓励下,学生能逐渐培养自信心,拥有敢于表达的勇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阶段性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布置没有差异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两极化的现象,使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甚至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导致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布置作业,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把握好节奏,掌握自己的学习脚步。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作业的布局上划分基础知识区和挑战区,基础知识区是基本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田忌赛马的故事,并写下来。学生在完成了基础知识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自己是否想要挑战更有难度的题。例如,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章核心主旨等,分析田忌是怎样的一个人?孙膑是怎样的一个人?假设你是齐威王,你会怎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学生可以自行发挥想象空间,将文章的内容延伸下去。这样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拓展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理调整语文作业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当下语文作业应该做到减负增效。那么在减轻学生作业量的情况下,如何增效?这就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做到精减、高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合理调整语文作业量。注重作业的教学效果,而不仅仅只是单一地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很多教师认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其实,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观念衍生的题海战术也是错误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是从做题中提升的,而是要掌握解题思维,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提高作业质量。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作业的设计同样重要,提升作业质量,让学生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注重作业内容的选取,将教学重难点有效结合到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对于作业量的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空余时间进行微调整。例如,如果是每天的作业设计,由于时间较少,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应基于当天的学习内容做出基本的规划,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作业的内容对当天的学习进行查缺补漏,并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反思自己所学内容、细节反思等,这样才能将学习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如果是每周的作业,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基于一周的学习内容,偏向于阶段性复习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对知识重新学习,并善于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有新的学习启发。总而言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由时间,而不是占据学生绝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使学生忙于完成作业量而忽视了温故知新的阶段。例如,学习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古诗三首》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每天的作业量把控在一首诗上面,而对于每周的作业,教师可以将三首诗结合在一起,进行古诗句匹配,有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在古诗接触过多的情况下记错上句和下句,而且一旦学生形成了长期记忆后就很难改正过来,这样综合性的、集合性的复习能使学生及早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做出改正,通过笼统的复习,学生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古诗。
(四)设计趣味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增强其中的趣味性。特别是读、写、看、绘画、表演、采访等都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两小儿辩日》的预习作业,应该给学生布置有关日、月知识的课外作业以及孔子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日、月和孔子言论、著作等相关资料,学生会很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本出发点。虽然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需要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注意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并采用不同的作业设计方式,尊重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