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中高年级高效率数学小组合作教学行为的思考
2022-06-27吴雍民
吴雍民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多教师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随着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之前学过的知识。学生长期在这种被动状态中学习,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给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高效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學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适当的指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实际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合作学习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才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问题探讨,最终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效果。
(二)教师过分弱化自己的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弱化教师的职责,许多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明确,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忽略了难易程度,将所有相关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进行探讨,认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
(三)小组分组机制不合理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一些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让学生自己挑选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学习,或是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随意划分小组。由于能力相差较大,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有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比较弱,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导致小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都能获得进步。
(四)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分工不明确、组员之间参与度不均衡等。由于小组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可能存在小组成员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分工合作时出现缺乏交流或者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有可能一个小组内有话语权的学生会不给或者多给与他关系不太好的同学任务,导致小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参与度不均衡。除此之外,一个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不对等的情况,然后间接影响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和明确;也可能会导致小组内出现为了避免麻烦,当老师布置讨论合作的任务时,直接让成绩好的同学解决,其余的同学在旁边观望的情况,这就导致组员参与活动程度不均衡,从而达不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部分学生会表现得非常浮躁,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变得内敛、害羞,不敢发言。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思考、自我反省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对他人的意见进行思考,获得启发。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最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如教师可以提问: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说对吗?通过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需要适当地参与讨论,当学生争论不休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并说出结论和理由。一道难以理解、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就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中解决了。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强化教学方案和问题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案和问题情境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挑战性、开放性、可行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比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的度数分别是多少?”这种问题比较容易,学生不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就能得到答案,因此不具备探究性,学生只要查看教学材料就能获得答案。又比如,“正N边形的外角和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这个问题相比较第一个问题来说具有探究性,但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即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很难得到答案,反而会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层次,只有具有良好结构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再比如,“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是否一定是负数?这样说对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学生只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很快就会得出答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指导,比如引导学生使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探索性、挑战性、开放性、可行性,这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
(三)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想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在设计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还需要将合作学习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直接采用正面传授的方式,直接明确教学要求,让学生遵守合作学习规则。或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对喜欢打断他人讲话的学生说“注意倾听别人讲话,在人家讲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别人说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有一些性格内向不喜欢讲话的学生,教师可以询问:“为什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呢?是不是有的地方不懂?”引导学生说出原因,教師给予适当的帮助。另外,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布置集体性作业,让学生不得不运用合作技巧去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喜欢发言占用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懂得控制发言时间。让一些喜欢给别人出难题、调皮的学生担任组织者,让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协调矛盾,同时也可以改正自己干扰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运用这种方法定期互换小组成员职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正确的合作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评价激励,激发合作兴趣
评价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通过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对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对表现差的小组,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期待他们下一次会成功。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效能,使每个学生与小组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号:BY[2019]G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