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数学课堂追问模式下生长的实践探索
2022-06-27魏菊芳
魏菊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追问可以把教学推向更深的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能力。
一、运用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新知往往呈现为一个概念、一个原理或一个定律,从语言表述上看,显得非常简洁,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发酵,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学习“圆”一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师:同学们,每天上下学行走在路上时,你们发现什么东西最多呢?
生:汽车。
师:那么,你们发现汽车的车轮有什么特征吗?
生:圆形的。
师:为什么工程师要把车轮设计成圆形呢,如果设计成三角形、梯形、正方形会是什么情形呢?
生:因为圆形可以很顺畅地进行滚动,而其他图形却无法完成。
师:如果设计成椭圆形呢?它也是圆形的一种啊。
生:如果车轮是椭圆形,行进时就会发生上下颠簸的情况,不利于快速行进。
师:好,讨论一下,探究车轮设计成圆形的理由。
生:(讨论之后)因为车轮是圆形的,说明从车轴中心到圆周上的任意一点都是等距离,因而不会发生颠簸的情形。
……
针对圆的概念,教師并没有先入为主进行概念辨析,而是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巧妙地运用追问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追问点拨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如果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直接设计成问题,学生会一时无法理解。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降低数学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把主要问题设计成有梯度的多个层级问题,借助多个问题进行铺垫,层层推进,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把握所学内容。
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做如下设计。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随时随地运用到百分数的知识,那请一位同学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作一说明。
生: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会说这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的75%。
生:我们班的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比期中人均成绩提升了20%。
……
师: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运用百分数表示数量方便吗?
生:比较方便。
师:为什么呢?
生:可用于事物数量前后变化的比较。
师:什么内容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呢?
生:不同数量之间。
生:相同的分母之间。
……
在这里,教师并未单纯地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讲解,而是借助生活问题,通过连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象看到数量的本质,运用生活化的问题,让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降低了内容的理解难度,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抓住课堂生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教师在课前都会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可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会出现意外情况,不过这些意外却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重视这些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借助意外生成继续追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追问活动。
师:哪位同学知道长方形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长、宽、高分别相乘的和,再乘以2。
生: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太繁杂了。
师:那么,请说出你的方法。
生:我认为长方体的侧面展开之后的长方形的长,正是原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宽是原高,然后通过计算侧面积求出其表面积。
(学生一时纷纷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讨论场面很热烈。)
这一节课正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讨论的机会,激发了思维活动,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并通过问题的追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批判性思维在数学课堂追问模式下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58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