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学业预警研究
——以H大学为例

2022-06-27杜剑涛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学业预警

杜剑涛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从国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和高校“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来看,建立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研究生学业预警是一种研究生教育监测评估手段,能有效补充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方式,[1]是一项有利于保障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的柔性政策。研究生学业预警是高校根据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将研究生学业过程设计成若干指标并对其进行监测,一旦触及系统设定的指标界限,就能及时向有学业问题的研究生发送预警信号的一种现代化预警系统。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刘刚教授对危机预警系统的划分,[2]可以将研究生学业预警系统分为学业监测系统、学业评估系统和学业预报系统。纵观国内外现有文献,从多维度剖析和反映研究生学业预警实践成效与优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明显不足。本研究以H 大学的研究生学业预警为研究对象,了解预警中各相关主体对建立和优化研究生学业预警的态度,并深入探究该校在研究生学业预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建立或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如下。

1.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H 大学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H 大学入列“211”建设工程,是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已经建成较为综合的学科体系,研究生教育体系与管理制度相对成熟,因此,选择该校开展研究具备合理性和可推广性。

本研究运行周期1 个月左右,共收回问卷273份。在排除无效样本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2.3%。样本的基本特征可参见表1,其结构相对合理,具备一定代表性。

表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N=252)

同时,为了深入挖掘相关信息,本研究选择了一名负责管理研究生学业预警的人员,以及H 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E 学院的硕博辅导员、部分研究生导师和硕博研究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深度访谈。E学院有着健全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其对研究生的学业管理能很好地反映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访谈时间均控制在25-45 分钟,访谈持续周期为1 个多月。最终,本研究共获取19 位被访者详细的访谈记录。

2.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自编的《高校研究生学业预警调查问卷》。为增强问卷的信效度,研究者先行试测,在结合问卷结果和专家意见基础上修改问卷题项设计。本研究运用SPSS 24.0 软件计算问卷题目的Cornbach’s α 系数,并对问卷进行 KMO 球形检验。具体结果为:α 系数为0.719,信度系数较高,说明问卷各结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KMO 值为0.711,说明这份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合适,问卷有效性较高。此外,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围绕约谈者的身份特征设计,分别为“研究生院行政人员版”“辅导员版”“导师版”和“学生版”四类。

二、结果分析

可以从研究生学业监测系统、研究生学业评估系统以及研究生学业预报系统深入了解H 大学研究生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现状。

1.研究生学业监测系统分析

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学业预警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如期毕业”(占比82.14%)。同时,预警中的“方便学校学业管理”(占比67.86%)“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占比66.67%)“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占比66.27%)“监测并收集学生学业数据”(占比62.3%)“发现具有潜在学业危机的学生”(占比61.11%)等指标受到学生广泛认可。预警目的具有阶段性和多元性,其理念则是实现各种目的的一种指导思想,经由长期熏陶和探索所得。访谈得知,各主体对学业预警理念的理解分为四类:帮助研究生顺利毕业、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保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人/生为本。它们占比相近,落脚点都回归到“学生”本身,彰显“以人/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管理者以满足学生需求和解决学生困难为职责,需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辅导员兼顾“三全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则更多将理念生成扎根于顺利完成学业之上。可见,不同主体对学业预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与其角色身份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清楚学业预警指标的研究生占比约27%,但他们几乎都狭隘地将预警指标理解为报告中的“学习年限”。事实上,学业预警指标是监测研究生各培养过程,通过与常模对比而进行警示的操作性的统计数值。H 大学研究生学业预警指标主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校实际划定,当前暂以“学习年限”为确定指标,其他相关指标则模糊不清。研究生们最担心的是“毕业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质量不达标”,其次是“科研成果不符合要求或学术不端”,认为理想的学业预警指标前三项分别是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课程考核成绩,这也是最可量化的指标。最低的一项指标是“开学注册”(44.44%),事实上,确实有学生因未及时向学校请假或不注册且未说明原因而被劝退。此外,多名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发现在预警指标的建立上,各方侧重点有所区别。辅导员和导师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生更关心与毕业要求挂钩的论文和课程考核。

对学业预警标准一般清楚或非常清楚的研究生只占比25%,然而他们都只是凭借“学习年限”这一指标来衡量,模糊了指标与标准的界限。H 大学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以及该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的要求,将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设置为硕士4 年和博士8 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为港澳台5年、硕士6 年。研究生院一般提前半年或者三个月发出《关于清查超学习年限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做好超期学生的核对工作。确定学业预警的具体标准可以从预警指标的范围以及启动预警的时间两方面着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8.17%的学生认为挂科超过1 门需要得到预警,71.8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挂科并非常态,超过2 门以上最好通知导师进行预警,说明学生对挂科保持谨慎态度。另外,预警执行时机也至关重要。学生认为启动预警的最佳时间为“出现预警信号就预警”(约50%),也有博士生导师提出预警时间至少要提前两年才比较合理。事实上,H 大学启动预警的时间并不明确,其学业预警尚未形成常态化。

2.研究生学业评估系统分析

学院只有掌握学生学业动态后,才能建立数据库进行监测与比较,找出预警区间和学业困难群体。调查中八成以上研究生表示学校未向他们采集过全面的学业数据。对此,研究生院管理人员明确表示学校进行学业管理的判断依据是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所有的数据可以轻易获取但完整度较低。E学院辅导员表示还会通过如下途径了解研究生学业动态:一是研究生入学后的个人档案;二是定期与研究生开展一对一交流;三是和导师沟通;四是研究生入学后的心理测评、体检、上交的简历;最后是和家长联系,以及同学反映等等。此外,同意自己学业数据全程受到学校监测的研究生比例为90.08%,多数研究生认为学业数据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与监督学生学习。9.84%的研究生持反对观点,他们相当注重个人隐私,部分博士研究生认为数据征集会给学生带来额外负担,表现出一定的排斥情绪。可以看出,对于研究生学业数据的公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隐私保护意识强烈,不愿意公开;另一方认为它是学校加强与学生联系的有利渠道,支持公开。

H 大学将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作为学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成绩查询、四六级通过情况、答辩申请的重要平台,心理健康监测则由心理健康评估中心完成。调查中95%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在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中添加预警功能,但管理者和辅导员认为此举会导致成本浪费。研究生认为开发预警平台需要参与的主体排名前三者依次为研究生导师(占比80.56%)、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占比72.22%)、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占比66.67%)。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大部分人都赞同导师应该参与到平台开发中并提供相关建议。同时,辅导员全职管理学生,在解决部分问题上能起到更及时有效的作用,因此两者占比都很高。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可以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稳定,也成为平台开发较为重要的主体之一。一半以上研究生关注到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健康中心和校医院的心理咨询室也应参与预警平台的开发。此外,少部分研究生强调“学生”这一主体也很关键,学校应该重视听取不同学生的意见。

根据学业的严重程度,预警等级也会有所不同,在预警系统中,这被称为“警度”。[3]2006 年,H大学首推大学生预警机制。辅导员在发现学生问题后,会及时向学生及家长发出《违纪预警通知单》《学业预警通知单》《心理预警通知单》等。目前,H大学研究生院暂未对学业预警定级,研究生学业年限达到6 年(含)至8 年(不含)为预警,学业年限达到8 年(含)及以上则清退学籍。E 学院也遵照研究生院的执行标准,但学院内部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区分了等级,主要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提出,譬如抑郁症会分为“低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对研究生而言,分级预警的方式更易接纳。94.06%的被调查研究生认为有必要为学业预警设置等级,认同按“低级预警—中级预警—高级预警—清退”进行分级的占比71.83%,认同“一般预警—严重预警—清退”的占比26.59%,说明预警方式必须体现渐进性,才能使学生对预警内容加以重视和注意改进。总的来说,各方都认同预警应该建立起等级制度,三级或者四级预警的方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3.研究生学业预报系统分析

H 大学研究生学业预警的具体流程是:首先,每年3 月至4 月,研究生院学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会初步筛查出即将超过最长学业年限或者有学业困难的研究生名单,在官网公布《关于做好超学习年限研究生学籍清查工作的通知》并下发到二级学院;然后,二级学院落实情况后会将处理意见反馈给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核实后在官网公示清退人员名单(公示期不少于一个月);最后,公示结束,校方就会中止这些研究生的学籍。对此,接受调查的大部分研究生表示愿意被“短信或邮箱告知(占比73.81%)”或“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告知(占比64.29%)”。半数以上研究生也接受由辅导员或导师告知的方式,但认为预警时应当有人性化处理。因此,85.32%的研究生认为学校发布公告时有必要隐去学生姓名,因为研究生被清退未必是学生个人的原因。总体来看,H 大学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虽然有一套清退流程,但是执行并不规范。

“组织是能让人们在可能理解的世界中开展符合逻辑活动的科层系统”。[4]负责研究生学籍以及学业管理工作的部门是研究生工作部(简称“研工部”)下设的研究生学籍管理办公室(简称“学籍办”)。学籍办整体划归在研工部之下,由研工部部长和副部长分管。E学院学业管理的相关工作都被归置到辅导员或教学秘书的职责之下。调查中82.54%的学生认为二级学院有必要成立研究生学业预警组织,而E 学院的预警组织暂不成体系。学业预警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是保证该机制能够流畅运行的核心因素。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学业预警最重要的参与者依次应该是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或教学秘书、研究生院管理人员、心理健康老师、学院领导,同时也表示更希望他们能提供帮扶。在帮扶措施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希望学校安排人员分析学业困难原因”(占比86.9%)、“安排人员帮助进行学业规划”(占比75%)、“安排人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占比73.81%)。可见,所有研究生都希望在出现学业危机时能得到学校及时帮扶,但目前H 师范大学的帮扶机制略显缺位。

在内部监督方面,H 大学研究生院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权责,构成一种监督机制。E 学院执行党委监督下院长负责制的监督形式。学业管理的负责人主要是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当研究生学业出现问题时,需要各负责人一起讨论具体解决措施。在外部监督方面,第三方监督是多元主体参与高校治理的重要实施手段,认为研究生学业预警系统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研究生人数占73.41%。67.46%的研究生认为将预警数据公开或者纳入学校排名以及学科评估的指标,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有效减少预警情况发生。有导师表示学校目前很少向社会公布预警数据,社会监督存在较大困难和边界。现实中,将预警数据作为一种排名指标在研究生反馈中还具有较大争论。从导师的观点来看,目前纳入社会第三方监督还存在一定难度,评价标准也难以客观公正。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1.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H 大学研究生学业预警缺乏规范性和正式性,对学生的宣传程度远远不够。可以得到如下三点结论:第一,缺乏理念指导,预警指标与标准设定不合理。调查对象对学业预警理念的具体认知缺乏一致性。学生对预警指标认知模糊,预警采用的标准参照正规文件,但预警启动时间未形成定期制度;第二,预警平台尚未建立,数据收集和等级划分不明确。H 大学尚未搭建完善的研究生学业预警平台,未运用技术手段收集和整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业数据。预警等级划分和对应的帮扶措施尚不明确;第三,预警组织不够稳定,预警流程与监督机制不规范。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学业管理的组织机构不明确,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责任监督与问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还存在一定阻碍。

2.对策建议

(1)学业监测:塑造科学的预警理念,制定合理的预警指标与标准

第一,树立“双管理”理念,培育高校质量管理文化。高校应遵循过程管理理念,将研究生学业过程各阶段看成相互影响和联系的整体,同时借鉴危机管理理念,提醒高校做到危机发生前的预防管理、危机发生中的帮扶管理以及危机发生后的反思管理。高校要将这两种理念贯穿研究生学业与质量管理的全部过程。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强化理念的析出和内化,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座谈和反思,使研究生院的负责人,二级学院的领导、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在学生管理与培养中达成一致理念,共育高校质量管理文化。

第二,以“全过程发展”为目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生学业过程的内涵应该延伸为包含思想政治素养、心理健康水平、课程考核成绩、开学注册、课堂考勤、科研成果、毕业论文、实践操练等在内的更为宽泛的集合。教师或行政人员在系统设计初期必然要将可能影响到学生毕业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出现错误、学术道德失范、心理压力过大引发极端行为等现实问题都受到普遍关注,反过来警醒高校务必要以学生“全过程发展”为目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构筑一张全面关怀学生的信息网络。

第三,以“项目明确”为原则执行学业预警标准。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之后,学校要对每项指标的执行标准进行科学设定,不同的专业可以对相同的指标执行不同的标准,研究生院应该适当给予二级学院制定预警标准的权限。预警发布时间要考虑到能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补救时间。部分二级学院规定本学院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必须在毕业前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才可以如期参加答辩,学科生态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科内部论文发表的生态竞争状况。因此,学院应当将预警时间至少提前一年以上并注意提供帮扶。

(2)学业评估:创建一体化预警平台,建立学生数据库和预警等级

第一,建立“多途径、多方式”的学业管理数据库。学生学业信息库的建立是预警的基础,信息库内的信息种类越丰富,预警实施效果越好。[5]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征集学生学业数据,最终形成一个汇集所有学生学业信息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登录—信息筛选—信息统计”的目的。[6]由此,高校既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业数据检测和学业帮扶,也能实现学业数据分析、预判和归类,为学校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第二,创建基于“智能与精细”的一体化预警平台。研究生学业预警平台是进行学业管理、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技术平台,智能化与精细化是它的显著优势。智能分析等多样化的功能可以大幅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效果的精确度也更高。预警平台的开发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多元主体的参与,与研究生学业发展相关的人员都应该纳入平台开发的设计主体当中;二是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利于随时升级优化;三是能提供多主体和多平台登录;四是平台的界面和操作应当简洁便利。

第三,设置“由低至高与分类管理”的预警等级体系。设置预警等级体系,一方面,要遵循由低至高的原则,设置“低—中—高”三级预警,每个预警等级都应规定明确的学业表现;另一方面,要实现分类管理。分类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据学生培养类型的不同考虑预警等级。学术型与专业型的研究生在毕业要求上可能存在差异,要分类考量和划定预警等级。二是根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考虑预警等级。例如,理工科实验需要耗费的时长更多,当学生没有达到科研成果发表要求时,就应该设置更高的预警等级。

(3)学业预报:建成稳定的组织架构,打造灵活流程和责任监督制

第一,建成“促进合作与提高效率”的稳定组织架构。高校维持运转离不开行政部门与学术组织的通力合作,要建成稳定的研究生学业预警组织架构,高校既要在研究生院层面严格把控,也要在二级学院层面增强巩固。建设组织架构应在党委领导下形成一支或者多支通力合作的队伍。组织里应有明确的工作部门、协调部门、监督部门,尽可能简化组织内部架构,发挥出组织最大绩效。

第二,形成“从上至下并且机动性强”的灵活流程。首先,在组织内部要实现“研究生院—学院领导—导师/辅导员—研究生”这种从上至下的流程,对于研究生的学业情况要步步核实;其次,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在学业预警的过程中首先获得学生的学业情况。同时,预警对象是人,学业预警流程可以视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例如当异性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便时,可以灵活安排同性人员协助;最后,管理者在帮扶过程中应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便研究生更好地接纳外界帮助。

第三,完善“校内与校外监督共存”的责任监督制。从校内监督来看,研究生院和各二级学院都要建立一套稳定的监督机制,形成领导问责制并明确权责划分。还要健全校内的多元主体监督,例如学生有权利向学校反馈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情况,此时就需要学校完善学生反馈和申诉的渠道。从校外监督来看,学校可以通过逐渐向社会开放一些研究生学业情况、按期毕业率、延期毕业率等内部数据的手段,使社会第三方机构加入到校外监管的队伍当中,共同完善“校内与校外监督共存”的责任监督机制。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学业预警
烽火台:军事预警体系的关键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日本师范研究生院入学定员充足率下降16.9%
日语中ハ行辅音的历史变化
日语中ハ行辅音的历史变化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