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宋官窑青瓷与中国礼器文化
2022-06-27金国荣杭州市萧山区南宋官窑研究院
金国荣 杭州市萧山区南宋官窑研究院
南宋官窑青瓷不仅站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传承不息,享誉中外,还蕴含浓厚的中华文化,不仅用于祭祀来“上达天听”,而且在维持南宋时期的王朝统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南宋官窑青瓷的仿古外形与釉色也表现出南宋皇室内心渴望和先祖一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高雅的文人审美情趣,还透露出南宋文人对中国瓷器文化的喜爱与向往的心理。这就是南宋官窑青瓷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它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本活灵活现的历史书,向我们呈现那段历史的旖旎风光[1]。
一、南宋官窑青瓷的成长历程
自青瓷问世以来,便以简易实用的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所有人,始终与历代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文化紧密相结合,历久弥新。它不仅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更是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朝廷更是因此下令许以高价网罗天下有名的青瓷艺人,同时在很多地方设置官窑。官窑,顾名思义就是官家设置的瓷窑,专门向朝廷提供瓷器[2]。
《镂空凤纹香薰》
《冰裂旋纹斗笠碗》
冰裂鼎式炉
谈起南宋官窑青瓷的成长之旅,那就不得不叙述下南宋王朝的发展历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遥望中华五千年历史,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能如南宋一般,在苦难中创造辉煌,在外敌环绕之际绽放自己的文化光辉。宋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又因南宋时期全国各地各阶层人民的喜爱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使得南宋时期的青瓷无论在制瓷工艺、釉色选取还是青瓷的功能上都有新的发展与创新性突破。南宋官窑青瓷不仅完美继承了北宋的青瓷制造工艺,还近乎完美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带给人们极致的美的享受和近乎荣耀的象征。南宋官窑青瓷作为专门向宫廷提供专用瓷器的瓷窑,其不仅在青瓷的选料上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还对质量的把控更是严格到极致,还在不同的青瓷器型设计上追求朴素庄重与华而不艳的设计风格,以便供给不同的需求。
南宋官窑青瓷相较于曾经的盛世大唐青瓷的绚烂多姿、贵气逼人以及近代明清时期虚荣与妖艳,显得并不是那么的好看,因为南宋官窑青瓷追求的则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自然与优雅、从不去刻意美化瓷器外观而去迎合他人的审美,而是注重青瓷承载的中华文化,那种内在自然之美,那种淳朴高雅。南宋官窑中出产的青瓷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文化结晶与技艺创造之美的高度集中体现,同时为无数南宋文人雅士们所推崇与渴望,更成为当时一种荣誉的象征。
南宋官窑青瓷对其自身的严格要求与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是深深扎根于中华的传统瓷器文化审美体系之中,汇集并融入了南宋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当时人们思念故乡的情感寄托。南宋创立的各大官窑是宋朝皇室人员败亡后南渡,最终定都临安后所设置的,其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朝廷进行宫廷祭祀仪式、正常生活饮食及对有功之臣赏赐之用。“袭故京遗制 ”而进行重新设立的新官窑,拥有比之前更优秀的工艺。南宋官窑通过更加娴熟的青瓷制作工艺,与高雅的审美品味,将流畅简练的青瓷造型和璀璨的南宋文化的釉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制作出享誉古今的南宋青瓷。南宋官窑青瓷具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外观,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不可或多的传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陶瓷界中独一无二的瑰宝。追根溯源,南宋官窑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一句偶然可以解释的,而是其依托着传承千年的深厚制瓷工艺源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南宋青瓷艺人们又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对南宋官窑青瓷在保留原有优秀的基础上又提出许多新的创意理念,对青瓷有了较大的改良,并对同时期的相关窑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官窑青瓷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著名特征名扬中外,其优美、古朴、高雅的外观、晶莹通透、华丽优美的釉色、巧夺天工的开片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官窑为官府选设、且直接控制生产的窑场[3]。南宋官窑产品不会经过商业途径流入百姓手中,而是由专门护卫直接送入宫中,专门供皇室进行的各大祭祀礼仪、日常生活赏玩之用。时至今日,南宋官窑青瓷仍然炙手可热,受到国内外无数陶瓷爱好者的追捧。
二、中华礼器文化的传承
《说文》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是古代人们祭神求福,祈求消灾免祸的仪式。有所求,必有所献,人类向神求福免灾,就需要有专门给予神的献礼,同时为了表示对神的尊重,往往还需要专用的器皿来盛放这些献礼,以表示人们对神的虔诚。礼器就是祭祀仪式中所用的器皿,常常是当时公认的最美的事物。“礼”最早的起源与祭神有关。《礼记·标题疏》中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4]。
《花语》
《涌潮》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最初便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感受到自然伟力后,将自然与想象结合,创造出许多神,对他们进行祈祷祭祀,渴望得到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并企图逃离各种天灾人祸的一种祭祀仪式,具有十分强烈的神秘感、敬畏感与仪式感。庄重严肃的祭祀仪式与各种礼仪文化,使得氏族部落的各个成员都深刻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渺小,要想在世界上安稳地存活下去,就必须要将自己的个人意志服从全体意志,个人与氏族部落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对自己氏族部落贯彻必须绝对忠诚与自豪的信念,从而将小我变成大我,将氏族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抵御外敌。同时,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文化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原初的是非善恶、长幼尊卑等社会道德与礼仪文化。这种礼仪文化与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美德融为一体,对社会生活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整合规范和维持的功能,这在后来的中国礼乐制度中得以不断强化与发展、继承与弘扬。
社稷祭祀礼隶属于我国古代“五礼”之一的“吉礼”,并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礼仪制度,在古代的地位极其尊崇。祭祀礼仪的主要内容便是对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典礼,吉训为福,即侍奉神灵,求取幸福之意,以求远离灾祸,迎来幸福生活。“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祭祀活动在古人心中的卓越地位,将其视为国家政策活动中最重要的事。将对神灵的尊重视为准则,中国古代的祭祀礼典主要是继承古代周礼的形式,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时代的特色,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因此可以把祭祀礼仪大体上分为十二个类别,归属于天神、地只、人鬼三大门类。对天神门的祭礼可以分三类:第一叫禋祀,主要是祭祀权利最高的昊天上帝,渴望得到他的恩赐;第二叫实柴,主要是祭祀环绕我们的日月和诸多星辰,渴望明天更加美好;第三叫槱燎,主要是祭祀掌管时令和命运的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星神,希望来年能得到更好的收成。同时地只门的祭祀亦为三类:这三类都必须使用牲口进行血祭,以求远离灾祸。第一是用牲口祭社稷、五岳,希望旱灾、地震等灾祸能够远离我们;第二是用家畜祭山林川泽,以求来年万物复苏,收成良好;第三是用来祭四方百物,以求未来仍然能够安居乐业。人鬼门则分为六类,它们是以祭祀祖宗的主的袷、禘、祠、口、尝、烝等六种敬祖悼亡,以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与缅怀的典礼。
中国俗称礼仪之邦,自古便特别重视各个方面的礼仪文化建设,更是中华礼仪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中国古代便是一个用“礼 ”来创立并维持秩序的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与等级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礼仪制度,并使用不同的器皿和礼仪。宗白华先生曾说过,中国古籍上讲‘器’与 ‘礼’是不能分开的。君主用什么礼仪和器皿,各个诸侯应当使用什么礼仪与器皿,士大夫阶级的人们使用什么礼仪与器皿,平民百姓们用什么礼仪与器皿,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不同等级的人对待同类型的器皿还有着不同的式样、尺寸、色彩、质料等等规定,用其来标志不同地位,这些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绝不会允许随意。其中位于最高位的青瓷则是专门供给皇帝祭祀或陈设的器皿,其他任何人都不得私下使用。其他人如果想要得到一件青瓷,就必须对国家做出相当大的功绩,成为一名功臣,从而得到皇帝的特别赏赐,除此之外的其他官僚和庶民们是无权使用的,否则便是犯下重罪。因此南宋官窑本身就是一种“礼”的传承产物,南宋官窑瓷器的使用也代表着礼仪的延续,社会秩序的发展。南宋官窑青瓷就是天子六工中土、工的杰作,也是代表中国礼乐文化的典范和标志。
三、南宋官窑青瓷与中国礼器文化的交融
《冰裂花口洗》
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群雄割据,战火弥漫,社会出现长久动荡不安,中华文化中出现了外来文化的影子,更是一度出现危机,主要是由南亚佛教的传入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大规模渗入,礼制秩序受到冲击,逐步走向式微的形式。首当其冲的便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洗礼,导致好多诸侯心生称王的雄心,一时间反礼法思想开始展现萌芽,并逐步走向活跃,隋唐时期以及五代时期,社会仍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人们对待礼法观念也颇为薄弱,对待祭祀的礼器文化开始有了许多争议“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时间来到北宋时期,这时中华大地已经逐步走向安定,并创建了新的王朝,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式,安定百姓生活,重振朝纲秩序,统治者致力于重建礼仪制度,规则化祭祀的礼器文化,巩固王朝的统治,“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因此在官窑青瓷制作中,便出现了大量以青瓷为主体,外观仿商周青铜器、玉器的陶瓷礼器,这便是中国礼器文化的重建。南宋立国初期,南宋在与金国的战争局面稍微平稳后,便全力以赴地重建中华文化礼制,巩固自身,力图休养生息,企图光复失地,重建昔日的辉煌。
由于祭祀活动具有的特殊意义和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朝廷无论何时都必须要进行此次仪式,因此在辗转迁徙过程中那些统治者们也不敢有所偏废。根据《中兴礼书 》的有关记载,在都城临安重设官窑,以前南宋朝廷曾在浙江等地广选瓷窑,以生产祭祀用。传统的礼乐文化和礼器文化在南宋时期得到文人们的大力推崇,更是将当时最宝贵的青瓷用于祭祀的器皿,以表达对传统礼器文化的看重。著名理学家程颖、程颐当时就提出了“天下无一物无礼乐”的学说,来建议统治者们重视中国传统礼器文化,巩固礼仪制度[5]。因此南宋官窑青瓷中的礼器的含义已不再局限于是皇帝所用的祭祀器皿或陈设瓷而已,它具有更浓郁深厚的礼器文化意义,更能代表人们对中国传统礼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南宋官窑青瓷与宋代文人阶级推崇的恢复礼仪制度,重视礼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展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些青瓷礼器的造型大多源自商代的青铜器或者更久远的琼式瓶、扁式炉等。南宋官窑青瓷器型出现的根本原因便是当时宋代文人的高雅的审美观和浓郁的礼器文化底蕴,还与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密切有关。兵败后,宋高宗不得不舍弃大半江山,选择南渡逃生,一生都在为丢失的半壁江山而背感愧疚,深感愧对祖先。因此在数不尽的夜中惊醒,多次想收复中原,以告慰先祖,但又缺有一个帝王应有的雄心壮志与才能,终日苦恼不得解脱。于是便建设新的太庙、设置大量的郊坛、每年举行频繁而又十分盛大的祭祀仪式,将南宋官窑青瓷与礼器文化的融合推向了巅峰,企图借助祖先和神灵的威力来帮助他们收复失地。因此这也证实了南宋官窑中的青瓷礼器造型的多样性,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南宋王朝的君主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心理。
四、总结语
南宋官窑青瓷实际上就是中国制瓷技艺与东方传统礼器文化结合的奇迹,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民族瑰宝,其卓越的仪态和深厚的文化,留给我们无尽的推崇和遐想。南宋官窑青瓷超越前人,与礼器文化深深地结合起来,被后世誉为中国祭祀文化的巅峰,为中华艺苑中不可或多的瑰宝。它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典范,为当下世界青瓷用器设计创造了新的提升空间。南宋官窑青瓷以特殊的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以其特有的色泽、造型与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礼器文化的信息呈递给后人,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界中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