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阜新玛瑙艺术创作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2-06-27王磊阜新市精艺玛瑙雕刻厂
王磊 阜新市精艺玛瑙雕刻厂
一、阜新玛瑙历史渊源
玛瑙,乃玉石的一种。在玉石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种玛瑙,万种玉”,可见玛瑙在玉石大家族中地位之显赫。阜新玛瑙种类丰富,历史悠久,且文化积淀深厚。距今7600多年的查海遗址中挖掘出大量的玛瑙制品,这充分证明了早在7000多年前阜新就已开始制作玛瑙用品。自辽代始,阜新民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从事玛瑙采集加工的生产活动。从阜新出土的辽代玛瑙制品,其质量无不上乘、技艺甚是精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参与阜新玛瑙艺术创作的人群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而此时宫廷御用之物大都也出自阜新。机缘巧合下,阜新玛瑙赢得了皇帝的喜爱,因而逐渐达到鼎盛期。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百业凋落,阜新玛瑙的发展也一度陷入萧条,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逐渐好转起来。2016年阜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玛瑙之都”荣誉称号。
玉雕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有着北派南派之分。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各地域艺术创作者的涌现和相对集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玉雕艺术流派,即为现在的“北派”、“海派”、“扬派”、“南派”等艺术流派。其中,北派玉雕风格大气磅礴、沉稳庄重,皇家遗风特点明显。北派玉雕以北京为中心,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和儒家文化,同时又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艺术的渗透,这使得北派玉雕成为中国玉雕艺术的集大成者。阜新玛瑙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北派玉雕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阜新玛瑙艺术创作
近些年随着玉器行业的蓬勃发展,阜新玛瑙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迎来了全盛时代,尤其是玛瑙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追捧。设计理念的日新月异,工艺水平也日益精湛,作为当今时代的玛瑙创作从业人员,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创作者必然要博览群书,实践中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在创作中坚持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文化底蕴。
玛瑙的艺术创作首先要选取优质的石料,这一过程被称作问石,也称相石或审石。选好石料经过创作者俏色巧雕,巧妙的运用石料的天然纹理、色彩、形状、结构甚至是瑕疵,经过精心的打磨与雕刻,制成工艺精湛的艺术品。
玛瑙雕刻讲求“因材施艺”、依照纹理顺势雕刻。俏色巧雕是玉石雕刻的一大特色,充分借助玛瑙天成的纹理、色泽和质感,略施刀斧,顺其自然,因势、依形而造;俏色同时也是对“瑕疵”的巧妙利用,化瑕为瑜是俏色在玛瑙雕刻以及玉石雕刻的关键作用所在,俏色依照瑕疵的分布,通常有以下几类俏色雕:本体俏色、皮色俏色、内含物俏色以及围岩俏色。本体巧色是依照玛瑙自身的颜色分布、纹理走势进行雕刻的,必要时也会将一些突兀排斥的部位剔除;皮色俏色依据玉石皮壳的一系列特征进行雕刻;内含物俏色是根据玉石所包裹的物质的特征进行创意雕刻,围岩俏色则主要是对与围岩一体的矿物质进行雕刻的手法。对于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区域,雕刻者可以大胆施刀,对于色块深浅不知的区域则需要雕刻者极其细致的雕刻,本着“点到为止”的原则,达到雕刻基本需求即可。笔者的玛瑙雕刻作品《华夏文明五千年》利用了玛瑙原料中间面积广泛的白色部分,将主体人物刻画出来,利用圆雕和浮雕将主体人物的衣着服饰特点以及朝代特点都进行了细致雕刻。《五老观太极》同样也是大胆利用玛瑙原料的色彩,利用圆雕和浮雕的技法结合,将景和人都细致地刻画了出来。在雕刻这样的人物群像时圆雕和浮雕无疑是最合适的技法,没有之一。
北派雕刻常常以人物群像,立体花卉动物等为主,在进行雕刻时,不仅仅会依照玛瑙天然的分布特色,还会将其他技法也融合进去,为题材的表达增加渲染力度。玛瑙雕刻在进行圆雕艺术创作即在进行主体人物刻画时,设计构思是玛瑙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直接体现了玛瑙的美观和质量,因此在进行雕刻之前,应当首先确定玛瑙原料的适应性,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雕刻成品的质量,如果原料特征与设计题材不符,那一定会成为玛瑙艺术创作的败笔。玛瑙颜色多样,适宜的颜色和质地是作品能否传达意境的重点。它就如同画家手中的颜料,在不同的创作者的手里可以呈现出异样的缤纷。作品《华夏文明五千年》,原石深褐色的皮层和蓝白部分相互衬托,在结构上主次分明,视觉上深褐色的皮层、历史人物不怒自威的神态会使人们不由得严肃起来,这对于情感的渲染也是十分适合的。除此之外还应注重作品的布局,布局不恰当也直接影响了作品的美观,甚至会将整个原料浪费,布局应当确保主题突出,疏密有致,符合基本的审美观念又能展现出玛瑙的艺术魅力。浮雕在历史上继圆雕之后,是圆雕和中国绘画艺术的产物,浮雕有别于圆雕的三维立体,有时突出于依托平面,有时又低于依托平面,无论是在玛瑙的雕刻上还是在其他材料的雕刻上,浮雕总是层次分明,构图充盈,虚实有致。对于玛瑙雕刻,只能依靠减法雕刻,创作者需要判断原料色泽分布的深浅以及内容物的大致位置来慎重确定浮雕的深浅,否则就需要重新构思题材,或者淘汰这块原料。设计构思环节,其实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要点是相通的,主次遥相呼应,不混杂穿插,不喧宾夺主。
雕刻完成之后就到了修饰加工环节,这个环节是对雕刻过程各种产生的细微沟壑突起的磨光处理,目的是使玛瑙表面的细节更加完善精致,是创作流程的善后环节。在这之后如有需要会再加一些小配饰来增加玛瑙作品的实用性亦或是艺术性。
三、艺术创作的文化传承
玛瑙雕刻艺术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仅包括雕刻者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感悟,还包含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所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从玉石的发展历程来看,玉石具有其他宝石无法代替的内涵美,虽然没有耀眼华丽的外表,但它深邃端庄,很好地反映了物我合一的哲学境界,是人与自然美和谐相生的产物。古代人民向来将吉祥安康的寓意灌注在自己喜爱或崇拜的物件之上,而玉作为美的化身,自然寄托了人们对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安康幸福的愿望。
北派玉雕名为“北派”,但如今的北派玉雕其实是过去南北派特色融合的新北派,北派雕刻作品恢宏大气,气势磅礴,皇家气息甚浓,论其细节又拥有着南派玉雕所特有的细腻,这样看来,一件成功的北派玉雕作品,既能够在距离之外感受到恢宏的气息,又能够在近处细细欣赏玩味,可远观亦可近“亵玩”焉。
笔者刀下的作品《五老观太极》就是一个较为不错的例子,五位老者齐观太极,笔者利用玛瑙原始白色和黄色区域对五老进行了巧琢,无论是对胡须的流向,还是神态的刻画都十分细致,神采奕奕、愉悦自然,五老观看太极图的场面好像就真实的在自己眼前,白色和黄色是整块玛瑙最突出的颜色,对此加以利用作为主体颜色十分巧妙;背后的高山巧妙运用了玉石的蓝白色部分,高山顶部冒着“白尖”这恰恰说明山之高远,耸入云层,对色块深浅的把握是否准确是雕刻这一部分的关键所在,老者周围的环境巧妙利用玛瑙其他的“杂色”,生动逼真,细致的刻画渲染出一副环境怡然优美的感觉,而玛瑙原料分布集中的大面积墨色区域则作为了整幅画面的依托面,很好地呼应了主题风格。整幅作品犹如一副山水墨画,意境深远,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儒家道家的哲学风格。五老观太极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安康,在许多雕刻派系中都十分常见,是大众普遍接受的题材之一,雕刻界中也有着许多优秀的类似五老观太极的作品。
市场之中不乏有一些题材有关佛教的玉饰,但是有些却难以彰显其文化魅力,这其中的缘由除了技艺水平之外,更多的是创作者文化积淀不深厚所导致。没有文化内涵和灵魂的艺术作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玛瑙混杂的颜色丰富,有些大面积的色彩给了我们定题的空间,纹理与题材的恰当配合,使得玛瑙艺术品更加充满感染力。
《华夏文明五千年》悠悠五千年诉说着悠久的华夏历史,也传承着华夏人民自古以来向往进步的思想和坚韧不催的意志,在如今仍然契合着当代的审美需求。笔者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地将人物不怒自威的气质展现出来,无论是姿态还是神情都俨然是一副令人不禁正襟危坐的样子,人物背后的粗线条刻画的长城是历代伟人成就的见证,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民族的骄傲,玛瑙原料皮层的下方磅礴大气的金色书法与主题契合,与整体呼应,记录着伟人的点点滴滴。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雕刻艺术的发展创新往往是以时代为基,凝聚着时代脉搏的艺术题材是最能够扣人心弦的。创作展现新时代正能量的艺术题材,是对艺术创作最好的传承。疫情破环了所有人的节奏,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对于病毒唯恐亲之,但在人流当中总能发现逆行的“白色大褂”他们在一线奋斗,在与病魔作斗争。笔者觉得对于时代主旋律的歌颂是玉雕艺术应当做的事,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正能量,不论是对于玉雕发展还是创作者个人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阜新玛瑙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多年的玛瑙创作经验,让笔者领悟到作品不是以量取胜,做就要做出艺术精品。玉雕的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工艺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传承与创新才是玛瑙雕刻从业者始终坚守的原则。笔者以为玛瑙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玛瑙的创作是材料与工艺的完美融合。与其他玉种不同,玛瑙有丰富的色泽,清晰的纹理,这是大自然赋予玛瑙独特的美。玛瑙创作者在设计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纹理的运用,一件色泽与艺术兼具,既具有天然美又兼具人工美的玉雕作品,是有灵性的与生命的,这类作品深受玛瑙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笔者的《五老观太极》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该作品选用阜新本地产出的玛瑙原石,第一眼看这块玉料就被玉料前层的白色及黄色部分所吸引,仔细揣摩斟酌了整个玉料之后,决定雕刻五位长者观太极的主题,利用其前层的白色和黄色部分,俏巧雕出五位老者观画中太极的景致,并将长者的神态重点刻画,之后又巧妙运用玉料丰富的颜色及色泽变化,以刀为笔,刻画繁华盛开的树木,葱郁层叠,层峦叠嶂的山野情景,使作品意境幽静深远,观赏者仿佛置身于水墨画卷当中。
其次,玛瑙创作主题要融入文化内涵且要有新意。大部分的玛瑙雕刻作品都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题,然而想让自己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一定要赋予其灵魂,一件艺术品如果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肯定是具有灵魂的。笔者的玛瑙雕刻作品《华夏文明五千年》同样是以阜新独特的玛瑙原料雕刻而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生生不息,轮回不止。在工艺上利用原料中间白色部分雕刻出主题人物,参照各朝代服饰特点来雕刻衣着,人物的神色深邃而平静。笔者用粗线条手法表现出万里长城盘绕其间,其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同于传统的佛像等各类人物主题的雕刻,这件作品是一件历史文化题材的玛瑙雕刻作品,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相信这件作品一定是一件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
结语:阜新玛瑙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摸爬滚打,重重困难的打击并没有使玉文化就此倒下,雕刻者们妙用玛瑙的纹理与俏色相结合技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创作出一件件巧夺天工,新颖离奇、惟妙惟肖、逸趣天然的艺术品,将千年的玉文化逐渐发扬光大,艺术价值日益提高。艺术创作前路漫长,创新的节奏依然不能就此而停下。